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机会网络的自适应冗余副本删除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会网络中的节点采用泛洪机制转发确认消息以删除冗余副本,此种方式开销较大.提出一种自适应分发确认消息的机制,综合考虑确认消息跳数、区域消息密度及确认消息历史转发情况3个参数,节点以分布式的方式控制确认消息的分发,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删除网络中的冗余副本.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转发确认消息,在提高路由性能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分布式网络研究平台--CERNET2/PlanetLab--上部署端到端的测量与分析系统,对长期监控得到的丢包、延时、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端到端网络性能和故障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利用分布式探针集中-式中央处理分析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了CERNET2上的分布式节点资源监控系统和网络端到端主动测量平台. 系统在进行分布式网络测量和性能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包括ping、traceroute在内的故障诊断工具,方便网络管理人员查找和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吞吐量和传输质量,提出了一种跨层路由协议MCL-AODV.该协议通过跨层操作机制综合考虑MAC层链路质量、节点队列拥塞度和无线传输距离对链路性能的影响,创建复合路由判据以优化路由选择过程;通过改变HELLO消息触发机制降低路由管理控制开销.仿真结果表明,MCL-AODV降低了平均路由开销、减小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分组投递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控制流量,防止网络拥塞,使资源能够更有效更公平地被各种业务流共享,提出了一种端到端流量控制服务,为没有流控机制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流量控制机制,以减少的开销为应用程序控制某一IP路径上可输出的流量,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概率延迟的DTN路由算法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容迟(DTN)的传输效率,同时减小网络延迟和网络开销,借鉴链路状态算法,使用Dijkstra计算路由,并充分考虑了传输延迟、节点之间的连接性和历史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延迟的DTN路由算法PD.模拟实验结果表明,PD在传输延迟较大的网络环境下,性能优于其它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具有高带宽高延迟特性网络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拥塞控制算法已不能有效地工作,其中反馈时延的大小是影响拥塞控制算法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反馈时延过大,将导致拥塞控制响应滞后,可能引起新的拥塞,因此有效减小网络的反馈时延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逐跳显式拥塞控制算法(HBH-XCP),该算法基于XCP,在路径中以逐跳的方式将拥塞信号由路由器直接反馈至源端,使源端快速地响应拥塞事件.仿真实验表明,与XCP相比,HBH-XCP能提供更快的拥塞响应速度,使数据流获得更平稳的吞吐量,以及更小的时延抖动.  相似文献   

7.
由于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s)缺乏稳定的端到端传输路径,为了提高其路由协议的传输效率,减少网络延迟和开销,主要采用增加冗余数据包副本的办法.而传统的DTN路由协议往往无法有效地控制数据包副本的数量,最终导致路由性能下降.由于DTN网络中的节点具有社会属性这一特点,使得节点的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首先分析了节点之间信息交换关系,证明DTN中存在二分图的性质.其次提出DTN网络中基于二分图的路由选择和具有时间因素的最优路由算法,最后给出了模拟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拓扑服务器的路由(server routing, SR)算法在路由修复阶段存在不必要的网络开销和路径修复耗时偏长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快速路由修复算法(self-adaptive and fast route recovery algorithm,SFRR)。SFRR算法采用了“捎带式”发布源节点信息和自适应路由修复2种新机制,以达到降低网络开销和更快速地进行路由修复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SR算法相比,SFRR算法减小了网络开销,缩短了路由修复的平均时间,降低了数据分组的平均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间歇性连接的网络,延迟容忍网络(DTN)中的消息通过节点间的机会性相遇完成投递,这种多跳、随机的传递方式使得消息难以被追踪,因此DTN非常适合实现信息的隐蔽传输.然而在DTN中节点之间的连接频繁断开限制了传输效率,且现有的DTN路由并未针对隐蔽传输的安全性进行相关研究.为保证隐蔽传输的通信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一种路由算法,首先利用节点的静态社会特征和实时相遇情况设计一种高效的消息转发策略以提高消息的投递效率;其次考虑到过多的消息副本在增加投递概率的同时也会增加暴露的风险,根据网络连通情况对副本数进行了动态设置.最后,将提出的算法与DTN经典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本算法能够提高DTN的消息投递率,减少网络开销,同时提高消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端到端主动式测量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网络性能管理的主要性能参数和Internet端到端主动式测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关键部分管理模式及调度算法 .利用网络损伤测试仪对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实验和比较 ,证实了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容迟网络编码节点状态感知的数据转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码能够有效地提高容迟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s,DTNs)的资源利用率,但需根据网络状态及时地调整编码节点的数量。提出一种编码节点状态感知的容迟网络数据转发策略,根据当前网络规模,以分布式的方式估计最优化编码节点数量,然后综合考虑节点社会属性及可用资源,动态选取编码节点,在实现可靠数据转发的同时,保证了较低的开销。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策略极大地降低了网络负载,并有效提高数据的成功投递率,优化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互联网多径传输协议没有充分考虑路径差异性对协议设计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改善路径性能差异环境下多径传输的吞吐率。该文通过对多径传输协议吞吐率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反馈时延的多径应答(ACK)路径选择算法MFD。MFD算法通过网络测量选出反向时延最短的路径来传输应答分组,从而有效减小了各条路经的往返时延,进一步提高多径传输的吞吐率。给出MFD算法吞吐率和多TCP流吞吐率加和的比值关系,并估计出其上界,还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比值关系的正确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径应答路径选择算法相比,MFD算法能获得更高的端到端吞吐率。  相似文献   

