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盐酸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测定了其表面酸度和酸强度分布;考察了α-蒎烯与脂肪醇的烷氧基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酸性、脂肪醇分子结构、性质等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催化剂的适宜酸强度,探讨了催化剂内、外表面酸中心对该反在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盐酸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测定了其表面酸度和酸强度分布;考察了α- 蒎烯与脂肪醇的烷氧基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酸性、脂肪醇分子结构、性质等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催化剂的适宜酸强度,探讨了催化剂内、外表面酸中心对该反应的贡献。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酸性显著影响该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对α-蒎烯烷氧基化反应的适宜催化剂酸强度为- 8.2≤Ho≤-3.0;同时,脂肪醇分子几何结构大小对该反应的产物分布有明显影响,脱铝丝光沸石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一定的产物分子择形作用。  相似文献   

3.
钨杂多酸/膨润土的表面酸性和酯化催化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经净化、过筛、强酸处理和高温灼烧得活性白土,再用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磷钨酸溶液,对活性白土进行负载得到磷钨酸/膨润土催化剂.以Hammet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及表面酸量按强度的分布,并与气固相催化合成甲酸乙酯的催化活性相关联,考察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与表面酸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磷钨酸/膨润土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分布在-12.70≤H0≤-8.20、-13.16≤H0≤-12.70、-13.70≤H0≤-13.16、-14.52≤H0≤-13.70、H0≤-14.52范围内对酯化反应贡献分别为2.92%、24.14%、83.91%、7.10%、-18.06%.可见,影响酯化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分布,不同酸强度的酸中心对催化酯化反应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法和丁胺滴定法对REY分子筛裂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两套酸量-酸强度分布曲线。确定了溶剂的pK_a~S和Hammett指示剂的pK_a~H之间的关系,发现用两种方法测得的酸量-酸强度分布曲线的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pK_a值的极性溶剂对不同强度的酸有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及区分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设计了溶剂法(一种更换溶剂的电导滴定法)测定固体表面酸量的强度分布。本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分子筛及硅铝催化剂等等,试样的颜色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完全液相法催化剂制备的前驱体成胶过程中,分别采用乙醇、乙二醇、水为溶剂,制备了CuZnAlSi二甲醚合成双功能浆状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成胶溶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M,N_2-吸附测试,H_2-TPR,NH_3-TPD,XPS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不同成胶溶剂对活性金属Cu~0粒度、表面酸量及酸度、表面元素相对比例影响显著,是导致催化剂性能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小的Cu颗粒是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原因,而表面酸量及酸度则显著影响产物选择性;以乙醇作为CuZnAl复合物盐与脱水组分结合的成胶介质制备出的催化剂活性最佳,在85h的评价周期内,其平均CO转化率为40.77%,DME选择性为60.69%,并没有发现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测定改性粘土表面酸总酸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用不同强度的正丁胺,3-甲基吡啶,吡啶等测定改性粘土表面酸总酸度的方法。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来拟合非酸中心部位对有机碱的吸附,排除了非酸中心部位吸附的影响,可用于实际改性粘土体系的表面酸总酸度测定,是一项简捷的粘土表面酸测试新方法,其终点不受样品本身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溶剂法用于测定深色的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及酸强度分布,并且用氨吸附-差热分析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发现两者有类似的酸强度分布曲线。用溶剂法考察了活性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发现某些活性金属氧化物如NiO和WO_3自身没有强酸部位,却具有使无定形硅铝或含分子筛的酸性载体强酸量增加的能力。对照进行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金属氧化物使催化剂表面的Brosted酸量发生了与溶剂法所测得的强酸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变化;用溶剂法测定了酸性组份(超稳Y型分子筛)含量不同的载体以及用这些载体制成的Ni-W催化剂的强酸量,发现溶剂法对试样酸性的变化反应灵敏。当载体含有45%(质量)超稳Y型分子筛时,加入Ni-W活性组份能使其强酸部位的增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丁胺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的方法,探讨了丝光沸石(Ⅰ)的残钠量、硅铝比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的影响,并和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活性作了关联。还结合用吡啶作探针分子的FT-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Ⅰ中引入第Ⅷ族过渡金属元素后对催化剂表面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Ⅰ上的表面酸中心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酸强度较弱(TPD谱峰顶温T_M<350℃)的低温酸性中心;另一类是酸强度较大(T_M>350℃)的高温酸性中心。对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主要是后者起催化作用。在较低的硅铝比下,Ⅰ经部分脱铝,有助于提高催化剂表面的酸强度和酸浓度。第Ⅷ族过渡金属元索引入Ⅰ中,将优先定位于强的B酸中心附近,并明显改变了Ⅰ的表面酸中心分布,使之有利于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不同活化温度下的表面酸度及不同含量的无定形硅铝催化剂表面酸度.