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XRD,TEM,DSC等实验方法研究了第三组元Ni对Fe-Ti二元混合元素粉机械合金化反应的影响.试验中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以5%和15%Ni取代部分Fe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合金化合成晶粒尺寸分别为12nm和6nm的纳米晶B2相.合金化中经历球磨“退火”过程,微观点阵畸变逐渐减弱,晶粒长大.Ni元素能使合成的B2结构纳米晶TiFe相的点阵畸变减小.合成的纳米晶相在973K产生相分解,析出低温马氏体TiNi相  相似文献   

2.
Fe-M(M=Al,Nb,Si)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纯元素混合粉末Fe50Al50、Fe50Nb50及Fe75Si25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球磨30h后,Fe50Nb50转变为非晶结构,Fe75Si25粉末形成具有bcc结构的α-Fe(Si)固溶体,Fe50Al50的球磨产物为α-Fe(Al)+Fe3Al+Al13Fe4三组混合结构.延-延组合的Fe50Al50及Fe50Nbb250形成具有层片复合结构的粉末.其显微硬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增高,延长球磨时间,增高速度减慢最后趋于稳定.而延-脆组合的Fe75Si25粉末在球磨初期则形成具有弥散复合结构的粉末,其粒度变化在球磨初期与Fe50Al50及Fe50Nb50不同,无明显增大趋势.对Fe-M机械合金化的产物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双能级模型及凝聚态物质的低频涨落,耗散和驰豫行为的统一理论基础上,研究了非晶合金Fe50Ni30B20于480K退火2h以后,在250-350K范围的磁后效谱,计算得到红外发散指数n=0.11,特征驰豫时间τ∞=2.8×10^-17S.在驰豫峰温处,计算的表观激活能E为1.7eV,此结果与实验很好地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对此非晶合金,磁后效是由于B原子跳跃引起Fe-B,Ni-B原子对的局域重排而导  相似文献   

4.
添加剂Ce ̄(4 )对化学镀镍层结构与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剂Ce4+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合金镀层是非晶态结构,经400℃热处理1h后,镀层转变为晶态,均出现了Ni和Ni3P的衍射峰.差热分析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后获得的非晶镀层相变温度有所提高,热稳定性增加.同时,合金镀层中立方Ni的晶粒尺寸随镀液中Ce4+浓度增大有所增加,但添加剂Ce4+却使四方Ni3P物相的晶粒尺寸降低较多,这些结果表明Ce4+的加入对Ni-P合金镀层中各物相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电沉积Ni-Fe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γ相Ni-Fe合金的同质异能移(I.S.)为-0.06~0.02mm/s;α相的I.S为~+0.05mm/s,与冶炼Ni-Fe合金的I.S.(冶炼Ni-Fe合金的γ相I.S为-0.19~-0.22mm/s;α相I.S.为-0.07~0.10mm/s)相比,向正值方向偏移,γ相平均偏移0.18mm/s,α相约0.13mm/s.电沉积Ni-Fe合金的磁超精细场随合金中Fe含量的变化情况与冶炼Ni-Fe合金中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此外,还观察到电四极裂矩不等于零,表明电沉积Ni-Fe合金中存在电场梯度.根据镀层合有杂质S和结构缺陷的特点,讨论了上述穆斯堡尔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不互溶体系的机械合金化非平衡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EM,XRD,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互溶La-Fe元素混和粉(原子比La∶Fe=1∶5)机械合金化(MA)过程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两元素之间无明显固态反应.在球磨作用下β-La首先向α-La转变,55h后形成非晶La.同时Fe细化成纳米晶,形成纳米晶Fe和非晶La的复合结构.非晶La分布在纳米Fe晶粒之间,使Fe晶粒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应用原子尺寸模型能部分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热浸Zn-Ni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Zn-0.1%Ni合金锭液中形成的渣的成分、相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成渣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这种渣是由单斜晶系的Fe(Ni)-Zn13ζ合金相和纯Zn的η基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与纯Zn镀液中渣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即工件及钢质锌锅与镀液反应形成二元系(Fe-Zn)相(ζ相),部分剥落进入镀液中,并且其中的Fe原子被Ni原子部分取代之后形成三元系的Fe-Ni-Zn合金渣.结果还表明,向Zn-Ni合金镀液中加入少于0.2%Al及低温镀锌均有利于减少渣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对电沉积Ni-Fe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γ相Ni-Fe合金的同质异能移(I.S.)为-0.06-0.02mm/s;a相的I.S.为-+0.05mm/s,与冶冻Ni-Fe合金的I.S.(冶冻Ni-Fe合金的γ相I.S.为-0.19--0.02mm/s;a相I.S.S为-0.07-0.10mm/s)相比,向正值方向偏移,γ相平均偏移0.18mm/s,a相约0.13mm/s,电沉积Ni-Fe合金的磁超  相似文献   

