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明文选》文类繁多,词章优美,成为历代文人、学者阅读、品鉴的蓝本,对其注释亦应运而生,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李善注与五臣注。然两家注因其注释体例不同而呈现出不一的训诂面貌,历代文人、学者对两家注颇有争论。本文以《述祖德诗二首》为例,浅析两家注注释体例、产生背景与阅读人群以及雅俗之融合等问题,以价值中立的原则客观论述两家注之优劣。  相似文献   

2.
从文选注看李善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李善注之小学、文献学价值 ,古今认同 ,而美学、文学批评价值却很少有人关注。李注“函义渊深”,“曲畅精微”,“旁通要眇”之处 ,须“细玩全书而可知之也”。其美学思想 ,不独见诸“解题”,文学批评、审美取向 ,在浩翰注文中随处可见。李善《上文选注表》可视为李善注《文选》之纲领。李善留下的东西不多 ,但一部《文选注》足可确立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东汉大儒郑玄引《九章算术》注解儒家经典,奠定了算学与经学的紧密联系;魏刘徽注《九章算术》则使传统算学打上了魏晋玄风的烙印。南北算学之分途与南学重魏晋经学、北学重两汉经学相关。在刘徽注的基础上,何承天、祖冲之、祖暅之等述其算理未尽之处,取得了高度理论化的成就;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补其基础知识、算题类型之不足,开启了筹算文本化之历程。南北朝后期,祖暅之滞北授信都芳天文历算,甄鸾适北撰注算书。隋唐设立国子监算学馆、李淳风等注释十部算经之后,传统算学获得了合流。然而,皇侃延续魏晋玄风,在经学研究中创设算法,与传统算学不同。随着后期两边交流频繁,皇氏算法北传获得诸儒之认同,导致算学之再分途。信都芳撰注《五经宗》,甄鸾撰、李淳风等注释《五经算术》,以传统算学解儒家经典,并将之纳入十部算经。但是,唐初孔颖达、贾公彦等注疏儒经都采经算方法。两家算法传统在唐代国子监获得了制度保障,并立至清末现代数学传入为止。因此,中国数学具有多样性和混杂性,数学的基础或其本质深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善《文选注》引书众多,问题复杂,其中尤以古《汉书》注问题最为突出。清代学者汪师韩统计李善征引二十九家古《汉书》注,另外还有数十条不知名的汉书音义。但通过对《汉书》注释史及目录学的考察,可以发现李善注引用的古《汉书》注并非逐家征引,而是基本引自东晋蔡谟所作的《汉书》集注本,它是颜师古《汉书注》通行之前最主要的《汉书》注本。汉书音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另外,从整体上看,李善《文选注》引书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喜引晋以前的注疏;二、多用集注本。  相似文献   

6.
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50年-100年)的《九章算术》,是现有传本的中国最古老的数学经典著作D‘。其中少广章记载了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的开方术。从两晋南北朝至宋元的千余年间,这一开方术始终是我国高次方程数值解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公元三世纪,伟大数学家刘徽对《九章算术》开方术作了忠于原著的注释(以下简称《激注})[’]。但由于开方术文辞简晦,且困于表达工具及古今概念之差异,因此不论是《九章算术》开方术术文还是刘徽注文,措辞不能完全达意是难免的。故自魏晋刘微之后,历代中算家也相继作了不少注释或评述‘”[’…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荀子》注释的精义固多,却也难免还存在着缪误。通过对《荀子》各家注本失误的具体分析,侧面反映了唐代杨倞以来注释家们在理论、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及流弊,以期为探索传统训诂学的科学化道路提供一些反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移居南村,其事见于陶集《与殷晋安别并序》和《移居》诗第一首。但对其移居的时间,则众说不一。综观宋代以来诸注家谱家意见,大体有以下四种:一、移居在义熙六年。此说出元人李公焕。李笺本《陶渊明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后题云:“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越后年,徙居南里之南村。戊申岁是义熙四年,“越后年”,即义熙六年。李笺本是最早的陶集注释本,故后人论陶渊明移居南村,多从此说。按李氏此说盖来源于南宋吴仁杰的《陶靖节先生年谱》。吴《谱》  相似文献   

