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最早认识我,不是因为我的羞涩美丽,而是我体怀异香。我本欲以幽雅的香气吸引美丽的新娘,没想到却引来了灭顶之灾。我想向至高无上的人类讨个说法,为了挽救你们的生命而屠虏我们,也许还情有可原,我们不愿,但也认命;而为了满足你们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就让我们送命,这公平吗?你们能上天下海,甚至可以到月球上散步,就不能造出其它让你们虚荣的替代品吗?如果一身香气换来的是死亡的召唤,我宁愿做一只一肚子臭气的黄鼠狼!”———一只麝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阿慧:老博,最近你又在忙些什么呢?老博:我在收集整理我国准备登上月球的资料。阿慧:真的?!我们也要登上月球啦?!我记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将三位宇航员运往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船上走出来,跨上月球表面的时候,他自豪地说:这可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出门旅行,没有地图怎么行?地图就是地球表面图。要是到月球上去旅行呢?那就要有月球表面图,简称月面图。我们看到的这幅月面图,是科学家将望远镜里看到的月球,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的。这幅月面图,是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你看,有多清楚啊!一个个小圆圈,就是环形山,一块块颜色深的地方,就是“月海”。设想一下,要是没有非常详细的月面图,想上月球,那该有多大的困难啊! 可是,使用照相机来拍摄月面图,只有107年的历史。1894年,法国人洛维和彼耶素第一次拍摄了月面图。 1609年,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据说,他把月球画了下来,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们已经知道,我国正在积极实 施“嫦娥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登上 月球。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也都在积极筹划 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 家对月球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兴趣呢? 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求 知的欲望。大家知道,在人类的早期,人们 就对每日夜晚东升西落的月亮充满了疑惑和 想像。嫦蛾奔月的故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 原的疑问:“日月安居?列星安陈?”就是 人们渴望了解月球的具体表现。今天,空间 技术的发展,虽然已使我们对月球有了许多 崭新的了解,但仍然有许多月球之谜在等待 着我们去破解。譬如,月球到底是怎样形成 的?它是地球的挛生兄弟,还是地球的儿 子?或者,它只不过是地球俘虏的一个伴 侣?再比如,月球自形成以来,曾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以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为首的俄罗斯5位科学家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因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寄生虫”,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太大了。消息一出,不但惊动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而且招引的各大媒体沸沸扬扬,莫衷一是。那么,月球到底惹了什么祸呢?  相似文献   

7.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像和牵挂。但是那时的我们只能站在地球上仰望月球的庄严和神奇,猜测它的奥秘和内涵而已。如今,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与嫦娥会晤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现实。月球“何模样”月球是什么模样?据已知的资料记载,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只有38.44万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是它所反射的太阳光。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8,约…  相似文献   

8.
刘胤 《青年科学》2010,(7):16-16
首次载人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是美国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1日早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安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上月球,他与另一名字航员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放“金牌”、插国旗、采月岩。金属的纪念牌上写道:“1969年7月,太阳系里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旅行。”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登月球的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月球的第一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人们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爱上‘新阳光作文’课程,每次写作文就像拧开了水龙头!” “爸妈和老师都夸我的作文进步太大了!” “姐姐上大学了,跟我一提起小时候上‘新阳光作文’的事,就来劲儿!”  相似文献   

11.
正来自读者的任务阿仓,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每一期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了,我最喜欢《送你一份吃土指南》这一篇文章。不过,我认为它的内容还可以扩充一些,不要把品尝范围限定在地球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吃遍全宇宙!正好"嫦娥五号"带回了月壤,我希望你能代表哥迷去尝一尝月球上的土。  相似文献   

12.
正“哎呀!又失败了!”阿奇博士用力地挠了挠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助手乐乐轻手轻脚地推开实验室的大门,说道:“博士,这些闪闪发亮的金属片,是由‘探险者’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据说只有外星人才能创造出如此奇特的东西来。”阿奇博士点了点头,说:“是的。每一块金属片都是由两个边长为厘米的正方形牢牢地粘在一起组合而成的,它们又轻巧又结实。可是我尝试了无数种方法,都不能将它们做成任何一件东  相似文献   

