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瓜子叶原生质体的培养与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黄瓜无菌苗子叶游离原生质体,培养在含NAA1mgL~(-1)+2,4-D0.5mgL~(-1)+6-BA0.5mgL~(-1)的MS(大量元素减半)和DPD液体培养基中,3d后开始第1次分裂。10d后形成细胞团,在2种培养基中均形成愈伤组织,转入含IAA3mgL~(-1)+6-AB1mgL~(-1)的MS固体培养基后分化出苗。实验对黄瓜无菌苗子叶游离原生质体的光照和温度条件进行了研究,从1500Lux至25000Lux的光照强度对原生质体的游离没有明显的影响昼夜温差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恒温下生长的无菌苗,原生质体游离较困难同时讨论了子叶及叶片的细胞形态与原生质体游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 MS+2,4-D 1 ppm+NAA 1 ppm+6-BA 2 ppm 培养基上,外植体的维管薄壁细胞及维管束鞘细胞先脱分化启动,而后栅栏组织细胞脱分化,进而形成愈伤组织.细胞脱分化启动时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细胞质变浓,核相对变大,核仁明显;二是细胞开始积累淀粉.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以无丝分裂为主,有丝分裂较少.通过观察无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可以认为它是典型的劈裂式无丝分裂.文中还对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愈伤组织形成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芹菜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报道两种基因型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一年以后形成部分颗粒状和粉粒状结构,可用于悬浮培养。当分散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形成后,即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较长时间的悬浮培养容易使材料的胚性丧失,昌乐5号的胚性悬浮细胞系20天左右建成,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4/10~5(再生植株数/植板的原生质体数);而山农587的悬浮培养物需5个月以后才能用于原生质体培养,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5.
科间离体嫁接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愈伤组织和胡萝卜愈伤组织经混合共培养后生长旺盛。仔细挑选嵌合组织转移至含1.0mg/L BA和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将嵌合组织转移至含1.0mg/L 2,4-D 和0.5mg/L 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3、8、28d时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异质科间细胞相互作用在早期表现为隔离层形成和逐渐变薄解体,随后形成次生胞间连丝和胞间通道,在晚期还观察到相互接触的两种异质细  相似文献   

6.
7.
普通小麦与玉米的体细胞杂交再生完整植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小麦济南177制备得到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源于具有一定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但其分裂能力较低;一种来源于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但不能分化,将二种原生质体混合,共同作为受体与经过紫外线(UV)照射的玉米(Zea mays L)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培养后获得再生克隆并进一步分化为植株,而它们单独与玉米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通过染色体、同工酶及5SrDNA分析及生长习性分析证明再生植株均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受粉7—10天的幼胚,在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胚状体,成苗后移栽于温室内,至成熟结实。这些试管苗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雌穗顶生,顶生雌雄同穗,植株矮,叶片少,雌穗着生部位低及轮生叶序和对生叶序等多种显著的差异和变异。  相似文献   

9.
以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 瘤状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单细胞培养来源,在附加2 mg/LKT、1mg/L2 ,4 —D 及3 % 蔗糖的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同一诱导培养基长期继代培养后形成幼苗,将较大的幼苗转入状苗生根培养基( 附加0-5 mg/LKT 和0-1mg/LNAA的1/2 MS培养基) 上继代培养形成再生绿色植株。绿苗再生频率随继代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类型Ⅱ愈伤组织从固体培养基转入悬浮培养,发现在改良1/2MN培养基,1.0-2.0mg/L的2,4-D浓度及1000mg/L肌醇存在下,适合所有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悬浮细胞的生长和细胞成活率的提高.悬浮培养5-6天继代1次是适宜的.大量元素减半和0.5-1.0mg/L的2,4-D浓度用于玉米单细胞培养,能获得良好的细胞分裂和生长.细胞悬浮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