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求解出不同光谱强度分布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曲线、光强分布曲线和干涉图样,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干涉结果,说明了光谱强度分布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手机辐射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头部的作用效果,作者通过对人体头部构建3层介质模型,利用解析法研究了电磁波入射到人体头部模型时在每层介质内的能量损耗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电磁环境计算了电场强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于其电磁参数不同,对电磁波吸收后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窦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6):2371-2376
为更加形象、直观展现光栅衍射现象,了解光栅衍射条纹强度变化情况,研究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MATLAB的光栅衍射条纹强度预测方法。依照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获取光栅衍射强度分布,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特点,使用MATLAB软件仿真研究光栅衍射条纹强度变化情况,通过各参数值变化获得相应衍射光强分布情况。研究时改变光栅缝数分析光栅衍射条纹主极大强度变化情况,改变光栅常数、缝宽以及波长等参数,分析光栅衍射条纹次极大强度变化情况。研究得出:光栅缝数越多,主极大越大,光栅衍射条纹强度越强,光栅衍射主极大强度受多条单缝衍射强度调制;光栅常数越大次级大强度分布密度越大,缝宽增加衍射现象变弱;波长变大光栅衍射谱线渐宽,锐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片的自由电子密度与目标隐身的关系,给出不同等离子体自由电子密度分布时,对不同频段的雷达电磁波的衰减.研究发现,等离子体的自由电子密度应与雷达频率相关.雷达在高频、甚高频等低频段工作时,等离子体隐身的效果不理想;雷达工作在L、S、C、X等高频频段时,等离子体隐身效果显著.此外,我们发现对不同的雷达频率,等离子体存在一个最佳碰撞频率使入射电磁波衰减最大,该频率接近入射电磁波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用局部径向流场假设对原一维流场假设进行修正,建立了新的拟三维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缝内的流场分布进行求解,得到了缝内的流线分布及流量沿缝高方向的分布情况,该分布情况与局部径向流场假设所得的分布情况一致.说明了建立的新模型比原拟三维模型有较大改进.新模型考虑了压裂液在缝高方向上的压力降,对于控层较差情况下的缝高预测,比原一维水平流场假设更接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6.
连续系统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与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缺少较好的数学模型对管道类连续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将连续系统离散成由若干实体单元组成的一个"串联系统".应用最小次序统计量推导出连续系统强度分布函数的Weibull表达式.通过参数变换法确定连续系统的强度分布,而且强度分布能通过实验所确定的参数来表示.应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连续系统强度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建立了系统级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能够反映单元间的相关失效的影响,并模拟连续系统的可靠度与其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可靠性模型为不同尺度的连续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并且大尺度连续系统的可靠度具有下限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压器箱体的接缝处可以衍射出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信号的现象,在分析变压器箱体接缝对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传播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接收天线外部检测特高频信号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的外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比较了外部接收和内部接收信号的差异.结果表明,特高频电磁波可以透过变压器箱体接缝衍射出来,且其频谱能量分布两者并非完全一致,外部检测到的特高频信号距离接缝的远近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度随着变压器箱体缝宽增大而增大.研究工作为变压器局部放电外部检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电磁波会通过屏蔽腔上的孔缝耦合到腔内并在电路板上激励起干扰电压,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该文采用时域数值仿真,计算了一个微带线耦合滤波器分别在自由空间和屏蔽腔内时,在平面波的照射下端口电压响应,并通过Fourier变换得到频域响应。计算了不同入射电场方向、滤波器在屏蔽腔内的不同摆放位置对端口电压的影响,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端口电压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放置在屏蔽腔中时,受屏蔽腔谐振特性的影响,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会变差,端口电压的频率响应也由自由空间的连续分布变为分立的谐振峰。