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95,40(3):243-243
自苏州A型花岗岩中发现宇宙尘后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即宇宙尘是否仅赋存于一种类型的花岗岩中还是可以赋存于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中.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笔者对苏州西部Ⅰ型花岗岩进行了野外考察与室内工作,发现其中也赋存有微球粒.研究表明这些微球粒亦为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2.
傅成义 《科学通报》1992,37(1):57-57
近年来,相继报道了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以及其表面结构的成因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不仅为探索太阳系及其它星际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还对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且在花岗岩岩石学的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永亨 《科学通报》1988,33(10):768-768
近年来,关于宇宙尘的收集和研究已成为非常热门的课题,有关报道与日剧增。许多作者对铁陨石进行了剥蚀和消融模拟实验,建立了一系列鉴别铁陨石消融型宇宙尘的标准判据。其中一个有力的判据是,来自宇宙物质的剥蚀碎屑存在有在高温低氧分压下形成的亚稳态氧化铁——方铁矿。作者在研究新疆铁陨石表面多样品的微量元素分布规律过程中,发现铁陨石表面凹坑处分布着许多方铁矿瘤体,呈黑色和熔融残余状,表面有许多小气孔,经X  相似文献   

4.
宇宙尘表面结构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国飞 《科学通报》1990,35(20):1566-1566
对采自不同地质体中的宇宙尘的研究结果表明,宇宙尘颗粒均具有特征的表面结构。研究这种结构,对于探讨陨石坠落过程中的消融作用并进而揭示宇宙尘的成因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增慧 《科学通报》1991,36(8):617-617
自1987年开始对前寒武纪宇宙尘开展了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仅报道蓟县常州沟组铁质宇宙尘及其落地年龄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94,39(12):1102-1102
宇宙尘中富含尖晶石族矿物,在深海沉积物与极冰的球粒陨石质微球粒中均早已被发现.它们是地外物质在进入大气后由于加热消融作用所形成.由于尖晶石矿物是常见的地球矿物,长期以来不将它作为地外物质的判别依据,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Jehanno对南阿尔卑斯侏罗纪基岩底部和Margolis对地外微球粒中的尖晶石做过一些工作.但K-T界线中的微球粒内的尖晶石,由于它可能是巨大天文事件的产物,却有许多学者做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7.
彭汉昌 《科学通报》1988,33(13):1010-1010
我们已对北太平洋6—13°N,166—178°W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了深海宇宙尘调查研究,并根据该区平均沉积速率和数十个采样站位沉积物中宇宙尘实际含量测定了地球表面宇宙尘年降落量。结果表明,各个站位的测定值比较相近,都在每年降落百吨级至千吨级尘埃粒子的范畴(粒径大于60μm),同前人使用同种研究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硅质和铁质小球的中子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淑兰 《科学通报》1985,30(10):772-772
宇宙尘的研究能够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天体的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一直是宇宙化学和天文地质学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为了鉴别宇宙尘的真伪及其来源,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测定它们的化学组成。然而,由于宇宙尘的重量一般只有几微克到上百微克,粒径大体上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因此,普通的  相似文献   

