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老年患者上眼睑局部外观和分型分别选择重睑切口、重睑切口+眉下短切口去除松弛下垂组织及额肌瓣悬吊术.结果 65例患者1周左右愈合,重睑线及眼睑外形自然,随访3个月后眼睑功能良好.结论针对老年患者上睑下垂形成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46例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9个诊断眼位,根据有无下斜肌功能异常分别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直肌移位术,即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0月。结果:V型斜视占同期水平斜视患者14.2%,其中V型外斜视34例,V型内斜视12例,术后除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结论: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对轻、中度眼球萎缩的美容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单侧轻、中度眼球萎缩进行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配戴薄型义眼片.观察手术前后患眼的睑裂高度及眼球突出度变化并与健眼对比.结果 患眼手术后睑裂高度及眼球突出度明显改善,两项指标与健眼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后配戴义眼片是一种改善轻、中度眼球萎缩容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对轻、中度眼球萎缩的美容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单侧轻、中度眼球萎缩进行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术后配戴薄型义眼片。观察手术前后患眼的睑裂高度及眼球突出度变化并与健眼对比。结果患眼手术后睑裂高度及眼球突出度明显改善,两项指标与健眼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巩膜移植并结膜瓣遮盖术后配戴义眼片是一种改善轻、中度眼球萎缩容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对6年间16例(16眼)因颅脑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16眼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6例(16眼),时间1~3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在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是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对6年间16例(16眼)因颅脑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16跟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16例(16眼),时间1-3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在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是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瓣法和腭帆提肌重建术这两种腭裂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采用两瓣法修复的10例患者与2013年至2015年采用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的10例患者进行术式和术后语音比较。结果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语音检查,朗读汉语普通话测试字表,录音审听并统计分析评价,腭帆提肌重建术组好于两瓣术组。结论腭帆提肌重建术是腭裂整复术式中语音恢复较好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容貌的美观更加重视,因而眼成形外科学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分支。此项在我市尚属新开展项目。观介绍二例双眼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外眦角畸形及额部手术使眉弓及上睑上提,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二者均为男性,30多岁。病人因受外伤后,致使眼睑组织损伤,外跳角畸形,一例为右眼,一例为左眼。其中右眼外眦角畸形者合并右眉弓及上睑下垂。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体检:二例分别为左、右眼外跳角上睑与下睑皮肤粘连,睑裂变小,面部瘢痕组织。其中一例合并右侧额部肌力消失,额部约5.0×3.0厘米瘢痕组织,眉弓下垂,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分析老年性上睑松弛及睑袋整形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行上睑松弛及睑袋整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实施上睑松弛和睑袋整形手术后,进行为期1年半的术后随访以观察实际的预后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37例患者均为I期愈合,且术后随访1年半的过程中并未有任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满意度高达94.6%(35/37)。结论老年性上睑松弛和睑袋整形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在阴式子宫全切术(TV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12~2010-08间住院行TVH的患者17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9例(结扎速组)与对照组86例(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在TVH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手术相比,结扎速组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吸收热.结论: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在TVH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术中出血少,术后吸收热低,手术时间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杨斌  马晓明  潘道刚 《甘肃科技》2015,31(3):141-142
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经验,为提高一次性手术治愈率,防止术后复发,提出建议。回顾分析2004-2008年5年间胸壁结核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方式,对比均行肋骨切除患者复发率进行调查分析。肋骨损伤与否,均行肋骨切除+肌瓣填塞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一期手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及鼻畸形同期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用Mmard法及改良术式整复84例深Ⅱ度及Ⅲ度唇裂,全层切开裂隙缘切口,其余切至口轮匝肌表面,脱套式潜行剥离口轮匝肌,分离鼻小柱和鼻翼的异常附着,采用肌层功能复位,鼻翼软骨悬吊,使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果:84例患者随访2周~6年,除了1例伴发严重的腭裂和牙槽嵴裂致患侧鼻翼仍有塌陷,其余均满意。结论:单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矫治不增加附加切口,效果肯定,能一次让鼻唇畸形得到较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患者愈合等方面,比较颞肌外与颞肌下,2种不同钛网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术优缺点。方法按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类,分别用颞肌下与颞肌外2种不同手术方式修补颅骨缺损,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颞肌外组在颞肌萎缩、脑脊液漏、硬膜外及脑内血肿、局部脑挫伤等方面术后发生率均低于颞肌下组。在切口感染、修补物外露松动等方面,与颞肌下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和颞肌下术式相比,颞肌外术式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较为简便的操作,更能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50例1692眼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月.结果: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屈光回退、角膜瓣形成不全、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感染、眼底病变、角膜皱褶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36例(72例),采用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随访3个月-4年,根据术前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病理学检查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36例显效32例(占88.8%),有效4例(占11.2%)。术后4年随访12例全部为显效。病理学检查粘膜功能恢复。结论: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手术难度小,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巩膜开窗植入、巩膜腔内直接植入及巩膜后肌锥内植入3种手术方式进行I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并追踪观察其临床效果.巩膜开窗植入60例均无义眼座排斥反应;巩膜腔内直接植入22例中8例出现程度不同的义眼座外露等排斥现象;巩膜后肌锥内植入10例中均无排斥反应,但术后2例出现球后血肿,6例较长时间存在结膜囊分泌物.表明巩膜开窗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2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 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恶性青光眼2眼,手术治疗4眼,其余37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小儿斜视,采取下斜肌切断术+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病房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斜视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是应用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变化、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斜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