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临夏州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双黄连、刺五加、痰热清、清开灵、丹参、黄芪、血塞通、喜炎平、血栓通和灯盏花素等10种中药注射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双黄连发生率最高;是否辨证施治、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用药剂量、小时用药量、配液放置时长和超疗程用药等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密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辨证施治,用药适量,配药及时,密切观察过敏史患者,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锐芳 《甘肃科技》2020,(14):145-147
分析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选取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5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1月~2019年6月。回顾患者的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出现时间、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用药措施。55例患者中,6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1.8%,其次依次为41~60岁(32.7%)、18~40岁(16.4%)、18岁以下(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36.4%)、肝肾(21.8%)、消化系统(18.2%)、血液循环系统(14.5%)、其他(9.1%);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24h以内(92.7%);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溶媒选择不当(38.2%)、给药途径不当(27.3%)、输注速度快(18.2%)、个人体质问题(16.4%)。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和年龄、溶媒、给药途径、滴速、个人体质等有关。提示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例数为37例,占总输血患者的75.51%,发热反应12例.对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这4种常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未成年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的成年组,有输血史、过敏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输注血小板、有输血史或过敏史、未成年或血液病区的患者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可积极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调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选择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2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正常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不良组(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236例患者分为185例正常组和51例不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1%。不良组60周岁以上、抽烟、喝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静脉给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患者例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最多。51例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9种菌素类抗生素,以头孢哌酮发生率最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年龄、抽烟、喝酒、药物使用及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华亭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经过整理统计,探讨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胜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4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27例,占32.14%;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的30min内的有52例,占总数的61.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有32例,占32.1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三个方面.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有效预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某医院2013年1-12月不良反应所有中药ADR上报数据。结果调查74例使用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其中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41例,频度55.41%;抗肿瘤类药物及辅助制剂28例,频度37.84%;抗病毒类药物4例,频度5.40%,其他1例,频度1.35%。患者年龄:18-60岁51例,频度68.92%,居首位,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9.73%,居第2位。结论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有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避免。  相似文献   

7.
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共筛选出314例老年人ADR报告,其中男性178例(56.69%),女性136例(43.31%),平均年龄(77.59±6.36)岁,60~69岁老年人发生ADR的占比最高(46.82%);内科上报ADR的比例最高(52.87%);致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7.71%),其次是中药制剂(22.61%);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尤其是4种或≥5种药物联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附件(30.57%),其次是消化系统(22.61%)。老年人发生ADR的潜在风险较高,ADR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故应对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并加大用药监督力度,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酒泉市人民医院2006年上报的74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ADR中,小儿和老年患者较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3.8%和23.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由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引发的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40.5%和35.1%;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居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伤。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选取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患者490例,观察对比住院患者对各类中药剂的用药频度(DDDs)、应用人次排名前10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并对患者用药适应证、疗程、用量、溶媒选择、联合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理地实施对策。我院使用的各类中药剂中,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最多且用药频率最高;23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中,以丹红注射液使用人数最高,占比达到31.84%,其次为注射用血塞通,占比29.18%,两者应用明显高于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品种(P0.05);研究对象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共有93例,占比18.98。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但存在不符合适应症、溶媒选择不规范、剂量超标、疗程超标、联合用药不合理以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不合理应用情况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并探究对策。回顾性分析民勤县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民勤县中医院口服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3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其中消化系统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2.47%;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炮制方法不当、服用不当、个体差异、误服误用等8个方面,其中药物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疗程过长与炮制方法不当;动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21例,占比为28.77%。植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52例,占比为71.23%,不良反应平均转归时间为(2.05±0.66)d。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医师重视,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从医师、患者、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以预防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乳香可舒筋行气,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痹症、湿阻病等多种疾病的常用药材,但乳香类药物存在诱发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回顾性研究,将2022年1—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开具含有乳香成分的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旨在明确影响乳香不良反应的独立性因素。采用的指标包括处方中的乳香剂量、给药方式,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类型等。结果共纳入108例处方,其中7例处方引发了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6例、腹泻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既往过敏史是影响乳香不良反应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说明现阶段中医临床实践使用的含有乳香的中药方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仅与既往过敏史有关,患者过敏史是合理用药、控制不良反应中需重点把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随机选取平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287份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资料,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生时间,比较不良反应与服用剂量与过敏史之间的关系。患者不良反应表现有寒战伴恶心呕吐及腹泻,皮肤过敏,心律失常,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甚至休克死亡;患者在第4-8d的时间段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以及使用静脉滴注后30min内不良反应率高;患者使用的剂量处于12-16m L之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有过敏史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也比较高。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上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规范注射液使用,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调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上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3份帕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报告类型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既往ADR史和家族ADR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和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显示:该药所致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占34.78%),涉及男性(占78.26%)明显高于女性(占21.74%),以皮肤表现为主(占43.59%),皮疹最为常见,且大部分症状并非在短期内发生,对症处理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较小,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资料,对其年销售金额、DDDs值、日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剂在中成药的购销中占主导地位,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注射剂占有较大份额.结论: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临床应多用口服制剂,慎用注射剂.医药工作者应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及对策进行调查分析。选取医院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236例,对9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并统计分析患者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236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中,用药频度排在前几位的品种为丹红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与参芪扶正注射剂,且除参芪扶正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液外,其他药品同步性均欠佳;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存在不符合适应症、溶剂选择不合理、超剂量用药、疗程不当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发生率为22.45%。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常见,故应实施针对性的临床干预,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评价喜炎平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2017年10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喜炎平的用药剂量、适应病证、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溶媒及ADR。最终纳入文献158篇,共17334例(不包括对照组病例),发生ADR 970例,ADR类型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387例)、胃肠系统损害(271例)等,均经治疗好转。喜炎平在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并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64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描述.结果:本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4.79%),其次是输液样反应(15.40%)、消化系统(12.29%)及心血管系统损害(10.89%).结论: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成药.  相似文献   

18.
了解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65例患者中,其中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3.08%。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发生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85.37%、12.20%、2.44%。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合并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王凤娟 《甘肃科技》2022,(13):113-116
本研究分析了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并初步探究其应对措施。选取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42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其应对措施。642例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中有145例(22.5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肝功能异常患者121例(18.85%),胃肠道反应患者116例(18.07%),过敏反应患者65例(10.08%),血液系统异常患者42例(6.54%),骨关节损害36例(5.61%)。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饮酒史、肝病史、治疗类型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以年龄、饮酒史、肝病史、治疗类型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有肝病史、有饮酒史、初次治疗为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60岁、有饮酒史、肝病史及初次治疗患者,临床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给予重视并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药师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卫生院治疗且未经药师干预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102例经药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用药合理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联合用药、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师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费用,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