13.
Delay Tolerant Network (DTN) is a class of networks that experience frequent and long-duration partitions due to sparse distribution of nodes.It has a broad prospect to new network applications for a better scalability,fault-tolerant,and high performance.In DTNs,path failure occurs frequently,so message transfer is not reliable.Sometimes it is required to change routing even in a very short period,resulting in transmission delay and reception delay.However,some well-known assumptions of traditional networks are no longer true in DTNs.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problem of path failures in DTNs.The path failure process in DTNs is described when the path appears completely normal,completely failed and partially failed.Traditional approaches based on using precisely known network dynamics have not accounted for message losses.A new fault tolerant scheme to generate redundancy is to use erasure coding and full replication.This can greatly decrease the path failure rate.At last,a traffic DTN model is analyzed.Results reveal the superiority of our scheme in comparison to other present schemes.  相似文献   

14.
The lack of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and a complete path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makes node communication quite difficult in Delay-Tolerant Networks(DTNs). Most studies focus on routing problems in idealized network environments without considering social propertie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re carried by individuals in many DTNs; therefore, DTNs are unique social networks to some extent. To design efficient routing protocols for DTN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ir soci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a mor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metric for det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des is proposed, by considering the contact time, contact frequency, and contact regularity. An overlapping hierarchical community detection method is designed based on this new metric, and a tree structure is built. Furthermore, we exploit the overlapping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tree structure to provide message-forwarding paths from the source node to the destination nod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Routing method based on Overlapping hierarchical Community Detection(ROCD) achieves better delivery rate than SimBet and Bubble Rap, the classic routing protocols, without affecting the average delay.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空通信传播时延大、误码率高以及链路间歇性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将文件传输过程分为跳到跳发送和端到端重传2个阶段。在发送阶段,提出一种中继选择算法,通过分析天体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并结合深空链路信道特点,分析链路丢包率和信道增益的关系,选择最优中继链路逐跳进行传输,降低丢包率进而减少重传次数;在重传阶段,目的端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检查,丢失的数据包通过端到端链路进行重传,保证文件的可靠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当端到端误码率大于10-5时,所提协议能有效减少重传次数,进而降低传输时延。在误码率为10-3时,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CCSDS)提出的文件传输协议(CCSDS file delivery protocol,CFDP)相比,该协议的传输时间缩短了40%,能较好地适应深空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IP和ATM网络中语音信息分组的端到端时延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语音CBR码流VBR转换法,以消除分组装配时延,达到降低信息分组端到端时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已有的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AM-RLC)机制研究中不可实现的每隔一个传输间隔报告传送状态的假设,该文采用迭代的方法分析了AM-RLC机制的数据帧有序延时。先求解数据帧的传送状态及概率,然后求解相应的延时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帧的有序延时与信道误帧率近似成线性增长关系,并且随着确认帧间隔增大而增大。分析结果还给出了改进AM-RLC协议的启示,即通过缩短数据帧单程延时或者动态调整确认帧间隔可以提高AM-RLC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端到端时延保证的紧急分组优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能够提供端到端时延保证的多跳问时延协作Crossbar调度算法(紧急分组优先算法)。该算法以分组头中记录的剩余时延为权重对分组进行调度,通过控制分组在各跳上的时延不但能够保证分组的端到端时延,还能够平衡不同跳数分组的端到端时延。算法还能够使路由器避免维护每个流的状态信息以及对单个流进行复杂的队列管理和调度,由此增加了路由器的可扩展性。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较低的分组丢弃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证明了在节点处理速率恒定的情况下,一个流的最大分组在除首节点外的任意节点都不会遭遇队列延时,根据此结论得到了该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将该结果推广到实际网络中,得到了当多个流共享同一条传输路径时任意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社区的容迟网络路由方法.通过对网络节点历史运动轨迹点聚类建立其热点活动区域,把热点区域重叠度较高的节点归为同一社区.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社区中以洪泛的方式加快消息扩算和传递速度.同时,针对热点区域准确地选择中继节点,降低了冗余消息数量.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提高消息传递数量,并且大大降低系统负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