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刚  李全 《科技资讯》2009,(21):234-234
针对抽油机单纯技术评价的现状,提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抽油机的经济技术指标,介绍了加权线性评分法.采法评分法,加采混合评分法,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PLC的抽油机变频控制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梁式抽油机拖动系统一直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系统效率比较低;二是带有冲击的周期性交变载荷;三是能耗较大;四是半负荷或者轻负荷问题十分严重.针对上面游梁式抽油机拖动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研究了抽油机的工作原理、负载特性,并对油田所采用的各种节能措施进行了比较,明确了各种节能措施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抽油机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明俊 《科技信息》2009,(31):J0065-J0065,J0320
有杆泵式机械采油使用范围广,投放数量多,且游梁式抽油机存在能耗大,效率低的问题,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地开发和电价的不断上调,采油成本在不断提高,如何降低抽油机的能耗,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石油机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开展对抽油机节能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针对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及节能评价指标,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剖析抽油机制造行业特点,依据先进制造技术理论给出了抽油机制造行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路线,以及在目前国情下抽油机制造企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传动-换向系统的转速变化、重量和尺寸、运动机构可靠性、制造和维修费用、运动动力性能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油田使用的主要类型抽油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游梁式抽油机是中、低冲程(<6m).中、高冲次(>4次/min)抽油机的主力机型;链条式抽油机是发展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的较好机型;滚筒式抽油机具有发展长冲程,中、高冲次抽油机的优势.该评价方法可供抽油机选型和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基本思想 ,论述了可重构抽油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可重构的理论依据 ,并对可重构抽油机的关键环节模块的划分思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模块划分方案 ,分析了可重构游梁式抽油机的拼装特性。为了对可重构抽油机的性能进行验证 ,提出了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抽油机的可重构设计 ,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对APIC 32 0D 2 5 6 12 0抽油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验证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可重构抽油机设计的可行性。利用游梁式抽油机的可重构设计 ,可以实现抽油机的模块化生产 ,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抽油机进行重构 ,从而实现了对抽油机传统生产和使用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游梁式抽油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工作中.针对游梁式抽油机工况的诊断存在不能兼顾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游梁式抽油机示功图测量方法.该方法根据抽油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学公式计算出抽油机单个工作周期内的位移数据,保存至云端服务器.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同步采集抽油机的加速度数据和载荷数据.通过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均值滤波处理,截取出单个完整周期内的载荷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采用云计算绘制出抽油机示功图.实验证明,该方法优于现有的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可靠性高、易于安装维护、成本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游梁式抽油机并联机构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并联式机构组合原理,利用机构创新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对游粱式抽油机联机配对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并联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给出曲柄净扭矩曲线图,与异相型和常规型游粱式抽油机比较,联机配对抽油机基本消除了负扭矩,减少了抽油机曲柄轴净扭矩峰值,降低了电动机的容量,基本解决了游粱式抽油机能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为抽油机的技术改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平衡问题是影响游梁式抽油机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安装曲柄平衡块和在游梁后端添加配重箱都是改善抽油机平衡性的适用措施.使用pore三维制图软件绘制所要研究的游梁式抽油机的实体模型,并将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平衡块或配重箱的质量大小合适情况下,会使曲柄扭矩减小.利用adams后处理模块中的优化功能对抽油机进行优化,得出当平衡决和配重箱同时作用时,曲柄扭矩得到最小值时的最佳的质量大小.最终得出了能提高抽油机节能效果的最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稠油井闭式热流体循环井筒温场计算与抽油杆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解法求解稠油井闭式热流体循环井筒温场.