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结构在各种激励下瞬态动力响应分析的刚度方程传递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刚度方程传递法(SET),它实质上是普通有限元传递矩阵法(FE TM)的改进及扩展.它有三个方面的优点:1.它将普通FE TM法中状态向量从左至右的传递改变为子结构界面刚度方程从左至右的传递,把子结构传递矩阵的连续相乘改变为子结构界面刚度方程递推传递,从而有效地减小因矩阵多次连续相乘而产生的舍入误差积累;2.克服了普通FE TM法仅适用于链式结构,要求所有结构边界自由度相等的限制,大大扩展了它的适用范围;3.上述方法传递矩阵的尺度是普通FE TM法的一半,从而比普通FE TM法占有较少的存储空间及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该方法与时间积分的Newmark法相结合用于结构瞬态动力响应的分析,数值算例表明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确度及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结构稳态强迫振动的有限元传递矩阵法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结构在简谐激励力作用下稳态强迫振动的有限元运动方程 ,将普通有限元传递矩阵法中状态向量从左至右的传递改变为子结构界面刚度方程从左至右的传递 ,从而有效地减小了因矩阵多次相乘而产生的舍入误差积累 ,且克服了普通有限元传递矩阵法仅适用于链式结构 ,要求所有子结构边界自由度数相等的限制 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确度及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主轴的结构特点,利用Prohl传递矩阵法对其进行了简化建模,建立了传递矩阵方程。以某型电主轴为例,求解出轴系的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得到其对应的主振型图。分析结果表明该电主轴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可以满足加工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结构分析中动态有限元引起的非线性特征值问题。中提出将动态有限元法与Ricaati传递矩阵法相结合求解振动非线性特征值问题。该方法减少了普通动态有限元法中结构划分所需的节点数,大大扩大了在微型机上的求解问题的规模;对传递矩阵引入Riccati变换,从而比标准传递托 阵法减少了误差传递,提高了计算效率;采用Neuton-Rqphson法代替行列式值试凑法计算频率值简单高效。最后,本给出了两  相似文献   

5.
旋转壳类容器的强度及稳定性分析(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壳体理论一般方程出发,导出了适合于传递矩阵法计算格式的旋转壳容器的强度与稳定性控制方程。用周向展成Fourier级数将偏微分方程变成一阶常微分方程组,用Runge-Kuta法计算传递矩阵。为了克服常规传递矩阵出现数值求解困难,采用了Riccati传递矩阵,在处理旋转壳顶端时采用基于高斯积分的Runge-Kuta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任意形式的旋转壳、载荷和边界条件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用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旋转机械整机固有频率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中分析多转子系统固有特性常采用子结构传递矩阵法,由于具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用子结构法计算时处理繁琐,编制通用程序困难.为克服子结构传递矩阵法的缺点,给出了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过程.取各转子状态向量的集合作为系统的状态向量,将各转子通过耦合单元联接起来,该方法不会引入未知内力和位移,也不必建立分割处的平衡方程或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各向同性耦合单元的传递矩阵,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由计算结果可见,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较高,它保持了传递矩阵法编程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为开发通用软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Riccati传递矩阵法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的传递矩阵法存在的数值不稳定现象,适用于结构复杂、转速高、支承多的转子动力学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Riccati传递矩阵法并将其应用于高速精纺锭子临界转速的分析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其他计算方法及实测结果作了比较,结果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风力机圆筒型塔架和基础的结构特点,将塔筒简化为无质量梁单元和集中质量单元的组合,并将塔架基础简化为平动弹簧阻尼系统和扭簧扭阻系统的组合。使用传递矩阵法构建了风力机塔架及其基础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某滩涂型风力机塔架进行了自振频率及振型分析,分析结果同测试结果和有线元结果基本相同。传递矩阵法相对于模态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具有建模容易,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非常适合风力机塔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求解简单结构的轴传动系统弯曲振动问题时.一般来说.通过梁与离散质量等效系统的假定,迈克列斯特法(传递矩阵法)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当轴传动系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特殊结构(例如非弹性支承,或万向节)时,则这些特性点处的剪力或截面转角出现突变,因而状态向量的传递将出现不连续性,结果造成总体传递矩阵的求解困难,频率方程将难以建立;主振型和其他各种运算亦难以按迈氏法的步骤进行.这样,迈氏法的应用就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上述特殊结构的轴传动系,本文提出:可以在各该特性点分别建立点传递矩阵,以消除这种不连续性,并同时详细讨论了建立各个点矩阵的方法,使迈氏法得以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判断矩阵 A=(aij)n×n所提供的间接判断信息 ail· aij,ai2 ·a2j,…,ain·anj,用几何平 均法■对这些间接判断信息进行综合,构造一致性矩阵A=(aij)n×n,然后给判断矩阵A的求排向量,称这种排序算法为综合间接判断信息法,通过对这种排序方法与方根法、对数最小二乘法、最优传递矩阵法的关系的讨论,指出最优传递矩阵法与综合间接判断信息法所导出的排序向量最接近客观排序,因而是一种最优算法.  相似文献   

11.
