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根据强紫外线辐射空气可产生臭氧的原理,将经紫外辐射后的空气通入热天平与煤粉发生燃烧反应,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臭氧对煤粉燃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外辐射空气得到的少量臭氧使煤粉燃烧的失重和放热时间提前.对煤粉燃烧的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使煤粉燃烧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紫外线激发高温氧气产生氧原子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氧分子越容易被紫外线激发为氧原子.提出了使用强紫外线辐射热风促进高炉喷煤燃烧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变化的过程正在加剧,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格局的变化及由于臭氧层变薄而引起的紫外线B辐射增强等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不同方面,特别是从植物对关键生态因子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它们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需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全球变化的过程正在加剧,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格局的变化及由于臭氧层变薄而引起的紫外线B辐射增强等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不同方面,特别是从植物对关键生态因子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和它们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需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菏泽市气象局2003年紫外线辐射强度历史资料数据,统计分析了紫外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总结得出臭氧、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和云的变化是影响紫外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气臭氧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臭氧是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全球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对流层臭氧增加造成正的辐射强迫会增加大气温室效应,而平流臭氧减少会使其吸收的紫外线辐射减少,为负的辐射强迫,使得平流层大气降温。因此关于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存在大气臭氧层空洞;自此开始,大气臭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给予很多研究。目前,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浓度的观测仍然是研究的重点。鉴于对流层臭氧浓度持续升高和平流层臭氧浓度的不断下降,以及他们在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温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本文将主要针对近五年来大气臭氧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浓度及其观测研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给出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6.
影响新疆阜康荒漠地区红砂光合日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疆阜康荒漠区域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分析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叶面温度、胞间CO2浓度和空气CO: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CI-301 CO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形成典型的双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叶面温度的日变化曲线相近,在午后均呈逐步降低趋势;气孔导度与生境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为先下降,然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水分利用率全天递减。空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叶面温度和气孔导度对红砂光合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红砂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形成典型的双峰型,温度是影响红砂光合特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气孔因素则是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辐射量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菏泽市气象局2003年紫外线辐射强度历史资料数据,统计分析了紫外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总结得出臭氧、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和云的变化是影响紫外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气层太阳辐射传输的基本理论,在考虑瑞利散射、气溶胶散射、臭氧吸收、二氧化氮吸收等因素和季节差异对紫外辐射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北京站2011年10:00-14:00各小时到达地表紫外线辐射观测数据,经过各项订正与综合处理,得出了北京市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2005-2010年数据对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紫外辐射最重要的因子依次为分子散射、臭氧和气溶胶.臭氧和气溶胶测量的误差不会导致紫外辐射计算数值出现较大偏差.分季节回归订正可明显降低误差.订正后得到的公式,平均相对误差为11.15%,相关系数为0.948 5,符合指数为0.972 6,准确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普通石灰和改性石灰吸收HCl气体对应的平衡分压随温度的变化、石灰的热分解规律,以及温度对石灰吸收HCl气体的最大反应率的影响,确定了焚烧炉烟气中HCl气体的最佳干式净化温度.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石灰吸收HCl气体所对应的平衡分压升高;烟气中CO2分压提高,HCl的平衡分压亦升高,但是改性石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CO2对HCl吸收的不利影响;当反应产物中有未反应石灰存在时,HCl平衡分压会明显下降.200℃时已达最大反应率的石灰在600℃时仍能继续反应.HCl高温净化温度可确定在600℃左右,并可用改性石灰为吸引剂。  相似文献   

10.
 将卫星观测的TOMS臭氧总量资料应用于区域气候模拟中,在不同纬度的地区采用随季节变化的臭氧总量.以中国地区为例,对比模拟了考虑臭氧随季节、纬度变化和模式原有的固定臭氧值对气候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2而言,用于研究中国地区时,模式中的臭氧总量比实际状况偏大,利用实测臭氧资料后能产生负的晴空辐射强迫,并引起云量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公式△H=-0.1196n/λ计算了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并推测了三种物质燃烧反应的机理.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086 K,与测定值2093K接近,误差为-0.30%.H2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238K,测定温度2383K,误差为-6.1%.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502K,测定温度2468K,误差为0.14%.根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机理.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S +O·→SO+hv,(3)2SO+O2→2SO2,(4)SO2+O·→SO3 +hv.H2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 H2S→H2 +S,(3)H2 +O·→H2O+hv,(4)S+O·→SO+hv,(5) 2SO+ O2→2SO2,(6)SO2 +O·→SO3+ hv.CS2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 CS2→C +2S,(3)C+O·→CO+ hv,(4)CO+O·→CO+hv,(5)S+O·→SO+ hv,(6)2SO+ O2→2SO2,(7)SO2+O·→SO3+ hv.  相似文献   