9.
高能球磨钨基高密度合金超细粉末的烧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球磨后的97W-2Ni-1Fe(质量分数,%)高密度合金混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纳米晶粉末和W的超饱和固溶体,产生大量的缺陷,促进烧结致密化,在1250~1420℃固相烧结时可以达到几乎全致密和得到非常细的晶粒.作者还对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深讨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偶氮胂Ⅲw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Ⅱ)、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温度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量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其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高能球磨处理非晶合金Fe78Si9B13的晶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晶合金进行了高能振动球磨处理,用穆斯堡尔谱学结合X光衍射等技术研究了球磨后试样的晶化结构,结果表明,经一定时间球磨,试样发生了晶化,析出基体金属相,α-Fe(Si),但其对应的超精细磁场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多层膜,研究了双层膜NiO/NiFe的矫顽力HC和交换耦合场Hex与反铁磁层NiO,铁磁层NiFe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NiO厚度为70nm时,Hex最大;Hc随NiO厚度增大而增大。当NiFe厚度增加时,Hex近似线性减小;而Hc则随NiFe厚度增大开始有缓慢增加,然后才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Y2Fe17化合物中,用Ga取代部分Fe之后,材料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Y2(Fe1-xGax)17中,其结构随x的增加发生从Th2Ni17相到Th2Zn17相的转变;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而增加;居里温度,超精细场都在Th2Ni17,Th2Zn17混和相附近有极大值;Ga原子优先取代12k(18h)晶位Fe原子.  相似文献   

16.
用金相试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镍基钎料钎焊1Cr18Ni9Ti的钎缝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及其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BNi1a和BNi2钎料钎焊(1120℃,10min)的缝宽为0.10mm的钎缝由αNi、Ni5Si2,CrB和Fe4.5Ni18.5B6组成,近缝区扩散层由αFe,γFe和Fe2B组成。用BNi5钎料钎焊(1175℃,10min)的缝宽为0.05mm的钎缝由αNi,Ni5Si2和Ni16Cr6Si7组成。用BNi7钎料钎焊(1050℃,10min)的缝宽为0.05mm的钎缝由αNi,Ni2P和(Fe,Ni)3P组成。  相似文献   

17.
在气体激波管中,利用激波对非晶的直接作用,在微秒量级时间内,成功地将FeBSI,FeMoBSi及FeCuNbBSi等非晶合金转变成为纳米晶,主晶化相晶粒平均尺寸在20-60nm范围,晶化相分数〉95%和常规退火晶化比较,激波晶化在晶化相,晶化动力学和晶化机理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合金电沉积分极化曲线的测定,以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Nd对Ni-Fe合金共沉积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d对Ni的沉积起阻化作用,而对Fe的沉积起催化作用,因而加剧了Ni-Fe合金共沉积的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9.
真空钎焊不锈钢接头的钎缝组织和相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金相试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镍基钎料钎焊1Cr18Ni9Ti的钎缝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及其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BNi-1a和BNi-2钎料钎料(1120℃,10min)的缝宽为0.10mm的钎缝由αNi5Si2,CrB和Fe4.5Ni18.5B6组成,近缝区扩散层由α-Fe,γ-Fe和Fe2B组成,用BNi-5钎料钎焊(1175℃,10min)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流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粒径大小约为100nm的Fe-Ni-B非晶超细颗粒,以化学分析及Mossbauer测试作为主要方法,研究了反应液的浓度,溶液的pH值,反应液流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非晶超颗粒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