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测量了室温下KNd_(0.9)La_(0.1)P_4O_(12)中Nd~(3+)离子的吸收谱。应用Judd-ofelt(J—O)理论得到三个强度参数Ω_λ。计算了始于~4F_(3/2)的辐射跃迁几率及激发态吸收线强。讨论了该晶体中Nd~(3+)离子光谱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二、XO_4~(n-)型阴离子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1、含氧酸 H_nXO_4的强度根据XO_4~(n-)型离子的电子结构模型,能否很好地说明这些离子的实际性质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离子与H~ 结合得到的含氧酸的强度.众所周知,HClO_4和H_2SO_4是强酸,H_3PO_4是中强酸,H_4SiO_4是弱酸.这些酸的第一级酸离解常数K_1值为:HClO_4:~10~8;H_2SO_4:~10~3;H_3PO_4~0.75×10~(-2);H_4SiO_4:10~(-10).几乎  相似文献   

3.
铝离子水分子团簇Al~(3+)(H_2O)_n(n=1~6)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水平的从头计算方法对铝离子水分子团簇Al3+(H2O)n(n=1~6)进行了几何构型的优化、能量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Al3+(H2O)n(n=1~6)的最稳定构型都是水分子直接结合于离子.随着团簇中水分子数的增加,R(Al3+—O)逐渐增长,总的结合能逐渐增大,连续结合能逐渐减小.团簇中,铝离子和水分子之间有明显的电荷转移,铝离子的极化作用导致O—H键伸缩振动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对∠HOH的弯曲振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Weyl群的反射超平面形成的集合称为该群对应的Weyl构形。设符号A_(n-1)和B_n分别表示A_(n-1)型和B_n型Weyl构形。若构形■满足A_(n-1)■B_n,则称■为A_(n-1)和B_n之间的构形。本文首先研究了阈图,给出构造阈图的一种方法。然后,利用阈图研究了A_(n-1)和B_n之间的构形的自由性。给出结论:对于满足|A_(n-1)|k|B_n|的任意整数k,均存在A_(n-1)和B_n之间的自由构形,其基数为k。同时也给出A_(n-1)和B_n之间的非自由构形的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LCAO MO法讨论了A_2B_4型无机分子的结构,具体地分析了包含34,36和38个价电子的A_2B_4型分手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本文着重地研究了N_2O_4分子的键型,认为NN键具有σ性质和π性质,N_2O_4分子中存在Π_6~8键,NN距离比正常单键键长长0.27乃是由于O原子间凡德华斥力以及N原子间静电斥力所引起的。 N_2O_3分子在结构上与N_2O_3分子十分相似,本文也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四方八面体(MnO6)8-络离子g因子的完全高阶微扰公式,该公式包含中心离子Mn4+和配体离子O2-的自旋-轨道耦合对g因子的贡献(双SO耦合参数模型),用该公式所得的g因子值与实验值一致。令分子轨道混合系数λt=λe以及归一化系数Nt=Ne,获得g因子的单SO耦合参数模型,该模型计算的(MnO6)8-络离子g因子与实验值偏差较大,说明配体O2-对g因子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气相离子生成焓计算了一些含氧酸中R—O键的平均键能,并根据计算出的健能数据讨论了含氧酸中R—O键键能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行筛选的抗肿瘤抗菌素-争光霉素与博莱霉素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57)Co-争光霉素A_2+B_2混合品和A_5纯品掺入人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自显影图表明~(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掺入到CaEs—17细胞核中,核仁掺入很少,胞质不掺入。这和博莱霉素与DNA的特异性结合、并与DNA相互作用、而不与rRNA、tRNA、血清白蛋白结合和作用的结果是一致的。从而在细胞内定位方面说明了争光霉素与DNA结合的特异性。通过~(14)C-TdR与~(57)Co-争光霉素同时掺入及先后掺入的双标记放射自显影图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标记和未标记细胞DNA相对含量测定等方法,证实了~(57)Co-争光霉素(混合品和A_5)掺入到含有G_1/G_0DNA含量的CaEs—17细胞中。  相似文献   

9.