提出了改善循环效果的措施.采用节点分析法计算抽油杆柱内的应力分布,根据抽油机、杆工作条件评价热流体循环井筒降粘效果,提出了稠油井抽油杆柱设计步骤,对几种常用抽油杆柱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四杆机构中可控性结构参数少的缺点,给出了一种机构参数在运动过程中适时变化的新型变参数四杆机构.讨论了变参数四杆机构设计分析的通用步骤及方法,提出了变参数四杆机构分析设计的两个重要数学模型并加以求解.实验和应用显示了变参数四杆机构优良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常的关于上下文无关语言的泵引理,常被用来证明某些特殊的语言不是上下文无关的语言,但这种论证方法对有些非上下文无关语言不能适用。本文介绍的广义泵引理推广了通常的泵引理,并能解决通常的泵引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它相比于Ogden引理,未增加新的关于特指位置的概念,有些书上把泵引理中述及的条件,误认为是某语言成为上下文无关语言的充分条件,本文指出由此而引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数值模拟及可视化技术在旋转水力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州市仙人大港泵站工程为例,对泵站的叶轮、导叶及平面轴伸式流道进行三维立体图形显示,对排涝、引水等不同运行工况下泵站装置全流道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给出了流道中各点流速及压力等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以平面、立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直观、逼真.该技术可用于流道型线的优化、结构形式及尺寸的多方案快速比选,并可预测水力机械性能,为旋转水力机械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钟万勰提出的结构动力方程精细逐步积分的基础上,给出了求解有杆抽油系统抽油杆运动波动方程的精细逐步积分法,分别用此方法和其他已有的方法对特定的算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结果更准确,且耗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铁路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探地雷达图像的识别,通过在标准铁路轨道上设置翻浆冒泥至道砟面和未至道砟面两种病害模型,研究两种翻浆冒泥病害随时间和含水率变化的时域及频域特征。通过时间域和频域的A扫描数据对比及B扫描数据分析得到:翻浆冒泥至道砟面时在剖面图和时间域波形上形成强反射并能轻易分辨,而未至道砟面反应相对微弱;道床翻浆冒泥使频谱中的特征频点幅值减弱,频域幅值变化百分数在道床翻浆冒泥中显著高于时间域的变化。这两个结论说明在识别探地雷达铁路路基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时,应同时结合频域特征点的变化来判断。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步法求解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水流的数学模型,预测了田市抽水站供水前池更新设计、前后几类典型的运行工况下的水流流态,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供水前池更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油井生产能耗和提高系统效率,油田应用了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但缺乏节能抽油机特性与节能效果及其选型理论的研究。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调径变矩抽油机、异型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的工作动态特性,建立了不同抽油机的油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并运用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井下泵的受力状况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抽油机井地面功图与泵功图的计算模型;井下举升效率和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节电率,分析了不同井液黏度和不同下泵深度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较,其它四种抽油机都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电节能的目的,其中皮带式抽油机的系统效率为最高,相对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提高9.06%,节电率为22.36%;随着井液黏度的增大,油井生产系统效率均降低,皮带式抽油机井的下降幅度较小,适合于稠油井的应用;抽油机井存在油井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的合理下泵深度(或合理沉没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深入讨论了利用惯性使抽油机连抽带喷的有关要素及其计算方法,并从理论上推导了连抽带喷的喷量表达式,从而得出了连抽带喷井的泵效计算式。为设计抽汲参数创造了条件,为油井连抽带喷,提高系统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游梁式抽油机电机功率测试越来越普及,如何利用功率曲线数据信息指导抽油机节能运行变得更加重要。以抽油机平衡准则为基础,开展了利用功率曲线数据进行曲柄平衡抽油机调平衡方法的研究。研究中,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利用电动机功率与传到曲柄轴上的扭矩的关系,建立了曲柄平衡块位置改变量与电机输出功率改变量的关系,依据不同的抽油机平衡准则,分别建立了峰值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模型和均方根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模型。计算表明,与平均功率法和峰值功率法相比,均方根功率法能耗最小,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抽油机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原油田有杆泵采油生产的实际 ,对电模拟法、常规APIRP 11L方法及Rodstar方法等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Rodstar方法是一种能与实际生产情况完全拟合的系统设计和模拟技术。该方法可根据油井当前的运行参数、生产状况、井底流压变化幅度和流入动态曲线判定油井是否有提液潜力 ,能定量地分析拟合系统的设备工况 ,模拟液面撞击以及井被抽空时的状态 ,并能用于对整个有杆泵系统作定量的经济分析评价。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较好 ,是迄今为止对有杆抽油系统进行设计、模拟及分析的较为完善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