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梗(AMI)、冠心病(CHD)、心率失常患者血清中的TNI、CK-MBM质量浓度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测定,探讨其对临床心脏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免疫方法,对急性心梗(AMI)、冠心病(CHD)、心率失常的患者血清中的TNI、CK-MBM质量浓度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定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在检测的0~4 h结果中,冠心病组CK-MBM检出率为69%,TNI检出率为22%,有显著性差异;急性心梗组TNI检出率达58%,CK-MBM检出率5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CK-MBM的敏感度优于TNI;而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诊断,CK-MBM与TNI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TNI持续时间相对CK-MBM较长,表明TNI在对于急性心梗的诊断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8岁,住院号1432,曾于1973年6月北京医学院三附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肌梗塞;出院后多次复查为陈旧性下壁并正后壁心肌梗塞。此次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持续4小时,于1984年3月24日下午4时收入我院,当时神智清楚,血压18.7/12.0kPa,即描绘心电图与过去比较大致相同,但患者仍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出冷汗,3月25日晚血压16.0/9.3 kPa,晚10时至翌晨8时ECG表现V_2-V_4 S-T段升高伴T波后支倒置,V_2导联R波振幅明显降低,未见Q波。从1984年3月26日ECG图与1981年11月17日ECG图比较心前导联R波振幅降低,以R V_2振幅降低最明显,V_1-V_3导联仍无Q波,但在V_4-V_6导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及健康人,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对其进行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方法选取心内科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和健康人52例,分别应用常规12导联和头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后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对两份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计算得出两种导联的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确诊率和假阳性率,应用χ2检验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36例患者中,32例可确诊,确诊率为88.8%;对52例健康人做出了7例假阳性诊断,假阳性率为13.4%;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有35例可确诊,确诊率为97.22%,对52例健康人做出了2例假阳性诊断,假阳性率为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头胸导联优于常规12导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500例健康人,分成三个年龄组.除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外,加做V_7,V_8,V_9胸导联心电图,以了解V_7、V_8、V_9导联心电图各波的形态与正常值,为临床诊断真后壁心肌梗塞提供鉴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V_7,V_8导联心电图各波形与V_5、V_4基本相似,而V_9导联则T波多变.  相似文献   

5.
心肌中Ⅰ亚型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能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蛋白质,同时它也是小面积心梗及不稳定心梗患者的灵敏早期诊断物质.肌红蛋白长期以来也被人们认为是心梗的早期诊断物质,但其缺点是缺乏足够的特异性.血清肌酸激酶亦为诊断心梗的物质,这是由于它对心肌梗塞特异性强,在心梗发生后2-8h内在血中浓度急剧上升.目前美国已将上述3种物质取长补短结合研制成一种全新的灵敏诊断试剂,是目前全球最简捷快速诊断早期急性心梗的可靠产品.  相似文献   

6.
木文报告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根据心肌超声组织学特征做心梗的定位诊断。文中病例38例,45个梗塞部位,观察结果与临床及心电图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总结了心梗后不同时期不同范围、程度,心肌超声组织学特征有较大的区别。作者认为,超声动图对后壁、高侧壁及非典型心梗诊断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4例正常人右胸、上腹导联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从其QRS波型分布结果及筛选出的V_4R、MR、和ME三个导联出现QS波的特导性,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提出除V_4R外,MR和ME亦应列为诊断右室梗塞的有价值的检查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12个导联以外,加V_4R、MR和ME三个导联协同检测,可以提高RVMI的检测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41岁、工人.92年月4月13日突然右上腹持续性剧痛8小时.病人无心前区疼.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普外治疗.查体:BP16/11.8kpa、T37.2℃。发育好,语畅.呼吸促。两肺(-).心界不大,律齐,率135次/分,S_1略弱.腹软,左上明显触痛.无肌卫及反跳痛.移动浊音(一).化验:WBC14.0×10~9/L,sg93%;血淀粉酶21.76MKaT/L(0~2.66);尿淀粉酶10.83Mkat/L(0. 67~10. 66);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学明显增高: AST2. 16Mkat/L(1.67);ck-NAC4.24Mkat/L(0.42~3. 17);α-HBD7.05Mkat/L(0.87~3.07);LDH6.55Mkat/L(1.90~4.13).B超:胰腺增大,回声低,表面起伏不平,符合急性胰腺炎.心电图:下壁Ⅱ、Ⅲ avF,正后壁 V_(7.8.9)及 V_6右室 V3R. 4R.5R.6R.ST段呈损伤性弓背抬高;并出现病病理性Q波.系列心电图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规律,经禁食、青霉素静滴、解痉、尿激酶溶栓、消心痛扩冠镇痛、极化镁液改善心肌代谢,23天酶学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治疗手段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仍然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工作中,除去治疗方法,如何提高病人的正性心理,是促进疾病康复不可忽视的手段。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4人,发生心肌梗塞(以后简称心梗)54次,均为男性,年龄64-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7岁,其中侧壁心梗6例,下壁心梗15例,心内膜心梗1例,前间壁心梗15例,前壁心梗17侧。愈后情况:死亡9人,好转和治愈45人。临床心理情况表现为老年抑郁症,焦虑,恐死症等。2讨论2.1心…  相似文献   

