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读编往来     
编辑者:你好!我是一个18岁的高二学生,过去就听说过世界知识》这本杂志,可当时还不知在哪儿能买到。一天上政治课时,老师问我们订不订报刊,这时老师拿出了《世界知识》。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想了解世界上的知识,也想拥有自己的《世界知识》杂志,我就第一个订了这本杂志。我很高兴,但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提一个建议:我觉得这本杂志出版得太慢了,十五天才能看到一本,我觉得不过瘾,获得的知识太有限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期杂志看完了,下一期还未到。我有些等待不住了,时常把一本杂志翻看多遍。我想建议,能不能让刊期更短些!安…  相似文献   

2.
宋明江 《世界知识》2014,(18):75-75
<正>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世界知识》复刊,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恢复了业务,而且创建了《世界博览》、《世界知识画报》等新的刊物,并出版了大量的国际问题图书,使整个出版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我就是在这期间有幸于1978年9月来到《世界知识》杂志工作的。忆及当年到《世界知识》编辑部报到后开始工作的情景,一幕幕往事如在目前。报到后我接的第一个任务是修改一篇介绍拉美某国(我已忘记哪一国)的文章。当时编辑部的两位领导许鲁野和朱烈同志令我先写一份修改提纲,经他们审批后再动  相似文献   

3.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4.
编辑絮语     
《世界知识》的确是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复刊的。但在此前,《世界知识》曾经非正式地出版了两期“复刊试刊号”,分别于1978年10月1日和16日出版。这两期试刊号没有正式发行,只是在部分读者中流传征求意见,因此许多人并不了解。在这里我倒想多说几句。《世界知识》是应全民抗日的  相似文献   

5.
今天出版的是《世界知识》第1400期。1400,是一个以百为单位的整数。在这本杂志纪念自己70周年的时候,出现这样一个整数,个中三昧难解。首先,一本出版了70年的双周刊(有一段时期还曾是周刊),1400期这个数是对不上号的——缺失太多。细心的读者从今年开辟的系列栏目“回望·沉思”和其他文章中,大概还会记得1934年在上海创刊的《世界知识》,历史上曾四次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孑然一身,一生坎坷,一事无成,特别是下岗后生活无着,孤苦无助,但再困难我也没有放弃购买《世界知识》、阅读《世界知识》,毕竟我在"睁眼看世界",没有被世界抛弃。世知是我的人生支柱。1979年,我下乡插队回家过年时结识了《世界知识》。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参加了世知举办的"世界知识竞赛",得了优秀奖。后来我还在世知社订阅过一年的《世界知识》。每年单位报刊征订时我都订《世界知识》,现在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1年十大科技成就,引起了国际媒体和世界科技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各位同志: 庆祝《世界知识》创刊三十周年,我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杂志上,就要出版了。文章里讲过的话,就不在这里讲了。《世界知识》杂志创办了三十年。它也反映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三十年。写文章的人有共产党人,也有不是共产党人;有资产阶级左派,有些人带有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些人马克思思想不太纯粹,但当时这个刊物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的。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不可能公开读到共产党的文章。这个小小刊物在夹缝中宣传了  相似文献   

9.
“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在上海,东堂子胡同在北京。1950年5月,为适应建国后新形势的需要,《世界知识》迁往北京出版。1950年第17期(5月5日出版)的那期《世界知识》,在封底刊登了一篇“迁京出版扩大发行启事”,宣布“从本年5月1日起,为了更求适应人民中国在世界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新形势,本刊特迁移到首都出版”。启事还表示杂志将随时改进,务求密切反映当前局势,还将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报道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建设经验、亚洲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具体情况以及世界人民保护和平运动与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动态。《世界知识》诞生在上海。抗战…  相似文献   

10.
编辑絮语     
我阅读《世界知识》是从1990年上高中时开始的,当时在校阅览室偶然见到这本杂志,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从此便喜欢上了它,从1991年开始订阅至今,期期不落。如今我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己、生命的一部分。《世界知识》陪伴我成长,大量的阅读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家人受我影响,也都  相似文献   

