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一块大画布,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风景,颜色特别丰富。除了大地上的植物、建筑、湖泊外,土壤本身的颜色也很多,其中棕色是土壤的主色调。为什么土壤会以棕色为主色调呢?这一直是一个谜。最近,美国科学家揭示了这个谜底。科学家发现,土壤的主色调与植物有关。揭开土壤主色调之谜的研究人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生态学家斯蒂文·艾里森。艾里森指出,叶长叶落、花开花谢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残枝败叶、枯树落花最终要掉在地上,进入土壤。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甲虫、蚯蚓等动物,利用特殊的酶将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分解,并…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证实:彼此敌对或漠不关心的关系可以让位于紧密合作和互相帮助。科学家可以带我们到大型鸟类和小昆虫间去旅游;一起到珊瑚礁上和大洋深处;一起去访问茂密的热带森林和生物极其贫乏的极圈;一起去看看大地和森林中土壤表层下的生物。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的“联盟” 将是惊人的和独一无二的,生物界各门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表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种“联盟”的规模是很宏伟的,其形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本文仅略谈其中一二。  相似文献   

3.
光合作用     
<正>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出于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怀疑,做了柳树栽培实验,结论表明,植物的物质积累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绿叶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并且要在阳光照射下才成功。1785年,随着空气组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脚下,是一片广阔的大地,然而在一片漆黑的土壤里,却生活着一支难以计数的、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这群默默无闻、勤劳不息的耕耘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地下动物比地上多人们都知道,动物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这些动物数都数不清。而土壤中的动物却门类更多,名目百出,涉及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哺乳动物等。其实地下的动物比地上的动物要多得多。据科学家统计,在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有三分之二是昆虫,其中95%的昆虫与土壤休戚相关。自从20世纪分类科学发展以来,人们已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种类约有21…  相似文献   

5.
根的奥秘     
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得既深又广,它们紧紧抓住土壤,把植物固定在大地上,同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输送水分和养分.根作为植物的一部分,默默无闻地作奉献,一般人对它了解得不多,其实,它也有不少奇趣呢!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类植物,它们除了像普通植物那样依靠来自土壤中的养分生存外,还具备某些特殊的本领,比如诱捕其他生物.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了弥补从营养不良的土壤中所获食物的匮乏,肉食植物会诱捕一些小虫和其他生物.在目前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法国科学家公布了肉食植物之所以吞食小动物的谜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用食物残渣制成的堆肥有助于植物生长.近日,美国科学家利用食物垃圾发酵,制造出了一种液体肥料,可以提高植物本身及其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 研究人员从2种类型的食物垃圾(啤酒生产过程中留下的醪糟和杂货店丢弃的混合食品)开始试验.经厌氧发酵获得的液体,被加入到温室中用于灌溉柑橘植物的水中.这是一个闭环灌溉系统,从土壤中流出的水又被原路抽回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它们生活在蔚蓝的大海深处,但鲸、海豚和海豹却有点色盲,看不见海洋的主色调——蓝色。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最近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大海中的佼佼者的确缺乏感受蓝色的视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的发源地中东地区 ,先前一些肥沃的土地早已变成了大片沙漠 ,土壤中的含盐量已经上升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根据最新统计显示 ,因土壤含盐过高而导致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灌溉用地无法耕种。最后 ,美国加州大学的布卢姆瓦尔德教授及其同事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对番茄植物进行改良 ,使其能在含盐溶液中生长。改良后的这种植物不仅能在高含盐土壤中生长 ,而且植物本身还能将土壤中的盐份析离出来 ,使得一些不耐盐植物能够获得新生。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 ,有些野生植物在含盐份很高的条件下仍能生长 ,而传统的植物一旦接触到高浓度的氯化…  相似文献   

