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堡》表现了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的焦虑和对生命的忧患意识,存在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从生存意识、归属意识、认同意识三个方面分别来把握这种生命意识。任何对《城堡》的解读,从来都不存在一种像对20世纪以前的各种文学流派、文学现象进行解读时所产生的那种认识,几乎所有对《城堡》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导演对原文本中的生命意识不可避免的误读,不能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误读,可以把它称为"非误读性误读"。  相似文献   

2.
"误读"是阅读学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文本和读者两个方面探讨了误读的成因,区分了消极误读和积极误读的不同,并分析了"误读"理论在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晋 《世界知识》2010,(4):24-25
<正>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  相似文献   

4.
卓南生 《世界知识》2010,(15):28-30
对于日本的政局及派阀游戏,我们有必要透过现象认清其本质。当日本媒体配合政局制造"人心一新"的假象时,外国媒体(包括中国媒体)可以站得高一些,远一些,客观报道,实事求是地、冷静地寻求更加接近事实的分析,而不被日本传媒铺天盖地的造势所诱导。  相似文献   

5.
毛姆在小说《面纱》中采取了仰视和俯视中国的描写视角,实际上是对当时中国形象的误读。这种误读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只有放下优越的殖民者的心态和虚荣的仰慕之情,才是正确看待中国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凶神恶煞?霸气外露?2012年伊始,《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刚上市,便引来众多议论。引起争议的是票面上金色团龙那双眼圆睁、张着大嘴的造型,有人认为这种形象看起来"不善",霸气逼人,像是在"向谁发威"。更有人担心:这条"凶神恶煞"的龙会不会显得太招摇?"龙的传人"用这样的龙形象代表中国,会不会又被西方舆论当做抨击中国的把柄?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中国威胁论"的升温,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  相似文献   

7.
舞梦禹 《世界博览》2012,(22):41-43
吸引华商的不仅仅是伊朗的神秘和友好,还有诱人的石油“蛋糕”和外国公司撤出后的巨大空间。但给华商带来最大困扰的.是美国对伊朗的严厉制裁。 在伊朗。时常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好奇。 尽管在伊斯法罕的大巴扎,商贩们已经会用“你好”和“中国”来招揽生意,地毯商也一边殷勤地展开一幅幅图案绚烂的地毯,一边自豪地说:“我们在北京有业务,好多大酒店的地毯都是从我们这里进的货。各位可以用Visa、万事达或者银联交易,如有需要还能包邮。”但即便是在大城市。每逢中国人出现,人们仍然会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在其他很多国家,你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华人开的小店或是中餐馆的招牌,但在伊朗要找到他们的踪迹却并不容易,因为总体来说,在伊朗的中国人相对来说数量并不多。  相似文献   

8.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23年2月14日伊朗总统莱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20年来伊朗总统首次正式访华,中伊双方都高度重视此访的意义。然而,美西方媒体关注的不是中伊双边关系,而是美中关系。当天,《美国之音》报道的标题是“美中关系恶化之际,中国邀请美国宿敌伊朗的总统进行国事访问”,《华尔街日报》的标题是“美中关系紧张之际伊朗总统访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沉没之鱼》中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即沉没之鱼的象征,陈璧璧和容小姐的象征,以及小白哥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通过对这些象征及其意义的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误读和差异。可见,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误读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普遍存在,《红楼梦》在海外传播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文化误读"现象。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以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范例,对其中有意识地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在批评这些误读的同时,应看到译者当时的翻译目的,从而更好地了解误读的根源,更加客观地看待霍克斯的译本及其在当时的背景下产生的积极效果和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林东晓 《世界知识》2013,(14):11-11
【英】《中东》2013年6月 哈桑·鲁哈尼.1948年11月出生于伊朗塞姆南省索尔赫市。1972年毕业于德黑兰大学法律系.后获英国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法学硕士。青年鲁哈尼就是个“革命斗士”.是霍梅尼的忠实“粉丝”。  相似文献   

14.
20纪80年代,人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这为人们重新认识翻译中不完全的忠实的现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阐释。通过美国学者葛浩文翻译的贾平凹所著《浮躁》的英译本中部分文化误读例子,分析文学翻译中的误读与误译现象,讨论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在今后的文学翻译实践中更有效的实现文化交流,让译者尽量避免文化误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是一档以“声音传播”为特点的娱乐节目,其“以声音为内核”、以“视像为辅助”的内容构成颠覆了视听平衡的影响表现原则。严格的说,《中国好声音》并没有降低视觉的表现力度,只是突出和提高了听觉成分在节目中的地位。以对“声音”的评判作为节目推进的主动力,严格控制“故事”的泛滥,《中国好声音》做到了从真正地“娱乐”而不是“愚乐”。以上种种,与麦基叙事策略有着高度的暗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26年刘镇华率军围攻西安,西安被围困长达八月之久,围城期间西安城内大量难民涌入,情状极其悲惨,对于难民的慈善救助成为当时西安城内的重要任务,而这一时期的慈善救济措施被大量刊登于《新秦日报》。本文以《新秦日报》的慈善救济报道为中心,主要探讨围城期间社会各界的慈善救济举措以及在慈善救济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以期揭示慈善救济对于西安围城事件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锦 《世界知识》2008,(16):34-35
7月19日,美国派出国务院三号人物、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前往日内瓦,参加有伊朗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利利和欧盟代表索拉纳出席的伊核问题会谈。另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美国将在8月宣布在德黑兰成立办事处,这是美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与伊朗最重大的外交接触。美国最近在伊核问题上的举动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8.
希罗多德在史学领域大胆创新,提升历史的概念,创立历史叙述体,恰到好处地处理文史关系,并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由他确立的一些原则在西方史学中被传承下来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希罗多德无愧于“史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09,(8):12-12
一本目前正在畅销的,批判中国现实、阐述中西方关系症结的新书,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共鸣或争议,这本书叫《中国不高兴》。西方友邦的名嘴或报刊杂志都对这一普通文化事件发表了“高论”。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不高兴》一书是在中国影响广泛的又一部民族主义畅销作品,并对中国急剧“膨胀”的民族主义力量感到担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如同众多“忧虑过度”的西方媒体一样,更加“真切”地描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忧虑:  相似文献   

20.
六安 《世界博览》2013,(9):76-77
妖魔化报道不可信随着旅程在伊朗一天天地展开,当初的疑虑逐渐消弭在伊朗人友好的微笑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