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鲂( Megalobrama terminalis) 脑垂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和一种脑垂体细胞,腺垂体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ACTH)、催乳激素分泌细胞(PRL)、生长激素分泌细胞(G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TSH)、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促黑色素分泌细胞(MSH)、PAS-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类型的星状细胞(SC)构成,并讨论三角鲂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生殖期间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2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并可以区分A1、A2和B 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纤维,其终端轴突中具有不同直径和形态的分泌颗粒;B型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腺垂体由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构成,分布催乳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素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黑色素激素分泌细胞、PAS-高碘酸-雪夫反应细胞和一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类型.本文并讨论了繁殖季节排卵前后期鳜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时期的性成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性成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近椭圆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脑垂体细胞和微血管组成。其中神经分泌纤维存在A(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腺垂体中外侧部(PPD)腺细胞由嗜酸性的GH细胞和嗜碱性的TSH细胞及GTH细胞3类细胞构成。在不同的时期,GTH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鲫鱼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组织化学和凝胶电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凝胶电泳和一些组织化学方法对鲫鱼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的分泌物进行了研究。尾部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性质的,细胞体和核仁中含丰富的RNA,细胞质显示强酸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对碱性磷酸酶也呈阳性反应,但对PAS反应则为阴性反应。以15.3%浓度的凝胶电泳分离脊髓前部、尾都和尾垂体的水性抽提液,分别得到9—12、8—9和13—15条带,它们的电泳图谱显示出差异。在尾垂体的电泳图谱中有两条独特的带,可能是尾垂体中的两种特异蛋白。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在形态学上观察到的鲫鱼尾垂体附近的脊髓和脊髓其他部分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特征。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由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两部分组成。依据细胞及其核直径和细胞质特征等将神经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它们多以集群方式分布,少数则分布较为分散。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外侧,呈椭圆囊状。依据神经分泌细胞轴突末梢直径和其内颗粒特征将窦腺内轴突末梢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技术对南方鲇成鱼垂体结构在生殖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中央;腺垂体前外侧部位于腺体前部,由PRL、ACTH细胞和少量GH、GTH细胞组成;中外侧部位于腺体中部及后部腹面区域,由GH、GTH和TSH细胞组成;中间部位于腺体后部背面,包括MSH、GTH细胞和首次在鱼类报道的大型泡状细胞.GTH和ACTH细胞结构在生殖周期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法国鹌鹑脑垂体神经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脑垂体神经叶由无髓神经纤维及末梢、垂体细胞,室管膜细胞、毛细血管、结缔组织构成,无髓神经纤维末梢内含许多神经分泌颗粒,大多终止于有孔型毛细血管的基膜外,这为分泌物质放入血提供了有利条件,神经叶中漏斗隐有面有一层室管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基部与神经末梢紧密相接,此外胞质中可见微吞饮小泡,因此认为,室管膜细胞可能参与社会分泌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卵巢发育过程拟穴青蟹前脑神经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比较观察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卵巢未发育期、将成熟期和成熟期前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未发育期,前脑神经细胞尚未观察到神经分泌颗粒.在将成熟期.前脑Ⅱ型、Ⅲ型细胞均出现大量的神经分泌颗粒.在成熟期,Ⅱ型、Ⅲ型细胞神经分泌颗粒大量释放.拟穴青蟹卵巢成熟发育过程前脑Ⅱ型、Ⅲ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提示Ⅱ型、Ⅲ型细胞可能是促性腺激素细胞,参与生殖内分泌调控.  相似文献   

9.
对公牦牛、公犏牛垂体前叶远侧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公犏牛 FSH 细胞扩张,细胞核严重畸形、胞浆入核、分泌颗粒少.作者认为公犏牛 FSH 细胞的变异是导致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还讨论了光镜和电镜下垂体前叶组织学结构的关系,并探讨了犏牛及其双亲在生殖内分泌领域尚应开展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下丘脑室旁核(NPV)和室上核(NSO)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发现,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初级结构的揭示,以及促释放激素分离和化学结构的阐述,被视为现代分子神经内分泌学和垂体神经部生物活性肽/蛋白的神经化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1.