O4 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高能密度材料 (HEDM)和推进剂 .运用线性回归法研究了O2 分子或离子中O—O键的键长、键级与键能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EO—O=2 0 98.8- 13.0LO—O,γ =- 0 .982 4;EO—O=139.2 2 12 5 8.35lgPO—O,γ =0 .9932 ;其中EO—O表示O—O键能 (kJ/mol) ,PO—O表示O—O键级 ,LO—O则表示O—O键长 (pm) .利用回归方程估算了O3 、O3 、O3 -、O4 的O—O键能 ,讨论了O2 双聚形成O4 即2O2 (g)O4 (g)的热效应 (ΔfHm ) .计算结果表明 ,ΔfHm ≥ - 3.3kJ/mol,说明此反应在标准状况下 ,O4 分子很容易分解形成 2个分离的O2 分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6)O(14.6和200AGeV)和~(32)S(200A GeV)离子诱导核乳胶相互作用中,在前后赝快度窗口内的多重数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核—校碰撞的前后多重数关联随着能量和射弹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间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窗口的扩大,关联缓慢的增加并趋于饱和.文章还比较了质子—质子和质子—核碰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对特征零域F上无限维单3-李代数A_ω~δ,构造了两类A_ω~δ的无限维中间序列模(V,ρλ,0)=Tλ,0与(V,ρλ,1)=Tλ,1和一类无限维ad (A_ω~δ)-模(V,ψλ,μ),其中λ,μ∈F,并对3-李代数A_ω~δ-模与诱导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只有两类无限维模(V,ψλ,1)和(V,ψλ,0)是诱导模.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提高目前成熟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CoO_2的容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高脱锂量材料Li1-xCoO_2(x=0.75)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性质,为深入理解该高电压材料的电子结构提供基础.计算表明,LiCoO_2材料中Co是以正常的价态+3价的形式存在的.少量脱锂时,小部分Co3+由于进一步失去电子而从+3价变成+4价.当深度脱锂(x=0.75)时,不仅有很多的Co3+再变价,而且部分O-2p轨道也会失去电子,产生2种氧离子O1和O_2,其中O1离子占O变价总数的1/3,而O_2离子占2/3.不同价态的Co与不同氧离子之间的键长有明显的区别.与Co3+相比,Co4+和氧离子之间聚集了更多的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将强于Co3+与氧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锆(铪)与铬菁R的二元络合物在pH=1.8—2.5时生成红色络合物,其λ_(max)=540nm,ε=6.0×10~4,但锆(铪)——铬菁R——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二元络合物的基础上,研究了锆(铪)铬菁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络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pH=2.5—3.2范围内,锆(铪)与铬菁R—氯化十四烷基吡啶形成紫色络合物,λ_(max)=580nm,ε=9.6×10~4,灵敏度比相应的二元络合物提高了60%,并且可在水相中直接进行测定,可视为测定锆(铪)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2-[二(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L)与CoCl3.6H2O反应,合成得到双核Co(Ⅲ)配合物:[Co2OL2]Cl2(ClO4)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由一个四价阳离子单元[Co2OL2]4 和两个氯离子及两个高氯酸根离子组成.两个Co(Ⅲ)离子分别与二乙烯三胺单元的三个氮原子配位,并通过两个2-[二(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的两个羟基和另一个氧原子桥联.两个Co(Ⅲ)离子之间的距离为2.527(1),六个Co-N键的键长在1.896(6)到1.944(6)之间,六个Co-O键的键长在1.901(5)到1.939(4)之间.两个Co(Ⅲ)离子分别与三个氮原子以及三个桥联的氧原子的配位环境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构型,N1、N2、Co1、O1、O2平面与O1、O2、Co2、N4、N6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3.1(2)°.  相似文献   

15.