在放置电路板时应尽量避免使滤波器的走线方向和开缝的方向垂直,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位置对端口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填充非线性左手介质理想导体平板波导中横电波(TE波)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其电磁场分布和色散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部分TE波低次模的色散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电磁波频率为4~6GHz时,介质的电容率和磁导率都为负;电磁波在此种波导中的各次模的色散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在板间距离相同时,低次模的色散比高次模的色散大;随着板间距离的增大,电磁波在波导中的相速度线性增大;当电磁波的频率一定时,波导的色散程度随波导两板间距离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外部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变压器箱体的接缝处可以衍射出局部放电特高频(UHF)电磁波信号的现象,在分析变压器箱体接缝对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传播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接收天线外部检测特高频信号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局部放电特高频电磁波的外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比较了外部接收和内部接收信号的差异.结果表明,特高频电磁波可以透过变压器箱体接缝衍射出来,且频两者谱能量分布并非完全一致,外部检测到的特高频信号距离接缝的远近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度随着变压器箱体缝宽增大而增大.研究工作为变压器局部放电外部检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布拉格衍射效应原理,设计了一种声光调制器实验样机.声光效应产生一级衍射光,其强度与射频控制信号直接相关.另外,设计的调制器的上升沿时间由声波穿过激光光束的渡越时间决定.为了得到高速调制的效果,根据需要将激光光束进行汇聚,使其穿过调制器的光束直径最小.结果显示,实验样机设计完善,实验装置能够很稳定的正常工作,相应的实验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通过研究电磁波在多层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广义反射系数公式,基于此公式,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均分成多层,每层可看作密度均匀分布,采用递推迭代的方法可得到从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而分析其回波损耗。数值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厚度及密度是影响目标隐身的主要因素,增大碰撞频率、增加厚度可增大频段内的电磁波衰减,增加线性分布等离子体密度的最大值,能改善电磁波的最大衰减并提高有用衰减频段的中心频率。因此,统一优化等离子体覆盖物的相关参数,可以实现金属目标的最佳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在带电情况下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冰晶粒子的介电常数模型和瑞利近似条件下带电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模型,推导了电磁波经过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区域时产生极化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极化会受到冰晶粒子所带电荷的影响;冰晶粒子所带电荷量越多,对电磁波极化影响越大;冰粒表面电荷分布角越小,对电磁波的极化影响也越严重;电磁波频率和冰晶浓度越高,对电磁波造成的极化作用也越大,影响电磁波的传输质量。因此,在电磁波经过雷暴云时必须考虑带电冰晶粒子对其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在铁磁和反铁磁晶体中传播的电磁波的下列非线性贡象作了简要论述:(1)非线性磁化效应引起的静磁波的频率转换,(2)周期皱纹波导中非线性静磁表面波的禁带频移,(3)静磁波激发的光波模耦合,(4)电磁波经反铁磁膜层透射的功率多稳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摹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压电压磁超晶格中畴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其性质发生改变. 文中基于四类畴压电压磁超晶格结构,将1个周期内畴的排布方式分为(+P,-P,+M,-M)、(+P,-P,+P,+M)和(+P,+M,-M,+M)3种. 对于(+P,-P,+P,-M)结构,〖AK-D9〗=2719附近存在1个单方向频率通道,相对带宽约为326%. 对于(+P,-P,+P,+M)结构,〖AK-D9〗=2374附近通道2的最大群速度指数可达ng=69 6951. 电磁波通过长为1 cm的超晶格的延迟时间约为232 s. 对于(+P,+M,-M,+M)结构,通过外加电场反转极化可实现快波和慢波的切换,群速度指数的改变量可达525, 可用于构造单方向电磁波导和群速度延迟器件.  相似文献   

17.
提出利用配电变压器传变行波信号,解决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中线路末端信号不易获取的问题,并对变压器的行波传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简要分析了故障行波信号的基本特征,确定了测距所用行波信号的特征频段,给出了行波有效传变对测量互感器的要求。建立了配电变压器行波传变特性分析的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并以实际的变压器参数为例对其行波传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暂态行波信号,配电变压器具有较快的上升时间和较高的截止频率,能够有效传变行波波头信号,满足行波故障测距要求。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波矢量κ和角频率ω在运动界面上的关系入手,讨论运动界面上平面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并运用所得结果分析平面电磁波在运动介质界面上反射时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