9.
同义复词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汇现象和修辞现象,其特点是两个或多个同义词并列复用。在阅读《盐铁论》注本中发现注者对某些同义复词的注释值得商榷,今撷取数条,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同义复词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汇现象和修辞现象,其特点是两个或多个同义词并列复用。在阅读《盐铁论》注本中发现注者对某些同义复词的注释值得商榷,今撷取数条,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赵淡无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印刷,影响非常广泛。其文选部分的注释比较详细,许多地方不乏编者的独到见解,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兹提出两则就正于编者读者。一、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让县自明本志令》选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文中“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注释云:“句意:害怕自己被天下的人看作平凡愚笨的人。所见,被看作。”显然,注者认为“所”…  相似文献   

12.
徐东林 《科技信息》2007,(20):12-12,46
一部《论语》,注家蜂起,仁智之见在所难免,后人各是其是,或另有所见,作出新解。本文尽目力所及,对语文教材中的十则《论语》注释给以补释,并列出歧解,以开阔思路,便于琢磨众解所长。  相似文献   

13.
赵淡无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而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师范专科、教育学院、函授、自学考试的通用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印刷,影响非常广泛。其文选部分的注释比较详细,许多地方不乏编者的独到见解,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兹提出两则就正于编者读者。一、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让县自明本志令》选自《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文中“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注释云:“句意:害怕自己被天下的人看作平凡愚笨的人。所见,被看作。”显然,注者认为“所”…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一册《乐羊子妻》”捐失成功”下注:“意思是失去成功的机会.”如此注释,问题有二:(一)“成功”二字注而未注忽略了古今意义的差别;(二)增加“机会”二字有悖于原文的结构.“成功”古书并不多见,注家也很少作注.辞书或不收(如《辞海》),或虽收而语亦不详(如《辞源》),甚至有误释者(如《中文大辞  相似文献   

15.
李善在注释《文选》时,对同载于《汉书》的作品多取先唐《汉书》旧注,李善称之为"旧有集注",共十余家,这些旧注当出自一个名为《汉书音义》的集注本,撰者为东晋蔡谟。李善对《汉书》旧注的处理有明确的体例,但在后世的版本中不同程度存在变乱,须要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6.
周及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通俗易懂,但全书成于众人之手,在词的本义、引申义上出现注释错误,主要有:将本义注成引申义;将引申义注成本义;同是引申义而注错。本文选取16个例子,从上述三个角度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7.
明隆庆五年 (15 71) ,豫章朱多?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 (简称夫容馆本 ) ,是海内公认的善本 ,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 (日本宽延三年〈1740〉) ,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 (名《楚辞王注校本》 ,简称庄本 ) ,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 ,就有异文 117处。勘比结果 ,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 (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 )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 ,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在夫容馆本之上  相似文献   

18.
黄节先生曾致力于汉魏六朝诗注,成就斐然。《谢康乐诗注》便是其中的经典注释之一种。黄节先生之所以以诗为业,写诗注诗,一是为教化人心、匡正世风;二为保存国粹、复兴古学,重振"国家特别之精神";三是心系康乐诗散亡、不易为人理解之忧而纠谬释误;四是与谢灵运精神相通、情感契合所致。《谢康乐诗注》继承李善《文选》注的传统,扬长避短;以史论诗、以诗注诗;案语严谨折衷、集众家所长。对于地名和声韵的注释,也颇具特点。以上笺注特色均为今人读解谢诗带来了很大帮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他“博览群书,特好兵书……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孙盛《异国杂语》),就其注《孙子》十三篇而言.他是首创作注者,并为十二家注中最好的一家。他在《孙子注》中去“烦富”正“旨要”,对孙武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表现出了他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 曹操分析了战争中的许多矛盾现象,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等,看到了有些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提出“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观点。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必须考虑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提高胜利的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危害的存在,消除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郦道元的《水经注》,蕴涵文献丰富而核以野外考察,博大精深,泽被各个领域,为各学科所援据。问世千多年来,治者至夥,明清更形成郦学;追至晚近,郦学不独于海内方兴未艾,即海外夙亦重视其研究。惟郦注至宋已无足本,且经注混淆,错漏舛讹,不堪卒读。清戴震集古典郦学大成而有殿本《水经注》,使郦注基本恢复旧观,向被尊为最标准的版本。陈桥驿教授《水经注校释》,就殿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勘版本文献之众、辑佚之富、以现代地理学观点方法对郦注所记河流古今变迁与现状之梳理等,都长足胜于殿本,亦远迈郦学群籍。著者毕生治郦智慧结晶,都已集中熔铸于是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