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燃烧工况对生成N2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小型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10种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燃烧温度对N2O、NOx生成的影响,并与鼓泡流化床运行状态进行了对比试验,在一个半工业性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循环倍率对N2O和NOx生成影响的试验,对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N2O的生成与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发现,循环流化床中N2O的生成机理与鼓泡流化床有较大的区别,多相反应对循环流化床的稀相区的N2O的生成具有  相似文献   

2.
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个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对氮氧化物(NOx和N2O)生成的贡献,通过比较在同一燃烧装置上燃烧某种煤及其焦炭产生的NOx和N2O的差异,直接对挥发分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燃烧对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小于焦炭的多相反应。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燃烧工况下N2O生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3氧化形成的N2O量很小,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N2浓度时,N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能形成一定量的N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_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_3氧化形成的N_2O量很少,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O_2浓度时,N_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_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燃烧能形成一定量的N_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_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_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流化床煤燃烧N2O,SOx及NOx的消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台循环流化床实验台,研究了石灰石脱硫过程中N2O/SOx/NOx浓度的变化,并在空床上进行了再煤燃烧脱除N2O的实验,结果表明,石灰石脱硫全吏NOx少量增加,再燃烧法可以在不增加NOx的同时使N2O大大降低,再燃燃料的挥发含量越高,N2O的消减率越高;气体停留时间越长,N2O的分解率越高;低氧量对现燃烧法消减N2O有利。  相似文献   

6.
在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温度、NH3/NO摩尔比、氧量等对NO消减及N2O生成与分解影响的实验,并进行了多相催化还原反应喷氨脱硝实验,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喷氨脱硝过程NO消减率及N2O的生成与分解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和氧浓度.氧量和温度变化中,都有一个NO消减率最大值,石灰石和床灰对喷氨脱硝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多相催化还原使NO的还原温度有所降低,而且在相对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维持较高的NO消减率  相似文献   

7.
在一台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了石灰石脱硫过程中N_2O/SO_x/NO_x浓度的变化,并在空床上进行了再燃烧法脱除N2O的实验,结果表明,石灰石脱硫会使NOx少量增加,再燃烧法可以在不增加NOx的同时使N_2O大大降低;再燃燃料的挥发分含量越高,N2O的消减率越高;气体停留时间越长,N2O的分解率越高;低氧量对再燃烧法消减N2O有利  相似文献   

8.
流化床煤燃烧喷氨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与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温度、NH3/NO摩尔比、氧量等对NO消减及N2O生成与分解影响的实验,并进行了多相催化还原反应喷氨脱硝实验,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喷氨脱硝过程NO消减率及N2O的民分解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的氧浓度,氧量和温度变化中,都有一个NO消减率最大值,石灰石和床为对喷氨脱硝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多相催化还原使NO的还原温度有所降低,而且在相对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维持较高的NO消减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晕放电是一种能同时脱除烟气中SO2,NOx和飞灰颗粒的新方法,然而在一个电晕放电试验装置上的试验首次发现,在脱除NOx的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N2O,而且随着电压和停留时间及NOx初始浓度的增大,N2O量也增大。试验还发现,电晕放电对N2O无分解作用,空气中的氮气在电晕中不生成N2O,脱硫及喷氨脱硫不生成N2O,SO2和NH3对N2O的生成元影响。讨论了脉冲电晕放电脱硝中N2O生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挥发分煤在循环床中燃烧时NOx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地东北地区两种典型煤,彩屯煤和俊德煤分别进行了燃烧时NOx排放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流化床温度、一次风率、二次风口位置及比例和循环倍率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表明:在循环床温度范围,温度对NOx排放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晕放电是一种能同时脱除烟气中SO2,NOx和飞灰颗粒的新方法。然而在一个电晕放电试验装置上的试验首次发现,在脱除NOx的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N_O,而且随着电压和停留时间及NOx初始浓度的增大,N_2O量也增大。试验还发现,电晕放电对N_2O无分解作用,空气中的氮气在电晕中不生成N2O,脱硫及喷氮脱硫不生成N2O,SO2和NH3对N_2O的生成无影响。讨论了脉冲电晕放电脱硝中N2O生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台能连续运行的小型常压燃煤流化床试验装置,其输入功率为2.9 ̄3.7kW。提出了控制燃煤流化床中N2O排放的3种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行了ClONO2分子与瞬变种Cl原子反应的UPS实验测试,指认其最终产物为ClO自由基,NO2和Cl2。分析其反应历程为:Cl+ClONO2---Cl2+NO3(1)Cl+NO3---ClO+NO2(2)ClONO2与Cl原子反应能够将含不活沲Cl的ClONO2转化为活泼的ClO2,Cl2从而重参与O3破坏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对NO和NO2相互转化过程中体积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通常状况下,由于存一个受温度的约制的NO2-N2O4平衡体系,无论用何种方法制取NO2,得到的都是NO2和N2O4混合气体,体系内气体体积是这两种气本的体积之和;这种混和气体溶于水后的气体体积是NO2和N2O4分别和水反应后生成的NO的体积之和。  相似文献   

15.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16.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_x-SiO_2(M=Co ̄(2+)、Ni ̄(2+)、Cu ̄(2+))催化还原NO或N_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PP>CuTPP,而N_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_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_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_x而且还促进载体Ce_2O_3物种的形成。探讨了NO催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N6O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GTB(OAc)2)(BPh2).3H2O(I),(Mn2EGTB(OAc)Cl)Cl2.2CH3OH.H2O(Ⅱ),对(I),(Ⅱ)进行了^1HNMR,UV-Vis,摩尔电导,中远红外,EST和循环伏安研究,初步推测配合物(I)和(Ⅱ)分别具  相似文献   

18.
在一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焦崔制备和焦炭燃烧实验,研究了热解温度、煤种、粒径等因素对焦炭燃烧过程中焦炭N转化为NO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FT-IR光谱等方法对羟基磷灰石陶瓷中一种氧缺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缺陷与羟基磷灰石OH离子有氢键作用生成,使陶瓷呈暗红色。该试样可以在N2甚至CO2中退火漂白,又能在O2中重新赋色。经光谱与结构分析推断,这种缺陷是位于羟基磷灰石OH格位上的双氧基团构成。  相似文献   

20.
SO2,NO等离子体净化中自由基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简单而合理的化学反应模型,对等离子体条件下活性自由基在SO2和NO净化中的行为和作用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OH,O和HO2基在SO2和NO气相氧化脱除中起主导作用,在整个净化机制中,气相反应的贡献仅占20%左右;气溶胶表面的催化作用加强了SO2和NO的氧化速度,异相反应对SO2和NO净化有重要贡献,一个气溶胶可提供10^7cm^-3的自由基。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定性相符。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