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从智能抄表技术到集抄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线损管理中,并发挥着高效、智能的作用。本文就智能电表和集抄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概念介绍、具体应用分析及相关优化措施3个方面展开了探讨。为了在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能够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线损管理对于供电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电度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智能电度表本体的硬件和软件与抄表编程器的组成和结构。该系统可实现对电能多参数、多功能管理,并通过抄表微机与系统机联网运行,实现了编程、抄表、数据处理及营业管理的现代化,减少人工抄表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低压集抄系统得广泛应用,在智能电网系统中,低压集抄系统逐渐发展成为智能化电能表采集、抄表系统。低压集抄系统建设得到全面普及,改善了以往人工采集各抄表的状况,提高了抄表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低压集抄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措施,确保低压集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智能抄表(自动)系统,解决了居民使用的多种计量表具(水、电、气表)的人工抄表带来的麻烦,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为了实现智能化远程自动抄表的快捷、高效、安全、方便的功能,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智能抄表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试图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及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介绍智能抄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如何成功实施和应用远程抄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所在公司GPRS远程自动抄表系统3年多的运行和管理经验以及对目前各远程抄表系统的了解,从用户的角度详谈了对远程抄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择以及系统应用后如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体会和做法,对用电管理部门成功实施和应用远程抄表系统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春林 《甘肃科技》2011,27(1):16-18,122
针对单纯使用预付费电表难以进行线损统计和动态掌握用户用电的情况,设计了基于预付费电表的具有自动抄表功能的智能电能表。该电能表在低成本条件下兼顾了预付费电表和自动抄表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楦 《科技信息》2012,(6):379-379
一、系统概述智能化配电台区管理是对配电变压器(含公变、专变)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台区信息监测、集中抄表、电能质量监控、漏电保护监测管理、低压线损分析、台区异常运行报警、台区信息互动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孙恺霞 《科技信息》2012,(3):519-519,506
日常抄录电能表示数,手段主要有两种:人工抄表、掌上机抄表。这两种方法都要求抄表员逐户登门手工录数,尽管掌上机可以解决计费系统的数据录入问题,但其本质上还不是自动化的抄表方式。随着电力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现有抄表手段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质量和效率问题:表现于抄表环节,无法对计费、线损控制、用电分析、营销预测,乃至宏观决策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存在估抄、漏抄、错抄等问题.还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上涨、效益下滑、管理复杂度增大。通过对集中抄表系统进行设计改进,使其实现信息交互,提高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多,电力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电力系统维护与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线损管理是电力系统维护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量远程抄表系统在线损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传统抄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当前营销管理需求。该系统的建设,充分分析了现有抄表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抄表作业的过程优化,提供了一个技术先进,实用性较强的移动抄表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抄表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而且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整体提高抄表工作质量和效率,也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江波 《科技信息》2009,(4):258-259
结合线损管理模式改进的需要和电力负荷管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和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几项新功能:远方抄表、负荷分析预测、反窃电、谐波监测、配变监测和集抄功能等,探讨了在线损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利用电力负控管理系统,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姚莉 《科技资讯》2010,(31):248-248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低压电力载波线路进行电能数据远程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电力智能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低压载波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组成进行认真探讨后,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性能。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不仅保障了电能计量工作的高效稳定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电力营销管理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智能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单位电能的运营成本,给供电企业和电能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自来水计量收费管理中,传统的人工抄表收费方式存在众多弊端,智能自来水抄表系统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反应出不少问题,只重视智能化而忽视了节能化,因此,限制了其推广使用。本文对智能自来水抄表系统的节能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C总线式的远程集抄系统在我公司已大量应用,它的应用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避免人为抄表差错,实施营销现代化管理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因各种因素,集抄系统有的台区的实际抄表率达不到100%.笔者通过对集抄系统的维护及应用中通过分析原因,就解决办法及线损自动化分析功能的实现方案谈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Zig Bee技术的特点和智能超声波水表的计量原理,并对Zig Bee技术在智能超声波水表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该抄表方案借助Zig Bee技术在无线通信方面的优势,具有组网迅速、网络容量大、传输可靠、数据安全、实时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智能超声波水表无线组网。该抄表方案也可应用于电表和气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需求,自来水管理部门正逐步改变传统的人工入户手工抄表的方式,广泛采用无线自动抄表技术,推动了水费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针对传统抄表技术存在的低效、易错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选用JN5148作为主控芯片,集成了32位的处理器和2.4G的无线收发器,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GPRS网络与水表计量自动化结合起来的无线智能水表系统。该系统具有无需网络布线、快速组网、协议简单、传输可靠、耗电量低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敏 《科技信息》2011,(15):J0396-J0397
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线损率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它综合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在电网线损构成中,10kV配电线损占全部线损的主要部分。配电网由于涉及客户资产,管理相对复杂,作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配电网降损工作尤为迫切。由于负荷增长速度快而配电网建设投资滞后,配电网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着很大的挖掘潜力。通过配网节能降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优质服务于社会也是供电企业期望和追求的目标。目前,GPRS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也为查找线损升、降的原因指明了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负荷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电力负荷智能管理控制系统不仅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远程集中抄表、远程控制等基本功能,还具有购电量控制、用电稽查、线损和电力负荷分析统计、以及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等功能,为供电企业节能降损,以及提供高效优质的电能服务提高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供配电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笔者提出加强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功能扩展和开发,不断挖掘系统潜力,提升系统利用价值,使之成为有效推行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线损管理是电力系统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线损管理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更是集安全、经济、标准化建设、减轻用户负担、展示企业良好形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一个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线损的高低反映了这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前,低压线损因线路资产属农村集体所有而由农村用电户承担,电力企业抄表收费到配电台区。现在电力企业因农村电力资产转移而抄表收费到户,低压电网的损耗由电力企业承担,低压线损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张军朝 《科技信息》2009,(34):302-302
随着供电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用电营销工作已经上升到重要的位置。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供电公司发展的步伐,营销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怎样实现营销现代化的管理,笔者认为自动化抄表是实现营销现代化的基础。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受人为因素、表计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错抄、估抄、漏抄等现象,造成抄表数据的不准确。再加上由于抄表周期的限制,对于供电公司的台区、线路线损计算会产生虚值,营销管理水平相当落后。本文主要介绍了邢台供电公司的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建设、网络方式、主要功能,并对实现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