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74-74,77
2011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九州通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恩施九州通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了湖北省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地道药材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的构建”。该项目主要以黄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黄连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优化与升级研究。修改完善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建立黄连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20000亩黄连规范化种植基地及配套设施,构建集研究、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0-51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资源是集生态资源、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一体的特殊资源,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是中药产业的根基,因此,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9-20,23
本项目立足于地震灾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广泛的药材种植基础,在地震灾区茂县、松潘、若尔盖、红原、阿坝等地实施大黄、瓦布贝母、厚朴道地药材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重点开展“大黄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瓦布贝母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厚朴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道地药材大黄、厚朴、川贝母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4.
在延边已有150多年历史的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之一,是具有延边地域特点和朝鲜族特色的优质肉牛品种,是宝贵的畜禽品种资源。“延黄牛”是以延边黄牛品种资源为遗传基础,培育出的我国第一个高档肉用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4-54
秦艽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为青海省大宗道地药材,目前市场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近年来,随着青海乃至我国中藏药企业的壮大,掠夺式的采挖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1987年秦艽被列为野生资源濒危药材,1995年秦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三级品种,随着秦艽资源的日趋减少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面临既要保护野生资源,又要保证市场供应,满足国内外需求,实现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人工种植技术研究,建立GAP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以来,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1999年云南省即着手规划云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制定、产业化加工、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7.
吉林中特药业有限公司是中药现代化重点企业,是以科技为主导的股份制责任有限公司.2001年10月承担的"长白山特色经济植物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由公司在药材产区建立基地进行实施,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在国内首先制定和实施了人参和五味子的生产操作规程.三年累计共创产值3450万元,税金达640万元,净利润为1158万元.通过该示范项目把先进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在产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区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全国中药材种植企业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品种混乱及真伪鉴定方法欠缺严重影响中医药的效果与安全,为了解决中药行业的重大需求,经过近十年研究,完成了4000余种中草药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创建了“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药材与混伪品的物种识别问题,该项成果标志着中药鉴定学迈入通用化、标准化的基因鉴定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4-74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是主要从事农作物和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研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评价、保护与利用、地道中药材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注重数据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社会共享为目标,广泛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和中药材科学研究。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人,博士2人,硕士5人。  相似文献   

10.
项目针对薏苡科学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资源多样性锐减、资源利用率低下、品种类型单一等关键、共性问题,广泛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薏苡资源,并从表型、营养品质及DNA分子标记、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等多个层面深度开展资源评价、优异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以黑穗病菌群解析和产量性能优化为基础,集成薏苡良种良法规范栽培技术并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8):60-60
血竭具有活血散瘀、镇痛、止血、补血、生肌敛疮等功效,为名贵中药材,在国内外医药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国内血竭原料年消耗量约600多吨,90%以上依赖进口野生药材,而国外野生资源也将枯竭,急需开展原料的生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植物所对剑叶龙血树优质种源进行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既能保护珍稀药材,也符合国家GAP要求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保证龙血竭原料供应的持续稳定,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1953、1956年两度出现全国性"药荒",中医医疗、中成药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卫生部接管中药材经营管理后,为从源头解决"药荒"问题,促使中药材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扩大中药种植面积,1958年后更号召大量开展中药引种试种、野生变家种家养的尝试,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中药材生产的大跃进。多措并举之下,中药材供应至1962年恢复正常,并为此后数十年中药材生产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2005年由科技部设立,连续支持10年,共有34个项目203个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在中医、中药、针灸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专题不仅提出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5种模式,而且还创新了中医药大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中医理论专题的设立与实施,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对中医药学术、事业乃至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成药种类多,但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中药大品种少,多数品种存在科技含量偏低、现代研究薄弱问题。针对影响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共性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牵头、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等为项目实施主体承担了天津市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是石化产业集中分布的核心区域,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识别制约新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源环境因素,对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研究与度量,并对滨海新区现有的制约因素进行合理优化,进行结构调整,为滨海新区石化企业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22,(1):56-57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基本用药形式,也是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保健产品的生产原料,是整个中药产业的支柱.因此,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地评价中药饮片质量,需要建立客观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合适的标准物质也是确保标准科学性和专属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1日—9月29日,香山科学会议相继召开了以"中国页岩气资源基础及勘探开发基础问题"、"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清洁提取与循环利用"、"中国山水城市与区域建设——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交叉研究"、"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为主题的第376—38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7-68
中药材从田间生长以及采集后不及时干燥或贮存不当或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善,可能污染各种真菌并产生有毒真菌毒素。由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潜在威胁及其控制手段与方法的欠缺,真菌毒素对中药品质、安全性以及国际化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承担、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中药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分析及检测技术标准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21,(1):25-26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科技推进中药创新研究和产业提升,研制出"有效、优质"的中药新药,是解决和保障临床疾病治疗需求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中药创新研发的理论和科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效率.因此,如何面对中药的复杂性,开展新药的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产业化转化-上市后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