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侵害植物的毛虫令园丁很头疼。现在,科学家找到一种保护植物不受毛虫侵害的新方法 :在植物叶子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茉莉酸甲酯。毛虫接触到它后,会变得好像更想尝尝同类的味道,而不再想要吃叶子。茉莉酸甲酯不仅会让毛虫们变得"头脑混乱",而且它还会"提醒"周围的植物这片区域有害虫来袭。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4,(4):6-6
正烟草天蛾毛虫专吃烟草植物,在此过程中摄入大量尼古丁。一项新研究发现,烟草天蛾毛虫把尼古丁保留在自己的血液中,遇到掠食者时就把它们喷出来。昆虫惯于使用植物毒素。例如,当遭遇蚂蚁攻击时,东方天幕毛虫会呕出它们从包含氰化物的植物那里摄入的氰化氢和苯甲醛。这两种化合物都有毒,即便是很贪吃的蚂蚁对它们也不待见,所以东方天幕毛  相似文献   

3.
自有高招     
“SOS”是过去国际紧急求救讯号,无论飞机或者船只遇难时都以莫尔斯电码的三短三长三短(…---…)作为国际救难信号。三短代号是S,三长代号是O,所以简称“SOS”。有人还认为“SOS”是英文Save Our Souis(拯救我们的灵魂)的缩写。由于呼号简短易记,所以为世界各国所采用。明白了这点,我们再看这幅漫画就不感困难了。  相似文献   

4.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这是中国人对弱肉强食的生物世界的生动总结。动物世界似乎对植物世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植物却毫无还手之力。但事实上,柔弱的植物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找到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当毛虫大嚼玉米茎叶时,它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帮助玉米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躁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  相似文献   

5.
海燕 《科学之友》2006,(5):59-59
我从厨房拿了菜刀,跑到小鸽子面前。看着它因痛苦而来回收缩的双腿,我咬了咬嘴唇,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在救它!虽然它现在会觉得疼,但以后会明白我是为了它好的。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因为我真的不能确定它是不是会有以后。我一边难受,一边诅咒  相似文献   

6.
与人类及其他动物相比,毛虫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人们一般不太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胆小的人见到毛虫会浑身起鸡皮疙瘩;想象力丰富的人则会联想到毛虫变成蝴蝶后的美丽。其实毛虫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在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毛虫也自有一套生存法则,它们虽然渺小,却也努力地在这个地球上争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害虫给植物留下持久的印象吴琦译植物都不付受蛀食,所以许多植物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防卫措施,包括拥有强毒性的化学武器。不仅如此,按照布法罗国立纽约大学的伊恩·鲍德温(IanBaldwin)的见解,毛虫大颚的咬啮和兔子牙齿的咀嚼都会长留在植物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只哥斯达黎加伪蚁咬断了缠绕着金合欢树树枝的藤蔓。如果让这藤蔓生长,它会挂满枝头,掩蔽金合欢树,甚至可能缠死金合欢树。在西部非洲,一只举尾蚁正在啃食树叶上的蝴蝶卵。如果不吃掉这些卵,孵化后的毛虫就会啃光这棵树的叶子,毁掉蚂蚁的家园。蝴蝶和蚂蚁都像日夜辛勤劳作的园丁,不同的是蝴蝶随时都准备安放摧毁植物的“定时炸弹”,而蚂蚁却时刻都在清除这些危险。对蚂蚁来说,除了树,它们无家可归。蚂蚁和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离奇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有些是互惠的,有些却是有害的。这里,热带森林的喜蚁植物给我们展…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界的植物看起来总是非常冷静,不像动物那般活跃。动物一旦遇上敌人,很可能主动逃避或者主动出击。比如,你去捉动物,它也许会咬你一口,这是动物自卫的一种方式。而当植物的敌人来了时,它们能做的似乎只有坐以待毙。事实上,植物也有保卫自己的措施,只不过由于不能跑动,它们多半采用防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条18英尺的"蛇"波动着穿过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它实际上是由100多只毛虫首尾相接组成的蛇阵。这些游行的毛虫是一种飞蛾的幼虫,它们在树上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最近从收藏的化石中辨认出一种此前未知的远古海洋多毛虫(蚯蚓和水蛭的海洋亲戚)。这种多毛虫很独特,它的腭在迄今已知所有海洋多毛虫中都最大,腭长度超过1厘米,裸眼也很容易看见,而一般海洋多毛虫的腭长度仅为几毫米,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根据腭长度判断,这种多毛虫的体长超过1米,与今天的巨型矶沙蚕(俗称博比特虫)相当。博比特虫是可怕的伏击性掠食者,  相似文献   