11.
知音·挚友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与《世界知识》初识是在1985年,我高中毕业考入了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们相逢了。伴着近二十年军旅的脚步,经历了从相识到相知,我越发感受到《世界知识》确是一本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很强的杂志。尤为重要的是,它能以前瞻而平实的视角,给我提供了倾听历史回音、透视世界风云、开阔研究视野的极好平台。纳细流方能为沧海。当今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宽阔胸襟拥抱世界,以勇于作为的精神风貌融入世界。祝愿《世界知识》百家争鸣、开拓创新,为广大读者了解世界、透视世界,再造一座金桥。知音·挚友@徐振生$…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也是一位热爱《世界知识》的读者。非常感谢您们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联系世界、关心世界的桥梁。虽然现在学习比较紧张,但每一次翻开《世界知识》,心里总是感到快乐和充实。正是因为您们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感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还记得在高三的时候我因选择专业而迷茫。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世界知识》并深深地被它吸引。我喜欢它的深入、透彻和精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什么杂志如此地吸引与打动我。我虽然是一名理科学生,但是我上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现在“世知”仍陪伴我,是“世知”为我指明了方向,我感谢“世知”!世知为我指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潘利  相似文献   

14.
1949年9月,《世界知识》第一次为自己举行了纪念活动——纪念创刊15周年。编辑部的同人们去找了他们一直崇敬、过去曾给他们许多关怀的周恩来。于是就有了周恩来的这幅题字。从1958年第1期起,《世界知识》刊名采用了周恩来的题字,一直延续到现在。1950年《世界知识》从上海迁到北京,1957年成立直属外交部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周恩来曾在外交部的讲话中鼓励外事干部阅读《世界知识》,《世界知识》也是他自己经常阅读的杂志。1956年周恩来批准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西方国际问题著作。与周恩来一样,邓颖超也对《世界知识》非常关怀。1984年她为…  相似文献   

15.
中断已久的《世界知识年鉴》又问世了。对于世界知识出版社来说,这是继1979年《世界知识》杂志复刊之后的又一件大事。一本书的真正价值要由读者来估量,要由社会来鉴定。过去几十年,我社先后出版过十二本年鉴,所以这是一种为读者熟悉和欢迎的工具书。这次出版的是1982年的年鉴。许多单位为它的出版向我社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开这个会很好,表明她确实把握着世界潮流,关注着时代特征。将近13年前,即1987年12月25日,《世界知识》为纪念她的1000期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主题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那确实是开了风气之先。在那个会上我也发了言,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关于时代问题,我讲得早一点,当时还是内部讨论。1986年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召开了一个关  相似文献   

17.
我酷爱世界知识,渴求阅读《世界知识》杂志。却因本人和家属身体都不好,两个孩子考取在外读书,家境困难,无法订阅你们的杂志,内心焦急万分!这些年来在编辑部的关怀下,让我读上了最喜爱的《世界知识》,病中的我不再苦闷,不再孤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也增强了同肝病作斗争的勇气。我早就下决心用自费订阅2006年的《世界知识》。由于肝区隐痛不止,我担心肝病会病变,特地聚集了1000多元,在亲友的帮助下,专程去上海的肿瘤医院检查。结果未发现病变,我非常兴奋。但这一检查,花费不小,原来准备订阅《世界知识》的钱全用完了,我感到非常难过。《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10,(1):94-94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看《科学世界》也有两年了。两年来,《科学世界》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正如你们所说:“《科学世界》不是用‘Ctrl+C’和‘Ctrl+V’得来的,每篇都是原创。”也正是通过阅读杂志,我得到了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编辑絮语     
今天这个出版日———2004年9月16日,是《世界知识》创刊70周年纪念日。我们特为此做了一个封面话题: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70年,对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史来说,是太短促、太渺小了;可是对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杂志史来说,却弥足珍贵。举目四望,20世纪初、中期创刊存活至今的杂志寥寥,《世界知识》就是数一数二的了。对比西方,甚至对比建国历史很短的美国,中国的杂志历史都是短的。这个情况说明很多问题。起码说明中国闭关锁国的时间太长,而且说明中国的文化出版史经历了太多的残酷……所以,今天以不多的篇幅来追溯、体味和思考胡愈之先生当年…  相似文献   

20.
萧扬 《世界知识》2014,(18):73-74
<正>《世界知识》创刊80周年了。我曾任职30年(在杂志和在出版社),加上离休后编外交辞典的10年,一共40年,正好是80年的一半,算得上老世知人了。我毫不掩饰,我为此无比自豪。40年中,历史在耄耋老者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但是有些事情却还清晰,其中有些骄人,光彩夺目,也有些属于遗憾,甚至味带苦涩。质疑大战危险1979年第18期杂志(9月16日)发表了我的文章《世界舆论关于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