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为审美教育,遵循音乐审美教育性质特点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才是受学生欢迎的。音乐的审美教学可统筹为认知性审美、情感性审美、思想性审美、创造性审美四项目标内容。按这四项教学目标性质标准来实施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监营、督导,音乐教学将取得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晓蕊 《科技信息》2011,(11):194-19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审美教育”的艺术,音乐教育既给予人审美享受,也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那么,音乐要如何达到完美的表演来进行审美教育,使人的耳朵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真实内容和思想情感呢?本文就钢琴演奏对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整合能力,提出音乐结构整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师视唱练耳是一门多元化学科,不仅是基础课,也是美育课。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认识有着悠久历史,然而,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却忽视了其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等基本功的教学。在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关键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树立审美意识,把视唱练耳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师小郧 《科技信息》2009,(25):221-221,237
《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课定位在人文学科的领域中,因此实现音乐学科的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这一综合目标的关键所在是音乐教师文化修养,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艺术审美素质,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新型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音乐审美教育,而音乐审美需要作为人的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以音乐美的感应形式来体验人的本质以获得美感享受的一种生命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以情恬心、以情启智、以情导善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而艺术教育是音乐美育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可以克服重“艺”轻“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杨双艳 《科技信息》2009,(4):180-180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9.
韩贤 《太原科技》2006,(3):43-44
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从审美教育、审美心理导向、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生应正确地感知音乐审美情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想像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鉴赏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是地方高校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凸显教育教学特色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呈现出不良趋势,为此,应从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提高审美眼光,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几个层面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由此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品性、优雅气质和获得至善至真的美的性情,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学教育在现代的一个突出进展,是从音乐主观直觉切入,最终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美学现代性的理论前提下.从现代网络及音乐教育环境的现状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审美发生的内容和形式,讨论了在现代音乐教育产业正在形成的背景上,审美如何实现其艺术性与生存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审美功能的开发 ,旨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少年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审美教育的轨道,专业化、成人化的音乐教育违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功利化的音乐学习更会伤害青少年的审美与价值判断。感受音乐中的快乐,快乐地学习音乐才是青少年音乐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创造能力和完善人的作用无可替代,其位于学校艺术教育最高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定位、方式和方法上都与初、中等教育阶段截然不同。普通高等公共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审美体验以进行审美解释而存在的解释。关于审美理解的不同将导致教学趋于异化。  相似文献   

16.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审美教育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诗教和乐教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在诗乐教化过程中,道德情感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自觉激发而不显强制性;在诗乐教化结果上,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圆融合一而不至于主体偏枯,并能使主体抵达生命的最高人生境界。孔子的这一诗乐关学思想既可成为反思美善关系的理论资源,又能为当前的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音乐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和载体.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的音乐审美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以欣赏为主,以讨论和讲解为辅,强调音乐教育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体现审美教育,以达到培养青少年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更为重要的是音乐能帮助人们激起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当今高等师范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从音乐史论着手,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从而营造一种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由艺术审美活动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