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贵州独特岩溶地质,造就独特的温泉。温泉是深埋在地下深部的地下水接受来自地壳深部地热能的增温,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和围岩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的地热流体。这样的地质地热流体一部分在天然条件下沿构造断裂上升出露地表形成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在对安徽省地热温泉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水温、流量、水化学、热储层等角度系统探讨了全省地热温泉资源的特征,特别是地热温泉的水质类型及功效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温泉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沿江、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其地理分布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的关系密切,断裂带范围内多温泉出露和人工热水孔,断裂复合交汇处尤多,火成岩、沉积岩岩性对于温泉形成和出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开发历史、社会需求等方面也会影响温泉资源的选址、开发与规划。2)温泉的水温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大部分温泉流量的季节变化不大。3)在水化学特征方面,靠近深大断裂带的温泉水矿化度高,多数属于SO_4-Ca-Na型、SO_4-Na型或SO_4-HCO_3-Ca-Na型水,与古老地层及花岗岩岩体有关的温泉属于HCO_3-Ca-Na型水,而断陷盆地内的温泉或热水孔多以Cl-Na型水为主;热储层主要有层状、带状、层状兼带状三种类型,其中断陷盆地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断块隆起带和深大断裂带为带状。4)地热温泉热矿水兼备医疗和保健的理化作用,其中所含的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药理和生物功效优于一般的人工水疗及药物浴疗。  相似文献   

3.
胶东半岛是山东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地热资源以天然温泉形式产出,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分区域较为集中,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与多组断裂交汇处。稍为偏主贩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水源,热水化学成分差异很大,水质以中性和偏碱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格局、地热背景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文从江西省所处基本构造格架着手,分别对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带明显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其特征是无近代火山、岩浆活动,大地热流为其主要增温热源,地温梯度属于正常值或略高,温泉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循环深度和径流排泄条件。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碎屑物质组成的孔隙性,渗透性储层和红层基底碳酸盐岩岩溶化后构成深部储层。资源补给条件差,迳流途径短,多呈隐伏排泄,地温梯度属正常地温增温,低热背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广东省韶关市温泉的出露特点与分布特征,为韶关市温泉的整体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内温泉点的出露位置、构造、热储岩性和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韶关市温泉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就构造而言,研究区温泉多分布在深大断裂带附近或其衍生的次级断裂上,且往往出露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就岩性而言,有54处温泉出露于侵入岩区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22处出露于碳酸盐岩区,仅有6处出露于碎屑岩区。研究区温泉的分布受热源、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深大断裂连通了深部热源,构造裂隙则为地热水提供了主要的运移和储存的空间。NE向深断裂和EW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区域的侵入岩中构造裂隙极为发育,是温泉的集中分布区,而泥盆系-石炭系向斜盆地内断裂发育的碳酸盐岩中,温泉往往沿褶皱轴向形成集中分布带。  相似文献   

6.
河北隆化县七家温泉历史悠久,洗浴、治病历史可远溯到隋、唐。温泉泉眼有6处,水温为30~80℃。温泉水的热储温度达174.96℃,循环深度为3 175 m。利用电法、磁法等物探方法对温泉村地热田进行勘查,确定了北北东向的两家-锦山断裂为控制地热田发育的深断裂构造,温泉多沿该断裂呈带状分布。近东西向断裂切断了两家-锦山断裂,并产生错移,使地热田分成南北两段,南段多为高温地热井群,北段广泛分布中低温温泉群。七家温泉的成因可描述为大气降水在两家-锦山断裂北段地势较高的开启处入渗地下,沿断裂通道与深部推测隐伏岩体(即热源)沟通,并获得加温,继续循环在构造交汇处涌出形成温泉,是典型的断裂-深循环型温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的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附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相似文献   

