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提升学生的文化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应有之意,但其在教学中往往难以被贯彻,也容易被忽视。借助生活世界视域对传统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与批判,从中发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悖离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困顿所在。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应进行视域置换,使其重新回归到生活世界中,重塑教学活动中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读编对话     
《科学世界》2010,(8):94-94
结识《科学世界》已经有很多年了,我读到的第一本《科学世界》是《完全版化学元素周期表》,这篇连载的文章从门捷列夫如何归纳和:总结元素之间的关系说开去,系统地讲解了周期表中的元素,让刚刚接触化学的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该问题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了生活世界的界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中对于回归生活世界所做的实验,对“怎样回归”提出的理论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在研究中出现了反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声音。该问题的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做出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开放的社会。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他们除了在校园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必要的。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化学要为大众服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的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自然界和化学实验等,并通过应用服务于社会。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教育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化学课程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同时,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隐性道德教育促使我们把德育融于生活,要面向生活,引导生活,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世界中通过生活形式展开。本文浅略介绍了生活德育的内涵,生活德育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及其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7.
读来编往     
读编对话结识《科学世界》已经有很多年了,我读到的第一本《科学世界》是《完全版化学元素周期表》,这篇连载的文章从门捷列夫如何归纳和总结元素之间的关系说开去,系统地讲解了周期表中的元素,让刚刚接触化学的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我国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教材陈旧、教法单一、学法死板的弊端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回归生活世界、实践取向的基本趋势不相符合,呼吁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应重新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学教学应该是从生活世界中来到生活世界去,这才是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最晚的一门学科。化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它可以使得学生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并且有能力去将这个世界打造地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艺术通过运用高科技媒介,创造出一个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艺术与技术之间的世界。在新媒介艺术中,艺术与技术还原到其本源性的同一性之中,成为对生活世界的欲望、技术和智慧的游戏之显现。新媒介艺术家基于对生活世界的游戏的思考,通过现代技术给予了人们一种观看世界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客观科学的自然主义态度和自然的数学化的批判,胡塞尔确定了现象学研究的起点.表明了世界边缘域的匿名性,发现了一个为科学和人类实践确定意义和基础的(前科学的)"生活世界".同时胡塞尔发现他坚持的超验现象学方法论的严格科学观同生活世界处于内在冲突中--一个不可解的悖论.正是这个悖论表明了胡塞尔所开拓的现象学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大学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生活世界理论通过批判工具理性的科学世界,关注价值理性的生活世界;反对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强调基于平等对话的主客一元统一思维方式;反对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强调"回到事情本身"的反思、实践体验和理解。该理论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构建回归教材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的生活世界、回归教法的生活世界,并最终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并促进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莫云 《科技智囊》2008,(2):79-79
向平庸的人生宣战,唯有解放思想。 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过着平淡无奇而又对未来充满种种不安、彷徨与恐惧的生活。白天,为工作而忙碌;晚上,为家庭而操劳。一日复一日,我们像上好了发条的钟表,什么时候与什么人完成什么事情,似乎一切已被设置好,我们唯有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地走过每一天。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却充满着种种不确定性,明日会怎样,一切不可预知,世界在变化,我们每个人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世界以及自己的变化没有深刻的意识与主动的反思,因此,好像今日与昨日没有什么区别,而实质上,我们的生命每一天都在衰老,不仅是生理上,还有精神、心智上的退化。  相似文献   

14.
终端之战     
今天,我讲一讲世界通路变化带来的世界财富变化。我将要谈到的,对诸位未来生活非常非常关键,不仅是对你的企业,也包括你个人的生活,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5.
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化学年",以此为契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和政策局联合委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课题组,对2001–2010年中国与世界化学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估。该评估以科学论文这一科研产出最主要的形式为中心,勾勒了化学学科10年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其分支学科领域布局的图谱,特别是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学发达国家的研究实力及分布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化学科学在中国的研究成绩和趋势,评述了中国在若干重要前沿方向上的发展格局,展望了中国化学科学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化学科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了参考。该项目已于2012年初完成并形成了《化学十年:中国与世界》研究报告。《科学观察》将以特约报告形式对该研究成果做系列刊登。  相似文献   

16.
田政 《奇闻怪事》2009,(7):11-12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新课改后初三化学教材编写的设计思想和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语言问题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问题。伽达默尔通过语言揭示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基本模式和特征。而语言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将解释学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实践哲学,构成了对近代以来的科学和文化的反思和评判。  相似文献   

18.
本书为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科学丛书当代化学物理学》第20卷。化学物理学是当代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新的重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本书从许多方面论述了量子物理学,特别是非线性量子物理学中的新进展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俗学者高丙中首次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并把它界定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民俗学界对这个概念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关注仅仅停留于哲学上的探究,缺乏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研究。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研究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或者说这样研究最终要落实到“生活世界”的两个具体层面上,因此,对这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可以初步廓清“生活世界”之于民俗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其代表作《交往行动理论》中对“生活世界”进行了探讨,他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其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体系--生活世界”双重社会分析结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内部论题,体现了极强的理论延展能力,是很有价值的现代哲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