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6,(9):87-87
《幸福》作者:查可欣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什么是幸福?全方位创作才女查可欣将用不同的载体向你传达幸福的感觉。本书首创“小说原声带”概念,除收入3部中篇小说《幸福》、《简单美国梦》和《预言》外,查查还亲自作词作曲并演唱三首主题歌《幸福》、《蜡烛》和《我们都不死,好吗  相似文献   

2.
叶雷 《科学之友》2007,(11A):87-87
曾经翻过几本恐怖小说,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无趣。无趣当然就被我打入了冷宫,从此恐怖小说很难再进入我的读书视野了。可是,不经意间,恐怖小说却流行了起来。号称“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的周德东近日在北京签售新作《奇门遁甲》,1h居然售出了100多本,随后它便进入了不少报纸的畅销书排行榜,很多读者在网上发表读后感,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爽”,弄得我忍不住也在网上把《奇门遁甲》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4.
冻结的世界     
1980年代,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在他的小说集《四季》中描写了一个落入冤狱的人用了20多年时间逃出了监狱。其中,他写道:“地质学研究的是压力,当然还有时间”。这本小说的一部分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部很著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它是如此的著名,以至于有的时候人们忘记了原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吗? 听说过1916年格里菲斯导演的《党同伐异》吗?欣赏过2D00年比约克主演的《黑暗中的舞者》吗?本书精选了260部具经典意义的优秀影片,借以展示电影诞生1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每部电影均提供“影片档案”、“内容简介”、“简要评论”及“导演简  相似文献   

6.
白金书架     
《即兴诗人》作者:安徒生刘季星译你知道安徒生以什么成名吗?不是童话,而是小说。本书就是一部他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成名之作。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他不仅有着孩子般的童心和幻想,还是一位激情诗人。诗人的语言道出他深藏于内心的童话外面的斑驳人生。翻开本书,19世纪,一个充斥着迷幻的时代,就这样展现在你的眼前……《逸飞视觉》作者:陈逸飞《逸飞视觉》包括《视觉捕手》、《遇见100%希腊》、《新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对艺术情侣的私密生活》、《人文都市·利物浦》、《维也纳》和《爱丁堡》等9本。在这些书中,陈逸飞先生以…  相似文献   

7.
陈敬全 《科学》2004,56(4):58-60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安徽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邓稼先文集》《邓稼先图片传略》两本书。一个隐姓埋名了大半辈子的伟大人物走到了读者中间。与这位曾是“中国最神秘”的人物“零距离地”接触,可以了解他的生平、他的生活、工作和伟大业绩,也能感受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2004年,知名财经杂志《亚洲金融》公布了当年亚洲公司排名榜,中海石油公司再度荣登“中国最佳管理公司”榜首。值得一提的是“,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邱子磊也再次被《亚洲金融》评为最佳首席财务官中国第一名,继续蝉联该项殊荣。同时,中国《时尚·先生》杂志确定“高雅、智慧、成功、前瞻”是“时尚先生”评选的核心,评定“时尚先生”的候选人有80人,其中有政府官员、大学校长、教授、企业家、作家、名演员,中海油石油公司高级副总裁邱子磊作为年轻有为的知识精英,也被提名为候选人之一。跳跃式的求学路邱子磊何许人也?他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  相似文献   

9.
曾经翻过几本恐怖小说,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无趣。无趣当然就被我打入了冷宫,从此恐怖小说很难再进入我的读书视野了。可是,不经意间,恐怖小说却流行了起来。号称"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的周德东近日在北京签售新作《奇门遁甲》,1h居然售出了100多本,随后它便进入了不少报纸的畅销书排行榜,很多读者在网上发表读后感,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爽",弄得我忍不住也在网上把《奇门遁甲》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10.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5,(2):88-88
《映城志》 一部关于电影和城市的游历,一次源于想像的双重生活体验。 初看 《映城志》 时,出乎我的意料———一本讲“电影与城市”的书,竟 然没有想像中能见到的街道和人潮汹涌,没有高楼和灯火辉煌,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十里洋场。作者笑言她没有去过这之中的多数城市,那些具象、建筑或者人群对于她而言是看不到的。 《十二亿火星人 六千万火鸡人》 作 出 中法文化民间解读第一书, 一个法国人眼里的中国, 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法国, 一群中国人眼里的中国。白金排行榜 作者 出版●《没…  相似文献   