12.
以破色期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CV.Ailsa Craig)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常温O3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3±0.5μL/L的O3处理果实3h,能延迟番茄果实的呼吸跃变,降低乙烯释放量;延缓番茄果实品质的下降,维持果实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抗坏血酸氧化酶影响较小;同时O3能够有效抑制Botrytiscinerea的生长发育,对番茄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TiN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研究基体温度对Ti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薄膜为柱状结构,表面平整、致密.薄膜为面心立方结构(fcc)TiN并存在择优取向,室温和150℃时薄膜为(111)晶面择优取向,300和450℃时薄膜为(200)晶面择优取向;室温时薄膜厚度仅为0.63μm,加温到150℃后膜厚增加到1μm左右,但继续加温对膜厚影响不明显;平均晶粒尺寸随着基体温度的升高略有上升;薄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和韧性(H3/E*2)随基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值分别达到25.4,289.4和0.1744GPa.  相似文献   

14.
Arctic microorganisms respond more to elevated UV-B radiation than CO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rface ultraviolet-B radiation an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have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ozone depletion and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The effects are likely to be most apparent in polar regions where ozone holes have developed and ecosystems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disturbance. Polar plant communities are dependent on nutrient cycling by soil microorganisms, which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and highly labile portion of soil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as un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exposure of their associated plant communities to increased UV-B. In contrast,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thought to have a strong effect as a result of greater below-ground C alloca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 growing belief that ozone depletion is of only min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because the impacts of UV-B radiation on plant communities are often very subtle. Here we show that 5 years of exposure of a subarctic heath to enhanced UV-B radiation both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elevated CO2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N ratio and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体系拟三元相图;通过电导法确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体系结构;研究了温度、酸度对微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大的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范围内(w(乳化剂)=m(C4H9OH)/m(CTAB)),体系能在较大的组成范围内形成微乳区,该微乳区对温度变化不敏感。随着体系水相酸度的增加,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呈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设Fq是q个元素的有限域,Fq2v+δ+l是Fq上2v+δ+l维行向量空间,O2v+δ+l,△(Fq)和O2v+δ+l(Fq)分别是奇特征和偶特征有限域Fq上的正交群.Fq2v+δ+l在02v+B+l,z(F。)(02v+8+l(F。))作用下导出了它在Fq2v+δ+l子空间集合上的作用,因而Fq2v+δ+l在0:州+f.d(F。)(0:。+:(F,))作用下划分成一些轨道M(m,2sy,s,F,k;2v+占,△)(Mm,2s+y,s,,k;2v+6+z)).采用正交群0:Ⅲ,。(F。)(02v+8+1(‘))作用在F2。。上子空间轨道长度的公式,并且利用矩阵初等行变换的方法,分别给出M(m,2s+7,s,F,k;2v+6,△)和M(m,2s+y,s,F,k;2v+6+1)的长度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理解珠三角臭氧污染特性,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MM5-CAMx v5.20系统,并调用化学过程分析等模块,基于2004年10月这一典型污染时段,对使用H2O2与HNO3生成速率比值(p(H2O2)/p(HNO3))判别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性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珠三角地区,当p(H2O2)/p(HNO3)0.35时,可以断定其为臭氧生成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控制区,比值在0.35~1.6为过渡区,而比值大于1.6时为臭氧生成的NOx控制区。在秋季各种污染类型下,珠江口东部、佛山南部、广佛交界处白天都是臭氧生成的强VOC控制区;而珠三角西部与西南部则经历了从早上臭氧生成的VOC控制区或过渡区向下午NOx控制区的演变,珠三角北部与东部等大部分地区为臭氧生成的NOx控制区。  相似文献   

18.
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污染与气温变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直接健康效应,提出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措施,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光解法研究水杨酸(SA)、水杨酸甲酯(MS)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效果,并与相同条件下抗坏血酸(Vc)进行对照,探讨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SA、MS阻断亚硝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浓度为1.28 mmol/L、pH3.00、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 h时,SA、MS对亚硝胺的阻断率最高,阻断能力依次是:VcMS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