12.
正博比特虫固然神奇,但它只是海洋多毛虫这个类别的典型代表之一。事实上,整个海洋多毛虫群体都充满神奇。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多毛虫是真正的海洋"霸主"。现已发现的海洋多毛虫至少有1万种,其中一部分有明亮的体色,或者能生物发光。它们适应了每一种我们能想象到的海洋环境——从深海热液喷口到  相似文献   

13.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5):44-45
在美国西部的森林中,生长着一种专食嫩芽嫩叶的云杉卷叶蛾.这种小害虫长到一定阶段便变成蛹,然后蜕变成飞蛾,飞蛾产卵,卵又变成毛虫.在这一生命循环过程中,只有毛虫阶段专门吞噬叶芽,对树木构成危害.然而在过去20年~50年的森林生态循环过程中,这种卷叶蛾的数量剧增,数百万m2珍贵的树木遭到饥饿的毛虫群体的蚕食,大片大片的冷杉、云杉衰败、死亡,变成一棵棵死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叶片是脱落酸的合成部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实验植物学杂志》上。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能促使叶子脱落。它能调节植物对不同环境信号以及内源性信号的反应,影响植物的生理适应及生长发育过程,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4,(5):58-61
<正>尽管植物没有处理信号的神经中枢,但是它们仍旧能够传送、接收并分析信号。这种信号处理与动物神经细胞处理信号机制非常类似。植物是如何做到的呢?美国内华达山脉北部地区,长满了一种叫山艾的植物,它们在这里的斜坡上彼此交流,但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态学家理查德·卡尔班试图在这里学习它们的语言,揭开山艾交流的秘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植物并没有处理交流信号的神经中枢。它们是如何传送、接收以及分析信号的?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西部的森林中,生长着—种专食嫩芽嫩叶的云杉卷叶蛾。这种小害虫长到一定阶段便变成蛹,然后蜕变成飞蛾,飞蛾产卵,卵又变成毛虫。在这一生命循环过程中,只有毛虫阶段专门吞噬叶芽,对树木构成危害。然而在过去20年~50年的森林生态循环过程中,这种卷叶蛾的数量剧增,数百万m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些掠食性蜘蛛把自己假扮成瓢虫甚至树桩,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怕。但哥斯达黎加的一种毛虫采取的却是反方向的极端策略——把自己装扮成一条蛇,以吓退掠食者。这种活灵活现的绿色"蛇毛虫"创造错觉的方法是:缩回自己的腿,膨胀身体末端,在末端上有蛇眼斑。除了样子像蛇,这种狡猾的毛虫甚至行为也像蛇——如果有掠食者接近它,它就可能主动袭击对方——就算它没有蛇那样的注毒能力。科学家说,"蛇毛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哥斯达  相似文献   

18.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11A):51-51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受到强人欺凌而又孤立无援时,如果我们具备发送呼救信号的特异功能,坏人也许就会终止恶行,四散而逃吧?这并非不可能实现,自然界里的毛虫就具备这样的特异功能。在天敌黄蜂从天而降的瞬间,它们能发出求救信号,有保护义务的蚂蚁会闻讯而至,它们一同驱赶黄蜂,使毛虫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