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2.
原始人类体饰的两种装饰形式——活动装饰和固定装饰,通过对这两种装饰形式发生先后的分析和对原始体饰起源各学说的探讨,可以发现体饰与原始生产力和最初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4.
原始社会中的壁画艺术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早期审美意识和原始宗教的综合反映。艺术的功利和审美目的共同促进了史前壁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6.
尽管《诗经》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审美观念却大有可观。它们数量众多,涉及到广泛的审美领域;既有一般性观念。也有特殊性观念;有男女,有物我,有内外,有兼言,有专称,似足以形成一小小的审美评判系统,足可显示先秦中华早期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诗歌赏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渠道,文章从简介古代诗歌美的特征,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驶遣想象,感受意境,熏陶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写赏析文字,培养审美理性认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精细饰纹件等离子熔射快速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精细饰纹件等离子熔射快速制造技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着重研究精细饰纹熔射成形及后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详细分析和评价了基模特性、射流特性、粉末特性、熔射枪结构、熔射工艺参数等重要因素对熔射成形件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射流图像采集方法、粉末飞行速度和温度的数值模拟模型及测量技术方案,最后进行了典型精细饰纹件的熔射成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熔射成形技术可以快速制造精细饰纹件,实现成形与加工一体化,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个体生命的内在认同,当大学生本身对审美没有认同感,不能主动地区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现象时,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感受恩情,回报恩情。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的缺失对感恩教育的影响。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会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之恩。  相似文献   

10.
饰纹姬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的早期胚胎发育.经雌雄成体腹腔注射LRH-A,促使其抱对、产卵.受精卵在水温27±0.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蛙类中,饰纹姬蛙是早期胚胎发育最为迅速的种类之一;胚体纵轴伸长出现在原肠末期;在鳃循环期即可明显地观察到尾循环;出水孔的形成始于鳃盖完成时的腹中部,并逐渐移向腹后部.  相似文献   

11.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师审美素质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掌握的审美知识和运用的审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结合体。它主要是由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等因素构成,且是动态的。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的主要措施有:强化审美意识,加强审美实践,抓好师资培训和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相似文献   

13.
几米绘本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并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了娱乐、认识和教育价值。首先,相对于传统白纸黑字的文本,几米绘本画作的直观和文字的简洁,为读者节约了大量阅读的时间,减轻了读者的阅读压力,舒缓了视觉疲劳,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其次,几米绘本如同一面镜子,洞彻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帮助读者认识和感受人生。最后,几米绘本还能使人们的心灵更为纯洁和崇高,使人们获得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几米对人间真情的信仰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从高师音乐声乐培养目标与现行教学模式、声乐技能训练与“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的角度看,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更应重视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而高师声乐审美意识与审美品格的提高,既是对声乐艺术审美属性的张扬,又是对声乐教学目标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5.
意象派的情感表现观是建立在对浪漫主义表现说积极扬弃的基础上的。它否定了浪漫派视诗歌为诗人自我情感的载体的理论, 提出诗歌创作是诗人从情感抒发的心理需求出发, 对个人情感进行一系列组织驾驭, 使之转化为具有激发普遍化审美情感功能的审美启示物的动态过程; 而诗歌欣赏则是读者在观照作为审美对象的诗歌文本中获得某种审美情感的过程。这样, 意象派诗论就在承认情感价值的前提下, 将形式上升为诗歌的本体, 从而把理论立足点真正从道德转到艺术, 从庸俗社会学转到美学。本文试图对意象派的上述观点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和剖析, 并通过与浪漫派、象征派和唯美派的比较, 指出其理论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系统指导译者心理结构的运作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意识系统指导下,利用翻译审美认知图示分析王维《鸟鸣涧》两个英译本,发现翁显良散文诗体的“有机创译”在主旨表达、叙事节奏等维度实现了对原诗禅意叙事的“神似”化解读。许渊冲格律诗体的“经典重构”在音律节奏、主体凸显等方面实现了对原作禅意意境的“形似”化表达。审美意识系统指引译者进入禅的境界,再现原诗的禅意美学内涵,彰显了翻译美学对禅境诗译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装饰均反映出至善至美的本质,“祥”、“美”同源的审美意识始于原始时期,“纹化”在意象丰富的纹样、装饰之中。吉祥装饰背后蕴藏了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望,反映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主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云南青铜器铸造的最初动因虽多不为审美观赏,但作为适用于云南古代民族生存之需、主载着他们信仰观念的三维器具,其始于实用的器型中包涵着诉诸视觉和谐与愉悦的审美意蕴。文章在析出文献及考古实证的基础上,撷取多样化的实用器具和作为礼、法重器的铜鼓,描述与阐释云南青铜器诸形式要素中混融着实用功能、原始信仰观念的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识及其特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审美意识的直觉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四个特点出发,探讨了美术编辑应具备的审美意识以及如何提高美术编辑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