9.
陨石消融模拟实验与消融型宇宙尘的判别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87,32(4):281-281
当前我国对宇宙尘的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在各海域的海底沉积物、地层、南极冰层中收集到大量微球粒,一般仅根据形貌,结构和少量探针分析结果把所收集的微球粒统称为地外起源的宇宙尘。据作者对1173颗微球粒的研究证明,绝大部分微球粒属工业污染物(如电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东乡-相山中生代S型火山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德滋 《科学通报》1991,36(19):1491-1491
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经常与不同规模的花岗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而按照源区物质对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亦应适用于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以往,人们普遍认为,S型花岗岩由于侵位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S型火山岩。但近年来,已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三条S型火山岩带。据报道在秘鲁亦发现S型火山岩。在我国江西东乡-相山一带,经作者最近研究证实亦存在一条证据确凿的S型火山岩带,它位于江南古岛弧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成因类型黑云母的DTA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玺 《科学通报》1987,32(14):1083-1083
本文选择华南、三江地区花岗岩中黑云母作为热分析研究对象,试图用DTA方法研究不同物质来源黑云母的热学性质及其差异的特征,使之不仅有可能成为判明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新方法,而且有可能成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岗岩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型式及其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侠 《科学通报》1986,31(23):1806-1806
中国花岗岩类分布极其广泛。中生代和新生代花岗岩类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有三种不同的物质来源,即壳源型如华南花岗岩类;幔壳混源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花岗岩类;幔源型如藏南地区蛇绿岩剖面上部产出的大竹钠长花岗岩。不同来源的三种花岗岩类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型式研究,同样有很明显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提供了花岗岩类有三种来源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3.
粒径小于10 μm的宇宙尘含有较地表沉积物高的稀有气体同位素3He/4He比值和3He浓度, 地表物质平均3He/4He比值不足0.1 RA (RA即 air ratio, 是大气中3He/4He比值, RA = 1.4×10-6), 而宇宙尘的3He/4He比值却大于100RA. 因此, 沉积物中宇宙尘的加入可以从3He/4He比值反映出来. 本文以典型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 对磁性地层B/M和M/G界线附近的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试, 以探索黄土堆积的宇宙尘纪录. 对8个样品的原岩样、提取的磁性矿物和石英颗粒分别进行了测试, 发现磁性矿物的3He/4He比值较陆壳的值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3He和4He含量也均明显偏高, 特别是磁性矿物的3He浓度比石英颗粒高出了2~3个数量级, 比全岩部分高出了1~2个数量级. 这些结果表明, 洛川黄土中磁性矿物的高比率3He/4He可能是由于宇宙尘的注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湘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公庙花岗岩是南岭地区的一个大型岩基, 近年来在其周围陆续发现了多条白钨矿石英脉. 本文利用LA-ICP-MS 技术测定了彭公庙花岗岩体中的锆石U-Pb 年龄, 不仅证实该岩体的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约 435~436 Ma), 而且还发现其中的细晶岩脉亦属加里东期(426.5 Ma), 特别是基于岩相学研究在该岩脉中鉴定出岩浆成因的白钨矿, 说明南岭地区确实存在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 这项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前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以及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同时也显示加里东期花岗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尤其是细晶岩或细粒花岗岩是进一步寻找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和钨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5,40(17):1588-1588
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空间上、成因上都与花岗岩有关,现讨论其成矿模式.1 含金深部矿源层的形成花岗岩只分布在陆壳部分的事实说明,花岗岩的形成与陆壳物质有关,是在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基础上形成的.花岗岩可进一步分成:(1)地壳深部型花岗岩;(2)地壳浅部型花岗岩.在我国花岗岩广泛分布,但是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却分布得很少,且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  相似文献   

16.
杨学明 《科学通报》1990,35(15):1174-1174
锶、钕和铅同位素在追踪花岗岩源区物质,讨论源岩演化的历史,从而深入研究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特征等方面越来越受地质学家重视。对于年青花岗岩类,尤其是中生代花岗岩类,Sm-Nd同位素研究源岩性质往往不及Rb-Sr同位素有效。因此,本文只用Rb-Sr和Pb同位素对华南一个重要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姑婆山花岗杂岩体源区岩石进行讨论,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系统的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 贵东杂岩体是印支期~燕山期多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杂岩体, 其中鲁溪岩体(239 ± 5 Ma)、下庄岩体(235.8 ± 7.6 Ma)是印支期花岗岩; 隘子岩体(160.1 ± 6.1 Ma)、司前岩体(151 ± 11 Ma)是燕山期花岗岩. 下庄岩体中1275~2137 Ma残留锆石的发现, 表明贵东花岗岩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与华南元古宙陆壳基底有关. 详细的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该杂岩体的形成演化与构造作用、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贻灿  刘理湘  古晓锋  李曙光  刘佳  宋彪 《科学通报》2010,55(24):2391-2399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薄片观察, 在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变质火山岩中发现新元古代侵位的浅变质花岗岩. 对其中两个浅变质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浅变质花岗岩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26±6)和(758±12) Ma, 并且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 结合前期发现的(635±5) Ma浅变质(橄榄)辉长岩, 证明北淮阳带至少存在两类新元古代侵入岩, 即726~758 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 这些新元古代岩石出露于变质的奥陶纪岩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 二者之间为构造接触以及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 并且它们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二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 这进一步证明, 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 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相似文献   

19.
正εNd(T)值的准铝-过铝花岗岩:新疆也布山岩体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新疆东准噶尔也布山花岗岩体属于准铝 过铝花岗岩 ,Rb Sr全岩等时线法确定的时代为 2 6 8± 4Ma ,是晚古生代后造山阶段的产物 .也布山岩体的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4 3± 0 .0 0 0 7,εNd(T) = 5.51~ 5.85,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推测亏损地幔经过交代作用后再发生部分熔融 ,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发生强烈的分异演化 ,除分离结晶作用外 ,还受到很少量年轻地壳物质混染 ,使得εNd(T)值有所降低、TDM 值变大 .Sr Nd同位素特征表明 ,也布山岩体和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都是导致显生宙陆壳生长的新生地壳物质 .  相似文献   

20.
东灵山土壤层中黑色磁性球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民 《科学通报》1992,37(12):1113-1113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最高峰,山顶有厚0.5 m±、在温凉较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分解及风成堆积形成的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基岩为侏罗纪安山岩。在其东侧鞍部(地面标高2080m),人工挖掘一剖面,于地下0.10—0.15m深处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发现大量黑色磁性球粒(以下简称球粒)。应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从中选出的部分球粒进行了研究,证明其中可能有微玻璃陨石和彗星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