13.
睿齐 《创新科技》2006,(9):37-37
月亮,名符其实的名字,应该叫做“月球”,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其平均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为3800万平方公里,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公里,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上不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至今无环境污染。未来的月球,必将是人类的乐园、科学的基地和星际旅行的驿站,成为人类美不胜收的“天上宫阙”。然而,人们对月球的存在与归属,认识却是不一样的。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曾有五位科学家不希望月球存在,建议用核能将其摧毁。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  相似文献   

14.
正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启了人类的登月探索,但至今没有国家登陆过月球背面。据说那里有外星人和22个海洋!暗月面的神秘面纱,随着嫦娥四号的升空而揭开。这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探月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月球背面"无服务"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公转周期,并且都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我们在地球上永远都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任何从地球上发射出的通信信号都会被月球所阻  相似文献   

15.
荒岛漂流记     
动物的复仇“我这是在哪儿呢?”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我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座荒岛上。我正发愁如何离开这儿时,突然听到了谈话声。透过草丛,我听到有几只小动物在议论着:“人类太霸道了,占领我们的土地,毁了我们的家,还往河里放毒药来杀害我们!最残忍的是,他们竟然还拿我们来当菜吃!”“是呀是呀,人类太可恨了,让我们发动全世界的动物来报复人类吧!”听到动物们的谈话,我忍不住跳了出来,冲进草丛对它们  相似文献   

16.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童年,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童年里一定有很多趣事。我的童年里有许许多多幼稚可笑、令人捧腹大笑的事。下面就让我来和你一起分享一下吧!小时候,我经常看大人们嘴里叼着烟,摆出一副很“酷”的样子。他们把烟放在嘴里,用打火机点着,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从嘴里吐出一片“烟雾”,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真令人羡慕,因此我对“烟”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有机会能亲自“尝尝”。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趁大人们都在吃晚饭时便悄悄“潜入”卧室,开始寻找起“目标”来。突然我眼前一亮,一盒香烟正放在床头柜上!我渐渐逼近“目标”,见四周无…  相似文献   

17.
月球上“1天”究竟有多长?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和地球上一样呗。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上的29.5天。  相似文献   

18.
孟三界 《世界博览》2010,(22):72-73
当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土地的时候,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观。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逼迫诸神退位”那样,月球不再是古希腊先哲眼中的“永恒”与“腐朽”的分界线,也不是中国神话里嫦娥的“蟾宫”。  相似文献   

19.
谁是凶手     
这是一次同学的聚会,虽然气氛不很融洽,但也不至于会闹出人命来。分别了十年,他们终于第一次能聚集在一起。爱德华、赖格特和斯坦利三人已先到了。刚从月球上归来的爱德华,双腿还不习惯地球的引力,“我在地球上觉得简直无所适从,连走路都很吃力。”“还有空气。”从谷神星归来的天文学家赖格特喃喃地说道,“我觉得很稀奇,在地球上居然可以不穿宇宙服。”“你说得很对。”斯坦利赞同地说道,“太阳光还能照射到你的身上呢。”这时,他们不由谈到了这次聚会的最后一个成员—他们的同学维利尔斯。“他疯了!”赖格特断然说道,“他声明他发明了一种…  相似文献   

20.
1星期一早晨,我又是万分痛苦地晚起床,然后饿得头晕眼花地进了教室。老田看着我们朗读课文。游小吉读得实在有点奇怪:“孔乙己是人物的绰号,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他至死人们也不知道真实姓名,可见人物的社会地位何等低下……”我看看游小吉,原来,她读的竟是上堂课的语文笔记。我知道,她又忘带书了。游小吉老是这样——把不上的课本带来,把要上的课本不带来。一下课,游小吉就趴倒在桌上:“累死我了!”她才倒下了两秒钟,一转身就神气活现起来。“照片!”游小吉冲到汪汪桌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