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为探讨基于喷水推进方式的无人艇运动建模及其视景仿真方法,根据船舶操纵性和快艇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无人艇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喷水推进器的倒车原理,提出分流系数法来分析喷嘴和倒车斗的受力,推导出相应的表达式,建立无人艇的六自由度操纵性数学模型.设计基于该模型的无人艇视景仿真的体系结构,并进行各种操纵性运动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无人艇在海洋环境中的操纵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9,(6):10-11
中国的022型艇是世界第一种采用穿浪体的隐形导弹快艇。该艇突出隐形性能,能在海浪中快速穿行,并具有双船体外形。它可以协同其他护卫舰、导弹驱逐舰、岸基侦察机、预警机甚至快艇之间实施“适当前伸”的远海进攻作战。022隐身导弹艇高速、隐身、灵活、对舰打击能力强大,是目前世界最选进的导弹艇。  相似文献   

3.
周海洋  刘明 《科技信息》2010,(25):I0091-I0092
无人驾驶快艇在误差不超过10米的情况下,按预先设定的运动路线以平均速度不低于1米每秒行驶,行驶过程中实时的把小船的航速、航向、经纬度、北京时间等GPS信息发送到PC终端。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做为主控芯片,海上航行时根据GPS传来的数据修正螺旋桨和发动机的参数,在艇上由LCD显示位置速度信息;系统的超声测距雷达装置可以使快艇自动躲避障碍物,保障它的安全行驶;GSM模块实现了把GPS信息传回岸上PC终端,同时也能够通过GPRS传输数据到快艇,实现远距离无线遥控与自动返回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华中科技大学船池实验室开发的“耐波试验及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某艇在不规则波中运动及动力响应系列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简洁、直观、功能齐全、现实谱模拟靶谱精确、数据处理结果正确、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数值拖曳水池,采用数值造波技术对游艇的迎浪航行进行仿真,并通过对裸艇体和带压浪板艇体在波浪中航行受力与运动的对比,研究安装压浪板对游艇的阻力、垂荡、纵摇的周期和幅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及滑行艇纵向运动方程,编写了耦合求解滑行艇纵向运动响应特性的数值预报程序,进行了均匀来流中三维滑行艇模型"海豚运动"现象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滑行艇在不同航速及重心位置条件下的升沉、纵摇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当滑行艇的重心与艇艉的距离lg=0.231L(L为艇长),体积Froude数Fr▽≥2.7时,滑行艇出现"海豚运动"现象,且艇体的升沉量、纵倾角和响应频率均随着航速的增加而增大;当Fr▽=5.0,滑行艇重心处于lg=0.381L,0.351L时均出现"海豚运动"现象,且其升沉量、纵摇角的幅值和响应频率均随着重心纵向位置移向艇艉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依据线性兴波阻力理论和兴波干扰原理对加装消波水翼船型的兴波阻力计算方法和降阻效果进行了研究.用所提方法对一加装消波水翼的高速圆舭模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建立的带消波水翼船型兴波阻力计算方法基本上可实用于消波水翼设计以及该类艇兴波阻力的估算.带消波水翼艇与无消波水翼艇阻力比较表明,加装消波水翼后,傅汝德数Fn在0.55~0.85区间,兴波阻力理论值和剩余阻力试验值都显著降低,当Fn=0.6时兴波阻力理论值降低了16.1%,剩余阻力试验值降低了25%.  相似文献   

