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柑橘唇绵蚧Labioproctus poleii在我国新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中国新记录种,唇绵蚧属Labioproctus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对柑橘唇绵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等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中国绵蚧科昆虫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蜂蚧比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效能,并组建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Ⅰ)、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 EIPC),分析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寄生率最高,达92%;而班氏跳小蜂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寄生率下降。采用I分析,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采用IIPC分析,不同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的数量最低,分别下降到对照区的24.31%和12.82%,最高分别为34.79%和30.67%;采用EIPC分析,不同放蜂区班氏跳小蜂寄生的EIPC均大于捕食及其它因子,说明“寄生蜂寄生”是控制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蜂蚧比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效能,并组建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寄生率最高,达92%;而班氏跳小蜂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寄生率下降。采用I分析,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采用IIPC分析,不同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的数量最低,分别下降到对照区的24.31%和12.82%,最高分别为34.79%和30.67%;采用EIPC分析,不同放蜂区班氏跳小蜂寄生的EIPC均大于捕食及其它因子,说明"寄生蜂寄生"是控制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黑缘红瓢虫是油茶煤病诱病媒介——绵介壳虫的强大天敌,对果木上的桃球蚧、朝鲜球蚧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捕食板粟球蚧和沙里院蚧等害虫。由于寄主的长期适应结果,发展成幼虫食性甚为专化,依赖刺绵蚧卵块生存,导致天敌发生高峰总是落在害虫娼獗后期,当对象昆虫被扑灭以后,天敌昆虫亦随之自灭,靠自发天敌来消除害虫,局限性很大。因此,探讨人工饲育瓢虫,研究人工组合饲料,或筛选容易培养的天然代饲料,才能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根据生产上需要繁殖瓢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近来来,我们在毛主席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寻找防治刺吸式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植物源杀虫剂,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不同的茶树、桉树精油复配的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茶树、桉树精油复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2.860×10-4和3.015×10-4μL,毒杀效果较好;但不同复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毒杀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溪县蚧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植物的主要蚧类害虫有30种,隶属5科18属,其中绵蚧科2属3种;粉蚧科2属2种;毡蚧科1属1种;蜡蚧科3属5种;盾蚧科8亚科10属19种。主要为害苏铁、白兰花等36种植物。其中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的是苏铁上的咖啡盔蚧、酱褐圆蚧;天竺桂(浙江樟)上的龟蜡蚧;白兰花上的考氏白盾蚧和芒果上的云南白轮蚧等8种。蚧虫寄生性天敌以膜翅目小蜂总科为主,其中蚜小蜂和跳小蜂种群数量最多;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类、日本方头甲和捕食性蓟马。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采集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河北省蚧虫种类、分布和寄主等做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蚧虫共计9科54属116种,包括盾蚧科20属56种、蜡蚧科10属22种、粉蚧科12属19种、毡蚧科5属7种、绵蚧科2属4种、绛蚧科2属4种、松干蚧科1属2种、链蚧科1属1种、仁蚧科1属1种.区系分析表明:河北省的116种蚧虫中,广布种占优势地位,共41种;28种为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21种分布于3或4个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古北区分布20种;全北区3种.这些结果说明河北省蚧虫具有以广布种为主、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共有种占优势地位的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番茄、芝麻、黄秋葵、空心菜、南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番茄上若虫历期最长,在芝麻上最短;在黄秋葵和南瓜上发育的成虫寿命显著长于在芝麻、番茄和空心菜上的成虫;在芝麻、空心菜和黄秋葵上存活率较高,而在番茄和南瓜上的存活率较低;雌成虫在空心菜上的平均产卵量最高(648.50粒),是在番茄上的平均产卵量(95.42粒)的近7倍.  相似文献   

9.
绵盾蚧族Odonaspidini是盾蚧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它的特征是:蜡介形如丝绵;第二龄雌虫蜕皮分裂为背、腹瓣,分别与背、腹介壳合并;雌成虫臀板保留体节痕迹,板缘无臀叶、腺刺、臀栉等结构;背腹腺细小,多而且乱。本族昆虫主要为害竹类、甘蔗、芒蒿等禾本科经济植物。本文报道在福建省发现的4个种,都是福建省分布新记录。本文还将邻省已有发现的6种一并加以讨论。这些种在福建省都有发现的可能,其中的甘蔗绵盾蚧、并棒  相似文献   