结果表明:HZSM-5催化剂的表面酸度在550℃左右出现极大值;而无定形硅铝催化剂的酸度随Al_2O_3%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非水溶剂回滴法测定用稀土元素(铈、钍)和铊改性处理前后 ZSM-5分子筛催化剂表面酸度。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特别是反应前后分子筛表面酸度有很大变化,从而表明,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表面酸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膨润土复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过活化处理的膨润土为载体,用沉淀法混合负载下Ti和Al,再经硫酸处理,制得SO^2-4/Ti-Al-O/膨润土固体酸,考察了其对羧酸酯化反应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的影响,用XRD,DTA,TG,SSA,NH^-3TPD和ICP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用Hammett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了该催化剂表面总酸量及酸强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用IR、Py-IR、XPS技术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的S2O2-8/ZrO2-Si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表面酸种类、酸量、酸强度.结果表明:浸渍S2O2-8使得S2p、Zr3d结合能正极化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加入少量氧化钐制得的催化剂的S2p、Zr3d结合能略大于不加稀土的样品,说明少量的稀土元素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状态,使催化剂表面元素正极化程度提高,对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电导法测定固体表面酸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对于固体酸碱的研究,历来是研制催化剂的重要内容之一。固体酸的性质(包括酸量、酸强度、酸类型及其本性)与催化机理、催化剂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固体酸的手段就成了制备和使用催化剂不可缺少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磷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抗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磷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抗炭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抗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超稳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中引入磷元素,能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强度,减少酸中心数,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速率,同时加入适量的磷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吡啶中毒脉冲色谱法测定了ZSM-5型分子筛催化 剂的酸度和酸强度分布。选择了NH4离子最佳交换条件。考察了不同交换度、 NH4-型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山苯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酸度测定 结果相关联。 试验指出,随着NH4离子交换度的增加,酸性中心总数及强酸中心都增加, 反应活性不断提高,直至交换平衡。高温焙烧过程中有脱羟基和脱铝作用发生,致使 反应活性下降,对二甲苯选择性提高. 吡啶中毒试验证明了强酸中心有利于生成间二甲苯,弱酸中心有利于选择生成对 二甲苯。  相似文献   

17.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ZrO2-SiO2-Sm2O3的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R、Py—IR、XPS技术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的S2O8^2-/ZrO2-Si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表面酸种类、酸量、酸强度.结果表明:浸渍S2O8^2-使得S2p、Zr3d结合能正极化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加入少量氧化钐制得的催化剂的S2p、Zr3d结合能略大于不加稀土的样品,说明少量的稀土元素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状态,使催化剂表面元素正极化程度提高,对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磷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抗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磷改性对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抗炭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抗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超稳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中引入磷元素,能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强度,减少酸中心数,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速率,同时加入适量的磷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醛气相氧化为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PMo_(11)V_2Cs_(0.5)Cu_(0.1)杂多酸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MAL气相氧化为MAA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沟,二级结构略有不同,MAL在杂多酸上氧化为MAA为表面型反应,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比表面呈线性关系,催化剂比表面大,催化活性好。此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量、强度和酸位类型)对催化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催化剂中适宜的酸量,较低的中强酸位的强度能使催化剂呈现较高的催化活性,由喹啉沉淀杂多酸法制得的催化剂,方法简单,收率高,易于工业生产,并且对MAL氧化为MAA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羟基铝交联蒙脱土表面酸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吸附指示剂法和非水溶液中正丁胺滴定法测定了由不同铝离子浓度、不同羟铝比溶液作交联剂制得的羟基铝交联蒙脱土的总酸量及其酸强度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交联蒙脱土的总酸量及酸强度都较未交联的钠型蒙脱土强,交联剂的Al~(3+)浓度及OH/Al比对表面酸影响不大,但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表面酸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