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命科学已深入到各个领域 ,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严格、更多样化。作为生命科学实验材料的实验动物 ,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新的实验动物开发而言 ,不仅限于哺乳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而且逐步扩大到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目前 ,无脊椎动物昆虫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 ,应用领域还在逐步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虫资源产业国家。当前昆虫资源正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 ,以生物技术为先导 ,… 相似文献
4.
鱼类实验动物与剑尾鱼水生实验动物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鱼类在水环境污染监测、水中化学物质的生物积累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鱼类实验动物已开始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但在鱼类实验动物化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 ,标准化鱼类实验动物的品系极少。我国重视鱼类实验动物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加强了选育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剑尾鱼、稀有鲫、红鲫的水生实验动物化研究工作 ,其中在 1987年由农业部首次组织开展水生实验动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90年代初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我国特有鱼类稀有鲫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及进一步的实验动物化研究 ,对于雌核发育、品系筛选… 相似文献
5.
红西峡区块地处祁连山中间隆起带的中祁连分区,位于祁连山中西部的野马山南侧一带。其发现的金、铁矿化由区域构造派生的次一级的断裂构造控制.其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趋于一致。矿体呈透镜、似层状,与硫化物细脉及褐铁矿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关系密切,矿化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矿化地质特征等,探讨本区金、铁矿化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红金银花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金银花的组织培养中,防止组织褐变是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研究表明:红金银花的未木质化茎段和顶芽较适宜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外植体木质化和半木质化茎段以4~6 mm为宜,未木质化和顶芽茎段的大小以操作方便为宜;0.1%Vc和0.3%的活性炭在红金银花的组织培养中可有效地防止外植体组织褐化;2 mg/L 6-BA易引发褐变,2 mg/L KT和2 mg/Lα-NAA对组织褐变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采用仿自然气候(20℃-1500 Lx-4 h-85%→25℃-2000 Lx-8 h-85%→20℃-1500 Lx-4 h-85%→18℃-0 Lx-8 h-85%)培养可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红色”(red)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处可见。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是一致的,因此不难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又有不相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中英文中翻译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 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 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红粘土成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红粘土是覆盖于碳酸盐岩系地层之上,由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的不溶杂质为物质来源而形成的特殊红土.岩溶作用决定了红粘土的成土早期和物质来源的特点不同于其它岩石形成的土类;岩溶残余堆积物后期又经历红土化作用,造就了红粘土的基本特征.从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来讨论红粘土的成因,指出以上两个成土阶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红粘土成因的最主要环节,并分析了成因对红粘土特性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提高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发酵生产红曲素(monascin, MS)和红曲黄素(ankaflavin, AF)的产量,采用液态发酵法,探究不同发酵温度下其产生的醇溶性色素在组成和产量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当温度较低时(25、30℃),所产生的色素在470 nm有最大吸收,色调偏橙,红斑素(rubropunctatin, RP)和红曲红素(monascorubrin, MR)为优势组分;当温度较高时(35、40℃),所产生的色素在40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色调偏黄,MS和AF成为优势组分.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色素组分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25、40℃不利于色素的产生,产量显著低于30、35℃;30℃时,RP和MR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7、124 mg/L,而MS和AF的产量较低,分别为48、26 mg/L;35℃时,MS和AF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47 mg/L,而RP和MR的产量相对30℃时显著降低,分别为57、50 mg/L.qPCR分析发现,温度对MS和AF液态发酵的影响与其对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对色素... 相似文献
12.
以家蚕为生物反应器 (重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系统 )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具有成本低、安全、产品产量与活性高的优点。随着近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需要发展新的实验动物品种、特别是利用低等动物代替哺乳动物 ,大力开发动物资源型功能 ,造福人类。本文报道我所利用家蚕表达外源基因与家蚕实验动物化饲育技术方面一些研究成果。由家蚕细胞、转移载体、修饰的BmNPV、家蚕幼虫或蛹组成家蚕表达系统。获得了含有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14NPV)和含有日本血吸虫 2 8KDGST基因的重组病毒 (rsj2 8NPV)。r… 相似文献
13.
帽儿山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帽儿山红松林与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构成,对群落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及年际动态变化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两林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的类群数及组成成份基本相同,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差别不大。在短期(20 ̄30a)内两林型的差异,对土壤动物组成未产生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温室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在果实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1)和磷酸二氢钾(KH2PO4)对果实的最大单果重、平均单果重、单株平均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地球葡萄幼果膨大期相隔22天,经100mg·L-1的GA3和600mg·L-1的KH2PO4处理能提高单株产量16.4%和14.7%,在果实第二次膨大期喷施200mg·L-1的PP3331能提高单株产量9.0%,对果实的含糖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为系统地从化念铁矿矿体形态、矿石成分、结构构造、与围岩关系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同位素年龄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控矿因素,认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铁矿床或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探讨红芪水提取物(Radix hedysari water extract, RHWE)对小白鼠的体外抗炎活性。选取体重20~28 g SPF级Balb/c小白鼠100只,通过小白鼠腹股沟棉球肉芽肿增生抑制试验和二甲苯致小白鼠急性耳肿胀试验检测红芪提取物抗炎效果,将小白鼠急性耳肿胀试验打下的耳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红芪提取物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腹股沟棉球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是18.63%、15.69%和6.87%;红芪提取物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急性耳肿胀抑制率分别是27.90%、5.58%和2.05%;病理切片观察显示,红芪提取物低浓度组和阴性对照组弹性软骨和皮肤层之间空隙明显,真皮层内组织结构散布存在,中高浓度组耳组织相对完整,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红芪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其抗炎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土洞及形成条件的初步探讨,认为红粘土土洞是由于红粘土的胀缩性和地下水、溶隙等潜蚀作用造成的,模型断面上电测探曲线形态与实际工作结果有较好的统一,对评价地基的稳定性,预防水土流失等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