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的中篇小说《骑马出走的女人》运用古代的神话原型建构小说的内在结构,在传统的叙事框架中露出了现代小说的端倪。丰富的意象和内聚焦叙述,使小说具有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莱维妮亚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著名作品《悲悼》三部曲中的女主人公.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在美国戏剧界唯一三次获普利策奖并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的《悲悼》三部曲是他对希腊悲剧的推陈出新,是向埃斯库罗斯与莎士比亚看齐而努力迈进的一大步.被认为是奥尼尔最重要的作品.在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由于神意和使命的安排,阿伽门农家族从曾祖父到阿伽门农四代,充满血仇和凶杀.《俄瑞斯忒亚》三联剧(埃斯库罗斯)的第一部《阿伽门农》,写的是阿伽门农从特洛亚战争中凯旋归来,立即被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她的情夫埃癸斯托斯杀害.第二部《奠酒者》写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之子杀死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埃癸斯托斯,为父报仇.第三部《报仇神》写俄瑞斯忒斯因为杀母犯罪,受到报仇神的追逐,最后因得到雅典娜女神的支持而被宣告无罪.很显然,这是一部描写凶杀复仇循环报应的悲剧.奥尼尔用现代心理学观点从阿伽门农家庭悲剧中,挖掘出深藏在凶杀世仇背后的最深刻的心理和家族遗传的因素,这就是强烈的情欲,它和神意、命运之于人一样;是先天的、命定的,因此是不可改变的.当它受到阻碍时,便会酿成悲剧,造成几代人之间恶性循环的复仇凶杀,直到最后整个家庭的覆灭.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反映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的小说,女主人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经历了诸如女侠式的自我理想化幻想、逃离与回归自己的根源文化几个过程,最终意识到只有寻求两种文化间的和谐平衡,才能成为能够融合两种文化的真正的女勇士,确立自己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容。作者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全无雷同之嫌,每个人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然而,当要对书中女主人公作一个评价时,众多读者都给她们冠以"恶"的头衔,包括作者都带有鲜明的爱憎倾向。紧扣时代背景,对小说中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位女性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抽象出她们强烈的婚姻自觉意识,并对她们"恶"的形象给以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晏羽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Z1):102-104
对人和人生存于其中的环境的关注始终贯穿于方方作品的始终,在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以轻松戏谑的态度描绘了一场看似滑稽的寻死闹剧,女主人公从寻死到寻生的转变,实际上是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本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开始及发展的过程,关注其成长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出身的少女为确保经济地位而结婚,婚姻只是一种的手段,与爱情无关。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婚姻的分析,揭示了除却财产和地位两大必然存在的基础外,个人价值也是美满婚姻的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8.
晚清新小说塑造了众多与传统迥异的女性形象,集中呈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新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对自我的体察与感悟。从“我”之初现,到被“大我”淹没的“我”,到歧路上畸态的“我”,再到对“旧我”的皈依,晚清新小说的女性形象对作为个体的“我”的认知走过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9.
吴毓鸣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6(1):99-104
“娜拉出走”是20世纪女性解放的共名,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思想移位和文化修正。子君、林道静、李双双作为不同时期的女性解放的模式,呈现出追求爱情、追求革命、追求社会价值的多元话语,见证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的轨迹。回眸,有助于女性解放的文化思考,有益于文学批评的现代重建。 相似文献
10.
11.
晚清新小说塑造了众多与传统迥异的女性形象,集中呈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新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对自我的体察与感悟.从“我”之初现,到被“大我”淹没的“我”,到歧路上畸态的“我”,再到对“旧我”的皈依,晚清新小说的女性形象对作为个体的“我”的认知走过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2.
女性是值得人类共同关注的群体。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对《马丁·伊登》中的女主人公露丝进行另一种角度的评析,试图体现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它绝不能被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和所拥有的财富来衡量,在大多数人的个人生活中,人们总希望去寻找积极的,有意义的和浪漫的爱情,并期望信誓旦旦,恩爱一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追求爱情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爱,真爱是两个人之间心灵息息相通的交融,如果你真的爱她或他的话,绝不会计较她或他的好与坏,有时说我永远爱你这件事绝对比要把它付诸行动要容易的多.像大多数著名小说家一样,夏洛特·勃郎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塑造了简·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15.
张秀珍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5,(3):14-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传奇具有重要的地位。晚唐皇甫枚所作的《飞烟传》就是其中经典之一。该传奇中的女主人公步飞烟为理想爱情而不懈追求和勇敢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堪称唐传奇女性人物长廊中的一个熠熠生辉的形象。其中所展现出的曲折朦胧的女性意识,则无疑为中国后世女权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17.
诸小妮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4):54-56
刚刚上映的电影《色·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形象是对传统的女革命家形象的一种颠覆,在某种层面上讲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一次冲击.这也正是我们要直视的问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多元的价值观与个人追求正在彰显.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氓》和《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背叛。面对背叛,她们勇敢地进行了抗争,以弱小的力量反抗强大的社会制度,给后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两位女主人公反抗的方式和力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胡赤兵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堪称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春宝娘”这一典型形象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许多读者对另一篇与《为奴隶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短篇小说《主人妻》及其和“春宝娘”有着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在揭示生活的深度上,《生人妻》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生人妻》是我国新文学园地中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它是四川女作家罗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冷峻的笔触,描摹出一幅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