8.
针对滑行艇运动的水动力性能预报问题,在FLUENT软件平台上,使用VOF方法,结合RNGk-ε模型,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水面滑行艇的直航运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滑行艇航行阻力随航速变化规律.该规律直观反映了滑行艇周围流场变化情况和滑行艇艇底的压力变化情况.FLUENT计算结果与船模试验值及理论估计值的比较结果证明了在FLUENT平台上模拟水面滑行艇直航运动和研究水动力性能的可行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无人水面艇在真实海洋环境中的航向跟踪与保持的精确控制问题,以"蓝信"号无人水面艇为研究对象,辨识模型参数,然后建立操纵运动模型,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快慢回路时标分离的基于轨迹线性化的无人水面艇航向控制方法.考虑到未建模动态以及海洋环境干扰对无人水面艇运动的影响,将非线性干扰观测器与轨迹线性化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非...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估算高速艇在静水中航行的水动力性能,以某高速艇为研究对象,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应用切割体网格和重叠网格、两相流、VOF模型、6-DOF模型等物理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静水中高速艇升沉、纵摇耦合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艇阻力随航速变化及运动过程中纵倾角度和重心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船模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以证明高速艇纵向运动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运动物体交增生一个与速度有关的力场”的新观点,u场强度与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方向与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一致,本文作者认为,u地艇地星自转演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报滑行艇在静水中的运动姿态及垂向力分布情况,采用2D+t势流方法,将滑行艇直航问题转化为二维剖面入水砰击问题,建立滑行艇静水运动姿态的时域预报模型.对滑行艇剖面入水砰击载荷采用MLM(改进Logvinovich模型)砰击模型进行计算,并针对2D+t理论对滑行艇静压力及首尾部水动力三维效应预报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针对滑行艇约束模,改进2D+t方法得到的垂向力沿船长方向分布情况能够与三维黏流CFD(计算流体力学)结果符合较好;针对自由模,改进2D+t方法得到的运动姿态能够与模型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证明了改进2D+t方法对滑行艇在静水中的水动力问题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估算滑行艇的水动力性能,基于RANSE VOF求解器,选取滑行艇拖曳阻力模型实验和耐波性模型实验,采用切割体网格和整体动网格技术,对滑行艇在静水中的高速直航和在规则波浪中的迎浪运动进行了多自由度数值模拟.为验证模拟的真实性,将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以准确且高效地模拟滑行艇在静水以及波浪中高速航行时的运动姿态和水动力特性,为滑行艇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速度障碍法是一种普遍应用在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上的动态避障方法,但传统的速度障碍法未考虑无人水面艇运动学性能与障碍物运动信息误差的影响,也未明确何时开始避障与结束避障.在速度障碍法的基础上,用椭圆表示无人水面艇与障碍物,给出一种求解椭圆切线的方法;将动态窗口法与速度障碍物法相结合,考虑无人水面艇的运动学性能,只使用无人水面艇在给定时间内能到达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避障计算;通过比较碰撞时间与无人水面艇避开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来确定何时开始避障,并提出一种结束避障的判断方法;为了减小障碍物运动信息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虚拟障碍物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避障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首消波水翼对高速排水量艇航行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速排水量艇(F_n=0.80左右)首部的适当位置安装消波水翼,可以有效地减小兴波阻力。上海交通大学船模试验池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与支持下,曾对影响消波水翼减阻效果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大量的模型试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交大水池的试验研究结果,并提出供实艇使用的有关参数的选择范围。试验结果表明:消波水翼与尾压浪板相配合,可使船模总阻力减少13~16%实艇试验证明,安装消波水翼后可提高航速3节左右,且使其在波浪中的适航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潜艇大攻角非稳定运动时的水动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艇体看作回转体,在轴线上分布离散的点源模拟艇体,用升力面理论的涡环栅格法模拟附体;用分离涡模型考虑大攻角时的边界层分离效应,并将三维稳定流动的分离问题简化为二维非稳定流动的分离问题。非稳定运动时,结合潜艇六自由度空间运动方程计算水动力,同时预报潜艇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当朝阳金光投向波光闪闪的青海湖的时候,两艘橡皮快艇的轰鸣声划破寂静的空气,冲向布哈河口的湿地。马达惊起了无数的斑头雁,鱼鸥和鹭鸶。刹时间,乌云翻滚,暴雨自天而降。那些因换羽或飞羽未长成的雁、鸥们只能在两艇的驱赶下,游向早在河口的网阵中  相似文献   

18.
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是一种在水面进行自主航行的运载平台,属于海洋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海洋环境恶劣,以及无人水面艇运动模型非常特殊(如模型高度非线性、强时滞性和时变性等),使得较于无人车和无人机等其他无人系统,无人水面艇的研究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从态势感知、航行规划和导航、控制这3个方面总结了无人水面艇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得出了无人水面艇在国内外不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最后还对无人水面艇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波的图象的教学要从波的形式与传播的本质入手,波的图象应用难点是根据波形图,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任一质点的运动方向,或由某一质点的运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欠驱动无人艇位姿保持控制中无法同时兼顾位置和首向角约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航向约束的位姿保持制导策略.首先建立了以无人艇期望位姿为原点的固定坐标系,并将坐标系划分为3个区域:可到达区域A、B和不可到达区域C.在可到达区域内无人艇可依靠前向运动和转首运动回到期望位姿,避免因无法直接产生侧向运动导致首向角变化过大的问题.其次在不同的区域执行不同的制导策略,在制导过程中严格约束无人艇期望航向.最后由制导策略生成的期望速度和期望航向,经由控制器生成执行量,无人艇快速回到期望位姿.基于航向约束的位姿保持制导策略将航向约束由内环控制纳入外环制导,无人艇在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制导策略,生成的位姿期望与内环控制相结合,实现了无人艇的位姿保持.外环制导和内环控制约束相结合以兼顾无人艇欠驱动特性,同时简化了控制器设计.仿真实验证明了该制导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