11.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6,(5):92-92
《虚土》作者:刘亮程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虚土》是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作家”的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依旧是一座村庄,建在茫茫的虚土梁上。一个5岁的孩子,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出生。或者已经出生却从没有长大,长大的全是别人,全是被别人过  相似文献   

12.
笼罩着一位著名法国作家之死的迷雾最近被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拨开。这位作家名叫阿兰·傅尼耶,生于1886年10月3日。他于1913年出版的小说《大摩尔纳》为一部现代名著。该小说取材于作者在法国中部偏僻农村中度过的幸福生活,反映出作者对一个已失去的欢乐世界的怀念。傅尼耶的作品有不少祟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傅尼  相似文献   

13.
无字书     
安安静静,随随便便,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一瓶酒,一些凉菜——那天晚上就是这样的。准确点说,是这样开始的。 “天才的个人发明家在小说里很多,比生活里多得多,”梅可夫用叉子叉着一个小蘑菇,说道。“不过,生活里毕竟还是有的。” 我点了点头。的确,如果生活里根本没有这种人,那么小说的形象又从何而来? “有又怎么样?”我问。 “我的舅舅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梅可夫表情沉郁地斟满了两个酒杯。“我过去没有说起过他吗?对,没说过。他,你猜怎么着,发明了一部时间旅行机,干,为了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6,(3):93-93
《红色童话》作者:王小平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讲述了3个中国孩子在美国的一段成长经历。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这3 个孩子抵达美国的时候,正值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国”这个词汇感到陌生、反感甚至恐惧的“文革”时期。3个孩子的美国之行被  相似文献   

15.
正与其说《火星救援》是科幻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太空科技"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本身就是个"技术宅",电影又得到了NASA的鼎力相助,从修改剧本到提供参考设计,几乎可以说是NASA的"亲儿子"。既然有了地球最顶尖的太空专家坐镇,它还有"错"可挑吗?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大程度上,科幻小说从其诞生之初就是以新技术与新发明而吸引读者的,这也正是科幻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科幻中的新技术与新发明 法国科幻先驱凡尔纳对新技术与新发明是非常重视的,从其早期的地理小说开始,他对于新出现的以及尚未出现的技术就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在凡尔纳的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中,主人公便利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热气球技术,与此同时,“巨人号”气球制成并升空,成为小说的活广告,使该书变得更为畅销。而在其《机器岛》中有关海水淡化装置、照明用的人造月亮、利用电话购货等预言,现在则早已成为事实,类似  相似文献   

17.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林业科学家的队伍 中,有着一位33岁的“世 界级名人”,他的名字叫范少辉。 范少辉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杉木博士,他曾荣获中国林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而且还分别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中心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研究中心收入《国际杰出人物录》和《世界名人录》。 面对这位名人,我问:“你真的很喜欢林业吗?”范少辉只是笑了笑。我又问:“与树林打交道,需要很有耐心吧?小树成林,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吧?”他还是笑了笑,然后简单地回答:“不会的。”“你在哪国读得博士?”“中国。”“你会出国搞科研吗?”此时,范少辉才真正说出他的心里话:“到外国去读博士,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研究人家的树种,解决人家的问题。要解决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76,21(7):320-320
<正>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传人中国比较晚.首先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原强”一文,这篇著名的论文,一开始就推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年,他译述和出版了《天演论》,把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天演论》的翻译和出版,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布起了一定的作用.鲁迅当年一开始接触《天演论》,就深深地被书中所阐述的生物进化论这个新颖的科学思想所吸引.  相似文献   

20.
量子力学大概是本世纪洞察自然所取得的最富革新精神和极有成效的科学成果。C.P.斯诺曾经用“无疑是人类思想的最大智力成就”一语来表征它。对于C.P斯诺的话,我有两点异议:第一,他应该说“人们的思想”;第二,很难说它是最大的智力成就。牛顿的《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该怎么说呢?还有,在科学领域之外莫札特的《唐璜》又该怎么样呢?不过,量子力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并且,我认为,对不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