8.
华南沿海温泉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华南沿海温泉成因,排除该区多数温泉具局部衰变热,岩浆残余热,断层活动热成因的可能性。重点讨论了地下水深特循环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下水循环深度(相当于张性断层的规模)和水头压力(相当于地形反差)对泉温和流量的控制作用,并把泉温和流量与理论计算曲线相比,从而得出华南温泉为深循环的成因的结论。分析还得出,较大地形反差和张性大断裂是温泉形成的两个有利条件,如果仅具备其中一个条件,那么张性大断裂(小地形反差)比大地形反差(小断裂)更有利于获得较高泉温。可见,温泉深循环的动力学模型对华南沿海地热资源的预测,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简要讨论了温泉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丰城市圳头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现已发现4处出露地表的温泉,但仅有2处得到开发,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为了探明控制研究区地热产出的深部断裂构造,在该地区部署了4条音频大地电磁(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AMT)测深剖面,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NLCG)法对经过去噪处理后的AMT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研究区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在综合已有钻井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储层结构和热流通道,查明该区地热系统的地质、构造控热以及地下水运移特征。区内地热活动沿断裂活动带分布,并作为水热资源在断裂带的交叉复合部位形成温泉点。断裂既是该区域的导热构造又是导水构造,控制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在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研究该地区地热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电磁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水晶温泉地层、地质构造及地貌等因素,研究了贵州绥阳水晶温泉地热水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水晶温泉地热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F3断裂的深部延伸形成了良好的导热通道,使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等含水层中的热流体常年不断地涌出地表,同时,丰富的大气降水的渗入为地热水源提供了充足的保证;按水位降深50m估算水晶温泉地热流体资源,区内热矿水资源量达5 720m3/d,热能储量约761.56kW,年累计开采热量约40.02MJ,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贺州市南乡镇大汤温泉资源,通过对温泉区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分析来探讨温泉的形成条件,并对温泉水质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贺州市南乡镇大汤地热田是一个带状热储,区域内的几条深大断裂构成其地下热水储热和深循环通道.该温泉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区为周边分水岭.由于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地下水在获得降雨补给后,有足够的水头压力沿着构造断裂实现由浅至深再由深至浅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地下水通过热传导从深部地壳中获得热量,并通过与围岩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而获得丰富的微量元素.水化学分析表明,南乡温泉出露的热水不仅矿化度低、且富含氟、含偏硅酸和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其氟和偏硅酸含量可达矿水命名标准,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世旺 《科技资讯》2006,(9):190-190
胶东半岛温泉地热属性为濒临板缘高温地热带的板内中低温地热系统,它以偏高的大地热流值为地热背景,以局部控热构造聚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为动力,入渗的大气降水吸收岩石中的热量而被加热,并沿断裂出露形成温泉地热水。结合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途经及本地区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本地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测石棉县田湾河流域的地热构造,查明该区域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在田湾河流域大热水温泉区布置了4条AMT(音频大地电磁法)测线进行地热勘探。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猫猫石-草科断裂),断裂形成宽度大约60 m的断裂破碎带,AMT电阻率在工作区断裂破碎带和热储层上均有异常反应,断裂破碎带与周围围岩范围内电阻率有较大差异且呈不连续变化(高-低-高),热储层表现为明显的低阻异常。钻探结果与AMT探测反演结果吻合。推测猫猫石-草科断裂是控制田湾河两岸一系列温泉、地热井和地热异常的主要控制性断裂,也是地下热水上涌的主要通道,同时说明AMT方法在山区地热探测中能有效识别热储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温泉出露5处,分别分布于薄竹山花岗岩体的南西、北东两侧,均为上升泉,其热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型;温泉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在海拔2 000m以上;呈带状热储结构,热储温度以邻区类比为70~110℃;估算热水循环深度2 580~2 977m.区域内北西向张性断裂及发育的岩溶通道起主要导水作用,区内发育的构造裂隙网起导热作用.该区温泉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15.
已有资料显示,西宁地区的地温梯度异常区与构造关系密切,呈条带状分布;表明西宁地区地热资源是呈带状分布、受构造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田的可能性较大,未来地热的寻找应以与深大活动断裂有成生联系的储水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在该区与地质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呈北东向梯级带展布为主,总体从东向西逐渐减小,而地热点主要分布在零值线附近及剩余重力异常等值线上;地热点出露与磁法推测的断裂带有联系,与航磁异常关系不明显;研究区地表以F、CaO、MgO地球化学高背景分布;从遥感资料来看,地热点多位于松林—岩孔背斜,该背斜为主要的储热构造;北东向断裂切割其他断裂,为新构造运动形成或复活断裂,为地热的形成提供通道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南京仙林大学城地区羊山公园地热地质条件,在了解该区地层岩性结构构造、热储埋深等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CSAMT)对断裂构造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译,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调查区2 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对该区断裂构造进行深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地热储积的"热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勘查前景,断裂交汇处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研究结果对掌握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宜宾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现已勘查开发的温泉井具有流量大、温度高、水质好,以含锶、氟、偏硅酸等较多有益物质的理疗热矿水为主等特征。该区域地热水主要发育于二叠系、三叠系的厚层石灰岩地层中,为深埋藏型岩溶水,热量主要来源于地温梯度增温,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不明显,其分布产出受北东向构造控制。针对宜宾地区地质、构造、埋深、循环条件等情况,研究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化学特征等,为该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剑河温泉出露处为大面积分布的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变质岩,受构造断裂控制,挽近期活动断裂带发育,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地热勘查属带状热储类型。由于带状热储量的不可逆和有限性,开发利用时应合理计算和严加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打造"中国温泉省",将温泉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实现贵州温泉资源的科学开发、文明开发、绿色开发。贵州温泉(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温泉文化底蕴深厚,温泉(地热)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呈现出以贵阳—安顺和遵义两大都市圈的迅速发展,以大娄山、乌蒙山、梵净山及雷公山等四大山脉分布地区渐进兴起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