10.
大米草是科学家用种间杂交的方法获得的一种杂种植物,其突出特点是生长迅速,尤其根系非常发达。如果将它种植在海岸边,可以减少海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因此,大米草在美国沿海地区被广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东耳 《科学之友》2006,(10):12-14
“知识送出去,钞票‘变’出来”这句话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首先,可以看出讲这句话的人是位知识分子,其次,他是南方人。是的,这就是闵九康先生——著名农业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业化学、植物营养和土壤肥力、土壤酶和有机质的研究工作,年逾古稀却依然不辞劳苦奔波于田间地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会迁徙,人会移居。看似不会动的植物,也一样会一代代迈着微小的步伐在大地上前进。漫漫千万年过去,它们同样会成为跋山涉水的勇者。植物迁徙的历史既辉煌又不乏悲壮。为了复原这些历史,植物学家们可谓穷尽心思。他们首先要正确识别植物的家族谱系。出于人类的先天心理,全世界的人们都倾向于把生物分为会动的动物和不会动的植物两大类。即使是在生物学界,这种简单二分法也一直沿用到20世纪。然而随着分子分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终于为  相似文献   

13.
正想要找到钻石,靠一颗植物就可以?近日,美国科学家在西非发现一种挑剔的植物,只生长在金伯利岩的土壤上方,而金伯利岩正是钻石人探勘钻石的指标石。这次发现意味着,只要找到这种植物,找到钻石的机会将大幅提升。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约瑟表示,这一发现或可改变钻石开采行业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4.
如同人在黑暗中摸索出路一样,当植物的秧苗被种进土壤后,它们的根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遇到诸如石头那样的障碍物,但它们总有办法绕过障碍物继续生长。那么,在黑暗的地下,植物的根是怎么知道应该向哪里生长的呢?科学家或许已经找到了一种能使植物的根找准方向、并向没有障碍的地方不断延伸的生长控制机理。他们指出,秘密武器就在于植物的根毛。  相似文献   

15.
毒大米     
<正>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正想办法让大米摆脱由来已久的麻烦。每天全球有一半人口食用大米,谷物成为亿万人口营养的主要来源。然而,除了含有维他命、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外,谷物中往往还包含一些不良物质。由于大米的生长方式,其中含有砷元素,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植物和土壤科学家安德烈·米亨(Andrew Meharg)表示:"根据近几年我们所做的研究来看,关于稻米是人类饮食中无机砷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9,(1):6-6
最近,科学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现了几种“超级蚯蚓”,这些蚯蚓竟然能消化铅、锌和铜等重金属。它们以当地废弃矿场的重金属废料为大餐,这些重金属经蚯蚓消化并排泄后变得易于被植物吸收。如果割掉这些植物,就能净化当地的土壤。DNA检测发现,重金属似乎还促进了这些“超级蚯蚓”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气臭氧层变薄,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这将使某些蛋白质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某种蛋白质受到破坏。美国农业部一位科学家奥塔·马顿(A·Mattoo)认为,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终将导致世界范围的作物减产。遭受损害的植物蛋白质通常是32KDA蛋白,它是植物光合作用某一时期(通称为“光系统2”)的四种蛋白质中的一种。马顿认为植物不断合成蛋白质,然后在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中消耗。马顿等研究了浮萍中的32KDA,他们所以选择研究浮萍,是由于浮萍能够在洁净的水中生长,也就是说,这种植物不受土壤中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BR)是70年代美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具有七元内酯环的甾体类植物激素。最近,科学家们又从植物体内找到了另外12种具有类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们能在ppb级的浓度下调节植物生化  相似文献   

19.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多因子响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敏  周广胜 《科学通报》2012,(13):1112-1118,1183,1186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是表征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参数,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的模拟模型将有助于准确预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诸多相关性,分析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是建立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模拟模型的有效途径.对来自104篇文献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数据及其对应的环境因子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受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以及土壤含氮量的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土壤含水量和CO2浓度均与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关系,土壤含氮量与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以及土壤含氮量综合影响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为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准确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这一新的地质年代何时开始,那么“人类世”将会被添加到地质历史的第四纪中。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