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建筑陶瓷行业典型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来源及排放特征,结合目前国家陶瓷行业污染防治要求及排放标准等相关环保要求,对建筑陶瓷行业提出环境管理建议和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CALPUFF大气预测模型模拟不同排放因素(烟囱高度、烟囱直径和排气温度)情景下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影响,以此分析得出最佳的废气排放参数,为项目设计、建设提供最佳排放方式,有利于项目实际建成投产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扩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项目生产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沿海区域工业锅炉使用及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区域内工业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估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区域内工业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环保设备投资约37.27亿~43.48亿元,运行(折旧)费用约12.9亿元/年,所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有助于加快工业锅炉整治提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有效改善环境质量,SO2、NOx和颗粒物年减排量将分别达到6369.94t、10317.14t和4474.44t,污染物减排的净效益为21.29亿元/年~30.96亿元/年,减排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徐绍刚 《科技资讯》2013,(17):133-133,135
随着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原有燃煤火电厂锅炉运行状态和电煤市场供应发生变化,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新的要求,许多燃煤电厂现有锅炉NOx排放浓度不能满足新标准的限值。为了实现新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治理设施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电除尘和烟气脱硝升级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陈琳 《厦门科技》2022,(2):19-21
引言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十三五"以来,厦门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党中央部署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始...  相似文献   

6.
在解释大气环境污染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方式,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清除,探讨了高烟囱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冬季低温漫长,有其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独自特征.本文将东北地区分成辽宁省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排放因子法建立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分析其排放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其次,结合相关政策目标基于情景分析预测2030年的排...  相似文献   

8.
正一站式处理的全烟气治理技术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日前与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太极环保"升级版"全烟气处理集成技术装备将应用于光大绿色环保丽水松阳危废资源化项目的烟气处理。届时,该项目将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氟化氢、颗粒物、水蒸气等大气污染物的一站式处理,达到国家超低排放要求。作为中国专业环保服务提供者的中国光大绿色  相似文献   

9.
李志国 《科技信息》2008,(16):45-45
本文通过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腐蚀性影响监测分析方法的探讨,可以掌握其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状况,为督促生产或利用有色金属工业进行生产的企事企业单位排放要求达到国家标准,促进清洁生产、选择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环保目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核电是清洁的低碳能源,是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其放射性排放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构建统一的评价边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分环节定量测算了核电与其他发电技术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并基于文献调研,分析和估算了单位发电量的大气污染物(SO2、 NOx和PM2.5)和放射性排放;最后对不同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大气污染物和放射性排放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使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降低90%以上,并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而核电对公众的放射性影响与煤电相当,或低于煤电。因此,应大力加强核电的公众可接受性的科普教育,制定持续稳定的核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节能减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立减排效果评价模型,量化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未来十年(即2010-2019年)能源消费量和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测值,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年各地区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引用AQI指标量化分析节能减排实施前后各省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依据炸药的种类和组成,分析探讨了工程爆破中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根据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减少工程爆破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其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包钢工业园区采暖期颗粒物排放清单为基础,利用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进行集群污染源允许排放量动态调控,其模拟调控结果可为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包钢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稳定达标.模拟结果表明,集群污染源单位排污量对控制点浓度贡献随着污染源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矮点源和面源应作为控制重点.在采暖期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集群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8.82%,而在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其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12.03%,可以实现控制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4.
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碳气溶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大气光化学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黑碳气溶胶对于全球变暖、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黑碳气溶胶可能是影响全球变暖的第二大重要因子,其作用仅次于CO2。因此,应控制黑碳的排放。考虑到黑碳气溶胶在全球变暖、区域气候、环境与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和评价黑碳气溶胶的作用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构成因素,其对区域大气化学成分和空气质量以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气候变化。科学阐明生物质燃烧排放物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亦是制定防控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笔者从4个方面阐述生物质燃烧排放物的研究进展:生物质燃烧排放物成分,排放源解析及排放模型,生物质燃烧排放特性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燃烧排放物的时空异质性及时空规律性。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生物质燃烧排放物定量化研究,利用 “3S”集成技术、改进算法,注重尺度的转换以及对模型的优化研究; 加强生物质燃烧排放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进而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制定防控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境中以PM2.5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由于无线传威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便利条件,于是提出对PM2.5污染状况进行监测。首先,以大气光谱吸收原理为基础,将谐波检测技术与双光路差分法结合后对气体中的PM2.5颗粒浓度物进行检测。由于气体中颗粒物对光谱吸收受波长影响,通过利用激光器的调频特性对发射光源进行调整,获取的输出光信号与调制频率相关,从而得到谐波分量信号中的大气PM2.5颗粒物浓度。其次,运用无线传感网的网络路由器将信号传输到监测终端,并利用人工鱼群理论对目标区域的网络覆盖率、未休眠节点及系统能耗等进行优化,达到有效采集PM2.5浓度信号以完成污染状况监测的目的。实验证明通过对大气环境PM2.5污染状况的有效监测为雾霾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太原市机动车保有量、主城区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阐述了机动车尾气是造成太原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合理减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以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空调冷热源的能耗,根据发电能源以煤炭为主的事实,指出电力空调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严重负面影响,建议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应适应新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并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农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随着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文章综述了农业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及其大气环境效应模拟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排放源估算和排放源清单制定的不确定性;(2)PM2.5与农业排放各前体物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和(3)现有空气质量模式对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分预报准确性不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二噁英的理化性质及相关标准,并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对其烟气排放进行了监测,使用SCREEN估算模式对该焚烧厂排放烟气中的二噁英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