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当世界舆论关注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演变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重新悄然崛起。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努力整治内部,集结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并努力维护国家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一股势头在1999年有新的表现与发展。非洲:联合自强非洲国家统一组织在1999年7月和9月先后举行两次首脑会议(第二次是在利比亚举行的特别首脑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是国际舞台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中美各自的总体利益,还在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寻求建立一种稳定、长久的战略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问题所遗留的冷战成份依然在东北亚地区延续,使该地区成为各力量构建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最明显色彩和意义.以其为核心的东北亚局势陷入了战略优势构筑和平衡牵制相互演进的变化之中.该地区集中了国际权力结构中的主要力量,这一地区也具有较强的国家主权状况.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一种相互推进的因素.二者加剧了朝鲜半岛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也使该地区各种利益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在东北亚企图采取不战而胜的方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这虽有利于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稳定,但同时也使该地区安全困境负向固化。研究美国的东北亚霸权护持战略,对于研究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在东北亚地区争夺的消失,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凸显出来,这严重阻碍了地区各方的交流和发展。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来审视该地区的安全困境,我们可以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它,从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大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北亚,中俄作为两个力量较为强大的邻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而,在东北亚合作的背景下,力图突破中俄两国合作中的各种障碍,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五国主要是指中、俄、哈、吉、塔 ,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是在上海举行 ,所以这一合作进程被称为“上海五国”机制。“上海五国”机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五国面临的内部、地区、国际形势推动的结果。它最初是由五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的。几年来 ,“上海五国”机制通过五国元首每年一次会晤及不同层次和方面的谈判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事务上的共识等方面不断取得成就 ,为在冷战后摈弃冷战思维 ,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安全观、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而且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前后,为改变经济发展困境和外交上的孤立地位,越南开始制定全方位开放战略,并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里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按照先邻国后边远国家、先地区后全球的的开放思路,越南通过加入东盟、与敌对大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措施,最终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正因为如此,越南发展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探索逐进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海洋问题是世界政治中一个传统而现实的基本问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世界和平、发展和安全越来越与海洋息息相关,许多原来忽视海洋的国家也开始制定海洋战略。中国本来是亚洲地区的一个地道的重要海洋国家。海洋与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闭关锁国的时期,海洋在我们的战略中并未占据应有的地位。随着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始重视海洋问题。从海洋政治的角度思考亚洲国际关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冷战的结束无疑给中中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在政治、战略、经济等各个领域来看,它造成了国际形势的根本性变化,使得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处境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究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理论发展和完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和平崛起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权建设是中国依据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家海上周边环境的正确决择。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中国海权的选择要服从和平崛起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海权发展对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今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与结构仍处于一种冷战后的过渡时期,由于该地区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安全结构,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易成为对抗和冲突的诱因。因此,亚太地区选择何种安全模式,是事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国际社会存在三种安全模式:均势安全、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选择也不外乎这三种。本文拟就这三种安全模式在亚太地区的利弊及可行性作一简要分析。一、均势安全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危害均势安全(balanceofpower)是国家追求安全的一种传统模式。在均势…  相似文献   

15.
<正>从长远和广泛意义上讲,塑造一个良好的亚太战略环境,需要在中美之间达成战略共识,这一战略共识应是超越日本问题的。冷战后维系东亚和平稳定的战略均势,主要由中美日之间的"政治力学"来决定。由于近年来中美日各自综合实力、地区战略和彼此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中美日三角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关注并把握其趋向可以洞悉东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20年来,中俄关系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指引下平稳快速发展。两国关系不仅对各自的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着决定性影响。"条约"签订的背景和所规定的原则,都体现了中俄两国摒弃和超越冷战思维,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担当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东盟”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80年代末以来,随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东南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美日等大国都调整了其亚太战略。东盟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90年代开始经济蓬勃发展,相互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已由原来的一个松散的政治合作组织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三方面全面合作的强大联盟,成为亚太地区事务中不可忽视的一极,在亚太以至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中国应站在亚太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争取这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浪潮,一个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和世界经济新特点的新群体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拟订于2010年建成的“欧洲一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欧盟倡导与地中海沿岸国响应“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欧洲联盟作为其南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的。冷战结束后,欧盟一度注重加强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冷落了其南部的传统贸易伙伴。在经济集团化的冲击下,欧盟日益感到它的安全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