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A交通流模型中的刹车对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若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1):27-29
给出了细胞自动机(CA)模型以模拟具有刹车的交叉路口的交通情况,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刹车概率对交通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细胞自动机方法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动态交通流进行建模和模拟,可以使比较复杂的交通状态模拟用相对简单的计算来实现。介绍了几种用于交通流模拟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及其研究进展,在上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细胞自动机模型来描述车辆在交叉口的转移状态,讨论了交通拥挤和延误的二维演变,并用这一方法模拟了不同规则下的车道变换问题,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原始输入方案可以优化信号配时。 相似文献
3.
4.
一维DCA交通流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利用DCA交通流模型模拟了单线路单速的效能情况,利用演化规则表达式推导出速度及流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二粒子最近邻关联随密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以Brockfeld等人对NaSch和BML耦合模型的优化模型为基础,引入Takayasu-Takayasu慢启动规则,建立了二维元胞自动机的十字路口交通流模型,对有信号灯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流模型进行配时研究,进一步设计了高架桥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论证了信号灯周期时长对十字路口交通环境存在显著性影响,而高架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平均通行速度,降低平均耗时,改善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流模拟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和微观动态交通流模拟模型,使用C 语言,采用模块化结构将交通流数学模型转变为主要由计算机程序组成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以模拟车辆在路段上的运动,同时采用中断技术成功地实现了车辆的动态显示.最后通过实测数据的计算,对模拟模型和模拟过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交通流模拟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细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道路情况及交通流特性,把车辆在路段上运动的变化规律表述为细胞自动机的演变规则,建立了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交通流模型,标定了细胞长度和最大速度等参数,继而提出了反映车辆在路段上自由驶、跟驰行驶和减速行驶等交通行为的细胞自动机规则,并对各种规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模型,建立了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模型,研究了红绿灯周期,刹车概率,转入,转出概率对交通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直行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延误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晓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3):284-289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交通流优先通行的规则,运用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优先型交通流延误分析的Adams理论,推导出直行优先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机动车交通流延误模型.其成果既完善了现有的延误计算理论,又可为设;置信号相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用于分析我国信号控制交叉口实际运行状态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主干道十字交叉路口交通流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利用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模型,对城市干道中心十字交叉路的交通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中心交叉路口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交通灯延迟控制的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提出一个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模型。模拟在开放性边界条件下主干道的车流运动,研究红绿灯时间延迟对主干道车流量的控制作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交通灯对车流适当的延迟控制明显地优于交通灯对车流的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交叉口机动车、电动车、行人为对象,研究混合交通流的到达模型。通过调查获得3种交通流每10 s的到达数据,运用数理方法对其到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的到达特性不一致,电动车、行人的到达特性都符合负二项分布。最后确定3种交通流的到达模型和单位时间内到达交叉口的概率。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交通流到达数越少,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双向两车道混合交通流模型基础上,通过考虑取消对低速车队列的限制,并引入转道车辆邻道后方安全距的新概念,提出一种新的双向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数值模拟改进模型的交通流基本图,并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表现出新的特性,混合交通流中,慢车的出现、两车道初始密度不均匀分布对双向交通流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交通系统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首先应用季节性自回归平均移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区域通行环境特性,研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时的换车道、加速、减速等微观交通现象,在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STCA模型基础上,引入车辆速度控制条件和车道控制条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高速公路隧道对区域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高速公路隧道瓶颈会对紧邻瓶颈下游的特定长度路段的交通流产生缓冲作用;隧道路段区域的最大流量以及平均车速与无隧道路段区域相比,将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紧急交通流优先控制对城市常态交通干扰导致的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紧急交通流分级优先控制的优先级划分模型.基于模糊理论,建立了考虑紧急交通流优先需求强度与优先控制影响强度的紧急交通流信号控制优先级多层模糊划分模型.模型中第1层用于判断紧急交通流优先需求强度,第2层用于评估紧急交通流优先控制对背景交通流的影响强度,第3层用于确定最终的优先级别,并据此选择相应的信号优先控制策略.依据实地采集的数据,建立了微观仿真实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层模糊模型能够输出紧急交通流优先级别划分的满意解,使高优先级紧急交通流的行程时间下降27.5%,低优先级紧急交通流优先控制导致的车均延误下降25.9%. 相似文献
19.
为给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直接左转和右转-前行-掉头两种左转交通流组织方式下的交叉口整体延误特性. 在韦伯斯特延误模型、可插入缝隙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两种交通流组织方式下的车辆平均延误模型,以及左转交通组织方式的判别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以交叉口整体延误为优化目标,当左转流量小于某个阈值时,右转 - 前行 - 掉头方案较优;反之则直接左转方案更为合理;判别阈值与左转和对向车流流量的相对关系有关. 文中还选取典型十字交叉口为分析对象,进行延误参数的理论计算,同时通过 VISSIM 仿真获取仿真延误参数. 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城市隧道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建立了城市隧道路段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针对隧道与上下游交叉口不同相对位置、不同相位差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城市隧道路段的通行能力受到隧道与信号灯的相对位置以及上下游信号灯的相位差等共同影响。合理的信号配时控制可以提升路段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减轻拥堵;但是当隧道离下游交叉口较近时,路段通行能力明显降低,隧道内拥堵严重,信号控制手段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