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溶栓剂蛋白质工程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溶栓剂蛋白质工程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链激酶(SK)、葡萄球菌激酶(SAK)、DSPA及TSV-PA的研究进展。一些PA突变体及新型溶栓剂,如K2P、TNK-PA和STAR等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延长体内半寿期、增强对血纤维蛋白选择性和溶栓效率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但溶栓治疗造成的颅内出血等局部性出血问题仍是目前的难题之一,说明新型溶栓剂的研制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安舒克栓酶(Antithromboase,AT)是本实验室从枯草杆菌N18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强烈水解纤维蛋白活性的蛋白酶.研究表明,该酶具有直接纤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双重作用,且有较强的纤维蛋白亲和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溶栓药物.来源于医用水蛭的水蛭素(hirudin,Hir)是凝血酶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抑制剂,是极具优势的抗凝药物.但仍各有不足:安舒克栓酶只有溶栓功能,不能抗栓,不能解决血栓治疗中再栓塞的问题;水蛭素只有抗凝作用,不具溶栓功能.如果将这两种从不同途径治疗血栓的药物.通过融合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源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是目前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安全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采用传统的溶栓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应用也受限制.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溶酶制成新型的溶栓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从不同微生物中所提取和纯化的纤溶酶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及开发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疾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仍需深入研究。联合检测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四种实验室血栓分子标志物,比单一检测更加系统全面分析患者机体凝血-纤溶系统活化状态,可早期诊断其血栓前状态,对于临床恶性肿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血栓引起的血管栓塞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或纤溶酶的溶纤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凝血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了血液中的抗凝因子外,自然界中还存在大量具有抗凝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如水蛭素、蚯蚓纤溶酶等.基础研究证实这些抗凝刑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三方面得以实现:一是抑制凝血酶及凝血酶活化因子活性;二是水解血纤维蛋白或纤溶酶原;三是抑制血小板凝聚.由于这些活性物质具有高效的抗凝、溶栓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发展成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平2号蚯蚓为材料,制作了纤溶酶纤维蛋白水解活性测定曲线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浓度选择曲线,确定了酶活的最佳测定范围扣测定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大平2号蚯蚓所产生的纤溶酶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水解活性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活性,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DIC、恶性肿瘤、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临床的判断,而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疗法效果显著。在新型溶栓制剂的研究中,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重组纤溶酶,实现酶的高效表达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体的衰老,体内各个系统的功能均会下降,凝血系统中凝血与抗凝这对矛盾也会失去平衡,表现为纤溶功能的逐渐下降,发生凝血超过纤溶现象,使得人体血液凝固性增高,形成各种血栓,产生诸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心肌梗塞、恼血栓等严重病症。近几年来。不但发病率增加,而且趋向于年轻化。其他如肾病、糖尿病、肺心病等也均伴有高凝血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抗凝溶栓治疗是一项具有特殊临床意义医疗技术。几十年来,中外专家在研究抗凝溶栓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以往已广泛使用的抗凝剂、血管扩张剂、血液稀释疗法、抗血小板凝聚剂、量子血疗法等等,虽然在扩张血管改善供血方面发挥了效能,但是均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因此血栓溶解,是近十年来研究的重点。近些年来,随着溶栓剂的研制成功,使溶栓疗法成为现实。目前第一代溶栓剂(尿激酶、链激酶)早已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副作用大,有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