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论艺术的社会作用,是从对人性的认识开始的。《乐本篇》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由此可见,《乐记》对人性的看法,既非荀子的“人性恶”,  相似文献   

2.
说“黄鹤”     
说“黄鹤”严军“黄鹤”一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之中。北周庚信《小国赋》有“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之句;唐李白《蜀道难》亦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叹;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3.
宋处士林和靖文名满天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品性高洁,终身不仕亦不娶。他喜种梅养鹤,世称为“梅妻鹤子”。兹录其梅花诗三首于下:《山园小梅二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全尊。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纵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借薛宝钗之口,谈了绘画要胸中有全局的一番道理,这就是贾母命惜春画大观园时,薛宝钗对惜春发出的一番议论:“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要胸有全局,“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些话是曹雪芹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艺术规律。既可以说是以绘画反映现实的一个艺术规律,也可以看作是一切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的一个艺术规律。《红楼梦》正是遵照这一艺术规律反映了封建社会末落时期的现实生活的。《史记》虽  相似文献   

5.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诗题"亚枝花"之"亚",历来释义不一。根据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的解释,结合元稹《使东川.亚枝红》自注,取其纵者而言,意为"低"、"俯"、"垂","亚枝"解为"垂枝"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7.
作文写诗,要以情动人。《文心雕龙·情采》篇说:“五性(喜怒哀乐怨)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可见情感在写作上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篇《离骚》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如日月高照中国文学的史册,就是因为诗人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昏君的哀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邪恶势力的唾弃之情。这种  相似文献   

8.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这就把能愿动  相似文献   

9.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10.
“鼻回粪水”是马骡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危险症状。在我国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中多处提及,如:《论马起卧观形状分别脏腑者何也》中有:“起卧者,腹中痛也,有三十六般,各有形证定之……,鼻回粪水,回头右顾者,胃气痛也”;《三十六起卧图歌、第二十三大肚伤病源歌》,有:“马患需看大肚伤,卧时不起汗淋浪,喘粗鼻咋兼肉颤,鼻内时流粪水浆,哽气之时胃必损,便有灵方病也亡”;《七十二症形图论歌治法·马患草噎第四十七》中有:“草噎者,咽膈噎塞也,……。伸头缩颈,鼻口回涎,喘粗气促,空嗽连声”。《马患肠断第六十五》中有:肠断者,弩伤肠胃也……。令兽浑身肉颤,汗出如浆,鼻回粪  相似文献   

11.
杨晋 《世界知识》2014,(15):74-74
<正>最近,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竖版《世界地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横版相比,竖版地图把北美洲从过去的右边挪到了亚洲的正上方,把南美洲移到了地图的左下方,而世界的中心也不再是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而是印度洋的正中间,南极洲也远没有横版地图上显示的那么大。那么从"竖过来的世界"中我们能解读出什么呢?首先,世界观的改变。竖版《世界地图》把海洋摆在了中心位置,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海洋和世界的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9年10月,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时,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了"雪龙"号科考船行进的路线图。由于当时采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电视上、报刊里对冬末至夏初间,经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的报道和讨论多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关于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我想起了多年来关于半句唐诗的文字争议。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所载王之涣的《凉州词》。多年来,这首七言绝句的前四个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现在流行的版本多为“黄河远上”,也有的是“黄河直上”,而且许多版本从不提及还有“黄沙直上”一说。那么到底是“黄…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汝衡先生的《艺苑珍闻》一书。陈先生在该书《小豆棚》一文中说:“至乾隆六十年,有山东曾衍东七如氏者,别著《小豆棚》一书,直记载异闻之笔记也。”这是解放以来,最早向读者介绍《小豆棚》一书  相似文献   

15.
“高屋建瓴”一词,源出于《史记·高祖本纪》。为了便于说明它的含义,今摘录其前后文于下:“汉六年,……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  相似文献   

16.
何谓人性?孟子的看法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以下引言只注篇名)“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人性是生而自然的本能、欲望。可见孟、荀二人所言人性的差异。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社会本质属性,荀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自然属性。孟荀对人性的理解各执一端,都是片面的。但在对人的自身本质的认识上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不过孟子比荀子更高明之处在  相似文献   

17.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18.
1用木杖牵引扶助目力有碍者叫做相,牵引扶助的人也叫相。此其事其人同词之例。字从目从木,息亮切(xiang),去声。《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这句话可译为人主没有贤臣辅佐,如盲人没有人牵引扶助;也可以译成人主没有辅佐的贤臣,如瞽者没有牵引扶助的人。《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即指牵引扶助者。牵引亦即导引,故《尔雅·释诂下》:“相,导也。”由导引目力有碍者引而申之,宴飨或祭视时司仪赞礼引导宾客或主祭者也叫相。《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郑…  相似文献   

19.
将古书中“唯(恣、纵)……所”句里“所”字,解为疑问代词“何”,则怡然理顺,解为特别的指示代词则杆格难通。兹讨论如下,求教于同仁。一、一般古书注释把“唯(恣、纵)……所”句的“所”字俱作特别的指示代词。如刘世南、唐满先译注《古文观止》,在苏轼《放鹤亭记》“纵其所如”注:“不合语法,和‘纵一苇之所如’同病。”这是误指古人瑕疵之一例。还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蒋绍  相似文献   

20.
韩淼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40-140
荆浩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句话无疑是多少年来中外名家绘画必然遵循的规律。苏轼在《文与可画贯笃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画家创作形象,构图布局,一定先有成熟构思,然后才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