10.
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选取武警甘肃省总队陇南支队卫生队收治的114例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5%相比于对照组的77.19%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经治疗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梗是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情大多危重,病死率高。在急性心梗死亡患者中,约1/2~2/3死于住院前的短时间内。其中大部分死于发病后1小时内。住院病死率过去在30—40%左右,其中65%死于住院头两天,85%死于第一周。患者渡过急性期后,仍有1/3左右病人在5年内死亡。如何进一步降低急性心梗的死亡率,是临床工作者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右心前 V_4R导联 S—T 段升高与提示右室梗塞的血液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闪烁图的征象之间的关系,在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中进行了研究。其中22例病人在 V_4R导联有 S—T 段升高,已证明在 V_4R 导联 S—T 段升高与急性右心室梗塞的血液动力学(P<0.001)、闪烁图(P<0.001)及超声心动图(P<0.02)的标准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选择定西市通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护理方案实施的不同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循证护理。统计2组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情况,同时观察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卧床时间。结果:研究组心脏功能分级Ⅰ级、Ⅲ级、Ⅳ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律失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卧床时间明显更短(P0.05)。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减少心律失常再发的可能,还可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住院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48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与76例于心梗入院15天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射血分数(EF)值及三个月的死亡率;依心梗后EF值35%为界限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依入院天数分组病人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三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EF%值分组,两组间三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MI病人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4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对其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对4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性患者采取了紧急护理方法,其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了卧床休息、吸氧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运用等,其中有28例患者行主动脉气囊反博术,7例患者控制满意,并成功撤机,有5例死亡,其中2例主要是由于并发症较重死亡.同时对患者抑郁及焦虑进行了评分,其中护理前患者抑郁评分为59.31±4.02分,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33.19±2.17分,护理后患者状态明显低于护理前患者状态,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方法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因此,护理工作需要在临床中得到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于早期出现牙龈出血增生,口腔溃疡及感染等损害,在临床上要特别警惕。笔者认为口腔表征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已有了许多的进展,如心电监护、直流电转变及除颤、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使心肌梗死的急性或病死率降低,溶栓疗法使冠脉血流得以早期恢复,限制了梗死范围扩大。本文对44例溶栓患者的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了1996年11月~1997年7月共44例AMI患者,根据典型陶痛,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血清心肌酶确诊。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是的75岁,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急性前间壁、前壁、例壁、后壁心肌梗死25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16人,急性心…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可以证明:一般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改变任一组分的浓度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按照化学动力学的观点,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即V_正=V_逆≠0。当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度相对变化,使V_正≠V_逆时,平衡被打破并发生移动。将热力学的观点与动力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自然会得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尺度熵的心电图ST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多尺度熵的理论研究了心电图的ST段,并将心电图ST段多尺度熵分析结果和ECG多尺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健康人和冠心病人心电图的样本熵值接近,它们都要高于心梗病人的样本熵值;而健康人心电图ST段的样本熵值最小,冠心病人的最高,心梗病人的样本熵值在两者之间,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心电曲线复杂度变化的这些特点对于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并获得一定的疗效。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后骨髓造血重建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可以从骨髓,而且还可以从外周血获得。由于从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比较方便,可重复进行,并且在缓解的早期其所含的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有可能比较少,因而具有一定的优点。为了避免在骨髓保存和“净化”过程中因意外造成不良后果,我们用 Haemonetics V_(50)从1例巩固化疗后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采集到较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