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风俗、经济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引起了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时,在英语中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出现文化空缺现象。本文针对文化差异带给翻译的种种不便,要求译者不仅精通原语和译语而且应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应的文化,提出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中国特色文化英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恰当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西翻译理论由于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想体系,彼此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中西方翻译理论都以“翻译”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作共同的研究对象,因此中西方翻译理论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共性,本文从“忠实,通顺”、“读者反映论”和“译者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谈到文学翻译,人们会立即想到"翻译者,叛逆也"这一说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会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变通。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普遍存在,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汉语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本着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综合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充分发挥其目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宁宁 《科技信息》2009,(6):108-108
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本着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和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原则,综合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充分发挥其目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思想观念表现不同,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逐步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了翻译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而当翻译进入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强调,他们成为了文本的操控者和改写者。获得了与作者平等的地位。本文正是基于此现象,试从翻译这一动态过程中译者的中介作用视角切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关联—顺应语用翻译模式,是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该语用翻译范式指导下的苗族文化翻译,要求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通过恰当的语言编码形式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因子,确保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苗族文化认知达到共享与体验的可能。调查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解释力,在于译者获取足够语境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于读者的语言来实现交际,而这种选择的可接受性取决于翻译策略的调整与择取。  相似文献   

9.
张黎 《科技信息》2012,(13):246-247
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译者的翻译目的,源文本的文本类型,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源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地位等等,最后得出结论:译者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一个或者是同时多个因素的基础上的,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莫言早期形成自我文学风格的阶段,以及后来将作品推介给西方主流文化媒体阶段,译者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译者的角色身份为我们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方法,译者用自己的翻译行为实现了他对个人身份、社会身份和集体身份的认同,译者与作者共同努力,缔造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之问存在差异,以及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形式中极易出现信息走失的现象.找到了应对翻译信息走失的对策.即: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小梅  陈海燕 《科技信息》2011,(1):201-201,203
翻译工作的实践中会发现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各方面的文化差异,译者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翻译,译者应该如何巧妙地处理一些看上去很难跨越的文化“沟渠”,实现译文的高水准。本文将对文化四方面的差异及其带来的难题进行论述,给出相应的可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好的广告译文离原文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而不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人总会在翻译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本文就此现象,从文化与翻译理论着手,来探讨如何利用翻译技巧去解决广告翻译中文化的冲突,再现译语中的广告艺术,从而实现其自身目的——"宣传企业,招揽客户"。因此,强调译者在做广告翻译时考虑文化的因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及中西文化差异,采取相对应的翻译对策,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交际意图,译者自身素质和社会时代背景等因素使翻译不可能完全忠实于原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发现译者多维转换程度因素和译者素质因素是影响翻译作品的忠实性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的身份历来受到翻译理论家们的忽视.20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就译者的身份作一历史回顾.探讨译者在翻译发展中的身份变化和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最佳关联是指交际中受话方付出最少的认知推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基于这一原则,对于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为减少认知推理努力,译者可以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对于中西方文化意象的翻译,译者则应更多地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这样可以带出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孙燕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128-128,13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本文通过分析中文、英文中词语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说明译者只有加强中外文词汇的不对等研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出的内容既能忠于原文,又能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在于传递跨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从目的论的角度,认为译者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跨文化翻译方法,使译文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起到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