应用Ewen’s改良多聚醛品红染色方法,对雌性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成虫神经分泌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前脑中存在有两群属于“A”型神经分泌细胞.愈合腹神经节中亦有分散的“A”型神经分泌细胞.脑神经分泌细胞中的神经分泌粒通过其轴突传送到心侧体中释放.心侧体为神经血器官.虫体在进入成体阶段后到产卵期间,其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在形态及染色性上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结合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单胺氧化酶(MAO)组化方法,对乌鳢尾部神经分沁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在尾部脊髓中可以观察到一些HRP标记的神经分泌细胞和HRP标记末梢。有些标记末梢终止于脊髓中央管,少量终止于腹面脊膜。尾垂体中也有许多HRP标记末梢。2.神经分泌细胞细胞体中的HRP颗粒在电镜下呈圆形、短管状和哑铃状。3.神经分泌细胞体显示AChE活性,并定位于核膜、粗面内质网上。4.神经分泌细胞体周围尚显示MAO活性。  相似文献   

13.
瓦氏黄颡鱼脑垂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季节瓦氏黄颡鱼成鱼脑垂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脑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神经垂体居中,前腺垂体位于垂体背面前部和后缘,由PRL细胞和ACTH细胞组成;中腺垂体位于垂体中部及背面后部,包括GH细胞、GTH细胞和TSH细胞,后腺垂体位于垂体腹面后方,组织学研究仅见一种分泌细胞.前腺垂体ACTH细胞形态、中腺垂体GTH细胞形态和数量在繁殖前后有明显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间歇饥饿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慢性间歇饥饿及重饲过程中经内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饥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慢性间歇饥饿每100克体重垂体重量升高,附性器官无显著变化,重饲后恢复较快,与急性饥饿明显不同,慢性间歇饥饿时血液及垂体催乳素(PRL)无显著变化,PRL诱发反应减弱,与急性饥饿对PRL释放障碍较重,PRL诱发分泌增强有明显不同,结果表明:尽管体重下降程度完全一致,不同的饥饿方式和时程也可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和描述了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根茎及叶的解剖构造。该植物茎与根茎的构造相似,均有表皮、皮层、淀粉鞘、周维纤维、六束维管束、髓及髓射线。笔者发现在其茎、根茎、根和叶柄次生构造的薄壁组织中,存在分散的分泌细胞,以根茎和根中的数量最多。这种分泌细胞所含的黄色芳香油即是药用有效成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神经醇磷脂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包括神经鞘髓磷脂、酰基鞘氨醇,脑苷类和神节甙脂类,神经醇磷脂参与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神经元的生长,细胞的能 性,细胞的调控等都与神经醇磷脂有关;另外,神经醇磷脂的异常还会导致一些疾病,如高歇氏病,疟疾,细胞的恶性生长等。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子锯缘青蟹脑的神经分泌细胞的各类与分布,依据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质的特征,将脑神经分泌细胞分为4种类型,并绘制了神经分泌细胞的分布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小肠肌间神经丛的比较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ross浸银法观察比较了鲤鱼、大鲵、大蟾蜍、蝮蛇和鸡的小肠肌间神经丛中纤维束和神经节.结果表明,随着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肌间神经丛由简单到复杂,神经节逐渐形成,神经元由分散到集中,其类型由单一到多样.神经丛中小细胞存在于各类脊椎动物,大的Dogiel细胞在两栖动物出现,在爬行类和鸟类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9.
女性内分泌调节轴功能及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和周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机制,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活动实现的。表现为卵泡成熟释放、雌激素的形成及子宫内膜有规律的增殖-分泌-脱落。从理论上阐述了上述机制,从而为不孕症、功血、闭经等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慢性间歇饥饿及重饲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饥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慢性间歇饥饿每100克体重垂体重量升高,附性器官无显著变化,重饲后恢复较快,与急性饥饿明显不同;慢性间歇饥饿时血液及垂体催乳素(PRL)无显著变化,PRL诱发反应减弱,与急性饥饿时PRL释放障碍较重,PRL诱发分泌增强有明显不同.结果表明尽管体重下降程度完全一致,不同的饥饿方式和时程也可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