10.
国槐蚧虫种类鉴定、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行道树国槐(Sophora japonica)上的蚧虫进行调查和观察,确定其主要种类为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和槐花球蚧(E.kuwanai).并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危害程度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枣球蜡蚧和槐花球蚧在国槐上混合发生,且枣球蜡蚧多于槐花球蚧,比例为9/1.其天敌有两种: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ae)和北京举肢蛾(Beijing utila).用喷雾、注干和浇根三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国槐蚧虫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佳打药时间.  相似文献   

11.
梭梭为黎科梭梭属超旱生小半乔木。树高一般在1~5米,冠幅2平方米左右。超过2米的植株,具有粗糙扭曲的主干,呈小乔木状,胸径一般在3~6厘米;低于2米的植株,无明显主干,由基部发生分枝,形成不规则的圆丛状。世界上梭梭属植物有11种,我国有2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梭梭树干坚硬,为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宁地区杏球蚧的发生危害和其寄生蜂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杏球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杏、海棠等的枝条上越冬;6-7月是主要危害期,杏树被害最重,虫枝率达84%。鉴定出7种杏球蚧寄生蜂,其中白蜡虫花翅跳小峰、日本软蚧蚜小蜂、螟蛉裹尸姬小蜂是西宁地区杏球蚧寄生蜂的优势种类,分别占寄生蜂总种群数量的32%、18%、17%。介壳平均寄生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厚朴藤壶蚧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并寻找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标准株观察法和室内饲养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天敌的控害效果.采用标准地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藤壶蚧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藤壶蚧在恩施1 a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主要天敌昆虫为寄生蜂类,该类寄生性天敌对藤壶蚧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藤壶蚧的发生量与林分构成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厚朴与其它林木混交栽培的有虫株率远低于纯林、林作套种和林药套种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枣大球蚧是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枣大球蚧发生发展对林果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因此研究枣大球蚧监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林果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影响出发,系统的介绍枣大球蚧的虫情监测、检测结果分析、定级标准、系统虫情调查以及预测预报方法,对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以及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记述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在桂东南发生和危害特点,回顾国内松突圆蚧防治历程,天敌真菌发现、试验和利用推广,证明生防菌是防治松突圆蚧的有效生物制剂,可在松突圆蚧发生区大范围推广,保护松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临沧市橡胶树蚧壳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蚧壳虫为害橡胶树的报道,我省最早于1993年黄雅志等人报道了1989年发生在大渡岗蚧壳虫为害橡胶树的情况,为害面积7.5亩;1996年和1998年我市耿马县及西双版纳黎明农场报道了蚧壳虫为害橡胶树,多集中于中、幼龄胶树;2002年橡胶蚧壳虫在西双版纳大面积发生,仍以为害中、幼龄胶树为主,面积约1万亩;2003年以为害开割胶树为主,面积约5万亩、2004达到61万亩,为害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为害远远超过现在其它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正>1973-1982年在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建立了试验林,对日本松干蚧进行了一系列综合防治试验。制定了日本松干蚧生命表,分析了松干蚧花蝽、大赤螨、瘿蚁等捕食性天敌的作用。试验表明,促使松干蚧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是在具备一定数量捕食性天敌条件下的苏云金杆菌蜡螟变种松干蚧品系的流行,这种杆菌的流行可导致松干蚧种群急剧下降至“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秋季喷菌时间离10月上旬越迟,感病越低;喷菌时间在5-7月或11月及其后,效果都不好;春季3-4月效果中等。翌春温高湿低,特别是干旱,松干蚧杆菌病流行速度减慢。其机理主要是对雌成虫和初孵若虫喷菌时湿度要很高,喷菌后松干蚧虫体要积水才易感病。对松干蚧其他虫态用喷杆菌方法还不易使其感病。 试验还证明,六六六丁体对此菌有强烈抑制作用。过去各地使用过量六六六防治松毛虫,是招致松干蚧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石河子149团肉苁蓉人工繁育基地,以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A)和未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株高、冠幅、地径、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和根系;同时,对其生境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A的株高、冠幅和地径的月平均增长率都小于调查对象CK;调查对象A当年生枝条增长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于调查对象CK,由此可知,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当年生枝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梭梭主根发达,被肉苁蓉寄生后,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有利于梭梭自身的生长和为肉苁蓉寄生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20.
强中兰 《甘肃科技》2005,21(11):246-248
蚧壳虫是一类危害严重而难以防治的害虫.本文系统介绍了兰州市园林花卉蚧壳虫的发生危害状况以及蚧壳虫的种类、在兰州市的分布、寄主、形态识别、生活史和防治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园林花卉从业人员在蚧壳虫的识别与防治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