用溶剂热法,以1,4-环己烷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8H16CoO7)·2.5(H2O)]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981 0(2)nm,b=1.674 5(3)nm,c=0.808 20(16)nm,β=93.64(3)°,V=1.324 9(4)nm3,Z=2。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Co(Ⅱ)与6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羧酸,另外4个氧原子来自配位水(Co—O键长范围0.201 7(5)~0.224 1(4)nm,O—Co—O键角范围86.16(17)°~178.94(19)°),中心Co(Ⅱ)与6个配位氧原子形成畸变八面体配位构型,羧酸配体上两边的氧原子分别与Co(Ⅱ)形成单齿配位。金属钴之间通过羧酸桥连形成一维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水分子桥连形成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B3LYP/6-31++G(d,p)、MP2/6-31++G(d,p)、MP2/aug-cc-pVDZ水平下,对OH-(H2O)n(n=1~8)团簇进行结构、二阶稳定化能、结合能等性质的研究,并进行电荷性质讨论,分析了上述稳定构象下的电荷分布和电荷转移.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氢氧根离子水团簇的结构、电荷转移、二阶稳定化能、结合能等性质,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多数比较接近,且氢氧根离子水团簇的结构、电荷转移、二阶稳定化能都与氢氧根离子的氧原子的配位数有关.OH-与第一壳层水分子形成的平均氢键长R-O…H,随着OH-氧的配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水分子数相同的团簇,第一壳层的平均角度θ-H…O…H、氢氧根离子总电荷与第一壳层水分子平均电荷的乘积qOH-×q-FW、氢氧根离子的电荷转移量的绝对值|ΔqOH-|以及第一壳层的平均二阶稳定化能E-ave(O…H)随配位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接本刊第二期从极差计算发现:R—KH=9.0,R—n=1.9,R—p=6.4,R—q=10.0,由此可知,各因素对熟料强度及生料易烧性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应为:q>KH>p>n 在表5的16个试样中,得分最高的是A_8(88.82分),其次是A_(14)(85.98分),二个试样的组合分别为:KH=0.98,n=1.9,p=1.4,q=1.5及KH=0.95,n=2.1,p:1.6,q=1.5。为验证组合3431确否是“可能最佳组合”及试验的准确性,将A_8、A_(14)与组合3431(定为B_3)一起进行第二轮试烧。A_8,A_(14)的编号相应改为B_1,B_2,生料制备的方法与煅烧条件同前。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制得的碱式氯化铝,用~(27)Al NMR进行分析,发现在众多聚合体中存在[AlO_4Al_(12)(OH)_(24)(H_2O)_(12)]~(7+)离子,其化学位移相对于六水合铝离子[Al(H_2O)_6]~(3+)的零位移为δ=63ppm,试铁灵定时比色法对其存在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反应条件如酸浓度、铝酸当量比和陈化时间对产物组成及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16%,铝酸当量比为1:0.5,陈化时间为50h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Lanl2dz、6-31G(d,p)、6-311 G(d,p)基组水平上对具有不同点群对称性的Zn(OH)46-及Zn(H2O)62 系列配合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并在B3PW91/6-311 G(d,p)水平上对前线轨道、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分析。Zn(OH)64-系列配合物中具有D3d点群对称性的构型最稳定,Zn(H2O)26 系列配合物中具有Th点群对称性的构型最稳定。从体系能量角度考虑,Zn(OH)64-.6H2O体系比Zn(H2O)26 .6OH-体系稳定。通过振动分析得到的O—H键吸收峰在3816和1638cm-1位置处,Zn—O键的吸收峰在541和391cm-1位置处,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值相符,证明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基组适用于研究Zn(OH)64-和Zn(H2O)62 系列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H_2O—DMF(二甲基甲酰胺),H_2O—HMPA(六甲基磷酰三氨),H_2O—THF(四氢呋喃),H_2O—1.4Dioxane(1.4二氧六坏)和H_2O—DMSO(二甲亚矾)等混合溶剂中,trans—[CoCl_2(NH_3)_4]~+和Fe~(2+)还原反应,在15—35℃范围造行研究,实验表明:X_(DMSO)=0.3,X_(DMF)=0.25,X_(HMPA)=0.14,XD_(Di)=0.12时,反应速度有明显变化。在H_2O—DMSO混和溶剂中进行Fe与tfans—(CoCl_2(NH_)_4)~+反应时,已经显现出了溶剂会合体对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显着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在可能形成溶剂会合体的更多混合溶剂中,进行上述同一被研究反应,在更大范围内探讨溶剂会合体,混合溶剂中非水溶剂组分和反应物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等对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被研究反应: Fe~++trans—[CoCl_2(NH_3)_4)~++4H~+—→Fe~(3+)+Co~(2+)+2Cl~-+4NH_4~+ 所选用溶剂: DMF—H_2O,HMPA—H_2O,THF—H_2O,Dioxane—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