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优点,探讨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梗阻性脑积水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后临床转归、手术前后MRI检查对比及并发症诊治经过。结果:治愈14例(70%),临床症状消失,复查MRI提示室旁水肿消散,扩张的脑室较术前缩小;有效3例(15%),临床症状减轻,MRI提示脑室大小与术前比较无变化,但是室旁水肿消退;无效或加重2例(10%),三脑室底部血管阻挡被迫放弃造瘘1例(5%),补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痊愈2例(10%)。1例婴儿脑积水造瘘术后出现顽固性伤口脑脊液漏,并发感染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疗效满意,术前充分评估脑脊液吸收功能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2003-06~2006-12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3例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出现症状无改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等.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术者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技巧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以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是目前常见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口进食困难,需长期营养支持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由于术后造瘘口及进食方式的改变,常给患者身心带来不适。同时,术后护理质量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饮食护理、造瘘口及造瘘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宣教,以确保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4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断方法、脑室腹腔发流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3例外伤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病人进行临床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无直接手术死亡者,74%的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断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3例外伤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病人进行临床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无直接手术死亡者,74%的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阑尾残端盲肠造瘘术应用于急诊结肠手术病人的疗效。方法对14例结肠手术病人附加阑尾残端盲肠回肠造瘘术实施一期手术。结果14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其余一期愈合。结论附加阑尾残端盲肠造瘘术应用于急诊结肠手术可避免术后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总结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行结肠造瘘术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前后心理干预及造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术前艾滋病知识宣教,防护措施指导,以及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1例,经积极换药后顺利愈合,患者及家属接受手术、接受造口,掌握造口护理技能。结论:耐心细致的造口护理指导可使患者掌握造口护理技能,家属掌握正确防护措施,接受艾滋病患者,提高艾滋病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信心,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结肠双腔造瘘术式的改进在腹盆腔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52例行结肠双腔造瘘不同术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行结肠双腔造瘘4例,经腹结肠双腔袢式造瘘36例,经腹结肠双腔单口造瘘8例,改良结肠双腔单口造瘘4例,无造瘘口缺血坏死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结肠造瘘优点明显应多加推广;经腹结肠双腔单口造瘘可取代传统的经腹结肠双腔袢式造瘘,改良结肠双腔单口造瘘可用于无需进腹探查的结肠造瘘者.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内第三脑室前腹侧区降压功能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验证ANP能神经是否从第三脑室前腹侧区(AV3V)投射到血管紧张素Ⅱ(AⅡ)升压系统.方法:用脑内微量注射药物,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方法.结果:①心房钠尿肽(APeⅢ)分别注入SFO,LH/PF,NPV和RVL后,引起血压下降.②在SFO,双侧的LH/PF,NPV和RVL预注射A71915(一种心房钠尿肽Ⅲ的抑制剂),产生谷氨酸兴奋AV3V的相反效应.结论:刺激AV3V的心房钠尿肽能神经,可分别在LH/PFSFO-NPV-RVL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升压系统引起降压效应.A71915注入以上核团可反转AV3V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手术加颅脑外引流器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巨大血肿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月采用微创术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5例小脑巨大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运用此法治疗可使患者死残率降低、愈合时间缩短。结论正确使用此方法治疗小脑巨大血肿疗效显著,是目前基层医院抢救小脑巨大血肿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分析讨论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9.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6例(20髋)采取以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结果:随访1年,X线检查髋臼指数平均校正10°,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明显改善,无一例再脱位.结论: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自2001年以来,笔者用小针刀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表明小针刀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腔二囊管、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方法: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三腔两囊管治疗后,胃管抽出胃液提示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内镜下曲张静脉治疗.结果:三腔二囊管改良操作法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使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有利于对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狄宝山  魏孔萍 《甘肃科技》2011,27(2):133-135
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比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2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利用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在进行胃底折叠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术中并发症、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前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并不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它不能减少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和总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不能缩短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总费用,但确延长了胃底折叠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加斜扳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斜扳法治疗组30例和单纯电针组30例。治疗均以20d为限,1周后复查并进行疗效统计,通过比较两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和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消失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消失情况,电针加斜扳法组为69.44%,电针组为40.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电针加斜扳法组有效率为100.00%,电针组为93.3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电针加搬法比单纯电针治疗更有利于第三腰椎横突病灶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近些年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基础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动物实验的主要效应机制。 方法 基于目前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动物的基础研究现状,从造模方法 和从不同的效应机制方面对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研究的概况展开综述。 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 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也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观察小针刀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脊柱骨二科门诊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杜仲腰痛丸口服;观察组予口服杜仲腰痛丸+小针刀治疗。在两组各治疗15d后(1个疗程为15d),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腰腿疼痛的改善情况(VAS评分)、下腰部JOA评分、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2组病人在治疗15d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2.03±1.23<5.03±1.12;4.19±1.12<5.25±1.01),观察组有效率90.63%,对照组有效率84.38%,观察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