多跨多层框架分析的状态变量传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柱端位移和对应的柱端力作为状态变量,利用传递矩阵和逐段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多跨多层框架。文章取框架的每一层作为一个单元,建立基本单元端部的状态变量到相邻单元端部状态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过程中,框架层数的增加仅增加矩阵相乘的次数,而待求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始终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压电陶瓷为振动源的压电微流芯片是实现微粒子操作、细胞分离等微流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描述压电效应以及超声声场在微流芯片各介质中分布规律的传递矩阵方法是进行微流压电芯片分析、设计与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了层叠式压电微流芯片的一维传递函数模型;对给定的算例芯片进行了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一维传递函数模型既可在压电微流芯片设计中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又可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参数的选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壁式框架分析的状态变量传递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取杆端位移和对应的杆端力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传递矩阵和逐层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壁式框架。文章取框架的每一层作为基本单元 ,建立基本单元端部的状态变量与相邻基本单元端部状态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过程中 ,框架层数的增加仅增加矩阵相乘的次数 ,而待求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不用直接积分法而采用频域法研究结构瞬态响应问题,将有限元—里卡提传递矩阵组合法结合快速富里叶变换从特征值分析扩展到领域的结构瞬态响应分析.数值例子表明本文的方法比直接积分法有更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武鹏 《科技信息》2013,(11):116-117,168
本文针对三转子涡扇发动机低压转子进行临界转速计算分析。三转子涡扇发动机低压转子跨距大,支点数目多,工作区间包含临界转速。在利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临界转速估算过程中,分别计算了不同模型,不同支承刚度下转子临界转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差异,得出了转子系统结构模型简化方式及支承刚性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计算多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整体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了整体传递矩阵法中耦合单元的概念,导出了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耦合单元的传递矩阵,并给出了几个算例。整体传递矩阵法是取各转子状态向量的集合作为系统的状态向量,各转子同时对系统状态向量进行传递,求得多转子轴系的整体传递矩阵方程,代入整体边界条件进行求即可得到多转子轴系的临界速。与子结构传递矩阵法相比,整体传递矩阵法不必将多转子系统在耦合单元处分割开来,示引入未知内力和位移,也不必建立分割处的平衡方程或变形协调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一个简单的多体系统为例,介绍了用于计算多体系统稳态响应的扩展传递矩阵法。建立了等截面Euler—Bernoulli梁的扩展传递矩阵。通过依次拼凑各个元件的扩展传递矩阵,形成系统的总体扩展传递矩阵,代入边界条件,然后求解代数方程组即可得到系统的稳态响应。对比模态叠加法的求解结果和计算过程,扩展传递矩阵法具有过程简单、计算量小、易编程等优点,且无需建立系统的总体动力学方程。扩展传递矩阵法特别适合于计算多体系统的稳态响应,能直接得到稳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计算变剖面梁稳态强迫振动的精确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变剖面梁稳态强迫振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普通使用有限元模型采用振型迭加法计算稳态强迫振动存在的缺点,特别是不能有效地计算动态应力的严重缺点,该文提出了计算简谐力作用下变剖面梁稳态强迫振动的精确传递矩阵法。该方法直接从梁的强迫振动微分方程出发,导出了考虑阻尼效应以及剪切刚度、质量转动惯量影响的复状态向量的传递矩阵,最后利用边界条件得到一个求左端边界处未知状态向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求得左端的未知状态向量,再利用每个梁段的精确传递矩阵,可求得所有剖面处的复状态向量。算例表明该方法无论是对强迫振动的动位移还是动弯矩都具有较好的计算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