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大分子药物已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体内递送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和障碍。近年来,通过研制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新剂型,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使用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鉴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重要性及对国家整体医药发展的带动性,生物大分子药物体内高效传递系统研究对于解决生物大分子药物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并实现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多功能性与协同作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送系统将是今后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2-12
针对生命科学研究中对大规模、高通量、低材耗的生物样本处理与检测设备的需求,本课题拟研究开发一种高通量生物微量试样自动化处理与检测设备,攻克生物微流体精确加样、微液枪头自动装夹、恒温孵育装置、生物液面检测、磁性颗粒混匀与分离及清洗、系统集成与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环保理念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结合的直接体现。课题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案例研究区域,开展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环评,探索了针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规划从决策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整套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丰富了规划环评的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原理的仪器,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仍处于通用实验室仪器的研究阶段,开发的仪器主要面向科研单位,还没有能应用于现场且价格便宜的仪器。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基于SPR技术的多种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PR生物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配套试剂盒和专用SPR快速检测仪器。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测定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小型SPR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5.
王琼珂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F0003-F0003
多年来,高志贤教授一直致力于环境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环境和食品中典型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利用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化学残留物和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989年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人才、装备、技术、经验的综合优势并取得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这种系统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活体检测是防止系统遭受攻击的主要手段。文章探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活体检测技术的概念含义、发展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44-47
大脑是结构与机能极其复杂的系统。脑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其终极目标是破解智力起源与意识本质。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分子神经生物学从基因和生物大分子的角度,对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3):44-44
生物柴油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一个重点研发方向。自2003年开始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省市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总计632万元,在生物柴油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建有具有自动控制平台的以固定床和活塞流反应器为主体设备的年产200吨生物柴油中试生产线,  相似文献   

10.
海岸天然资源是21世纪研究开发的重点,虾蟹壳、海藻生物等为壳聚糖、海藻糖的提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天然资塬。这些天然丰产资源年生物产量上百亿吨,属可再生资源,对其深入研究开发高新医药与功能保健品,符合未来绿色化学与绿色生化技术产品全球发展策略的要求。低分子量壳聚寡糖及衍生物具有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肌体免疫功能、促进双歧因子增殖等多种生物、生理功效,广泛用于医药及保健品.同时也是极好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PLoS系列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序号文章名称合作性质中国大陆著作单位刊期PLoS Biology(0篇)PLoS Clinical Trials(0篇)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7篇)1cDryuncaiamli ctra cnhscanrigpetsio nin fa scutobrgsraph preference profiles of国内合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信息实验室和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研究生院(副署)2(5):e472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d-to-head gene organization: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and potential biological rele-vance国内合作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在多个学科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包括物理学家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长足发展,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和证实了染色体中决定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等等。此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还与4位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11月10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实验室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9):53-53
国家863重大专项“超级工程菌剂和解毒酶制剂的开发”课题(编号:2002AA601160),针对含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废水的特点,克隆了6个解毒酶基因,完成了超级工程菌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解毒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解毒酶结构基因的定点突变和改造。开发出环境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生物降解广谱的高效超级工程菌5种;可用于生产实践的解毒酶4种;高密度发酵培养达到中试水平。开发出性能指标高于传统技术30%以上、适合于超级工程菌生长的环流式深床生物反应器,适合于解毒酶反应的膜-解毒酶-生物反应器等集成生物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纹理。他们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视网膜纹理可以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而其开发的成像技术则可帮助发现这一预警信号。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都是在患者开始表现出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出身农村家庭贫寒,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日本岛津制作所工作。1985年2月,田中由于一次偶然的实验失误意外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解决了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难题,并以本科学历和民企职员的身份荣膺诺贝尔奖。本文通过细述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传奇生涯以及他在化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出企业研发在科研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科学》2006,8(3):59-61
序号文章名称合作性质中国著作单位刊期1Rapid biogenesis and sensitization of secretorylysosomes in NK cells mediated by target-cellrecognition国内合作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同济医学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署名单位)102(1):123—1272Systemic delivery of antisense oligoribonucleoti-de restores dystrophin expression in body-wideskeletal muscles国际合作(英国、美国)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110928—(120)3:3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adenylate kinase6:An aden…  相似文献   

18.
食品科学涉及果蔬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理论与技术,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装备;食品品质特性及其检测技术;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涉及卫生检验学、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以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针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农药和兽药残留、肉类新鲜度与转基因成分,构建高效实用的鉴定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多项创新性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工作中,这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林忠平教授情牵百草一脉香,一直在努力探寻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规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带给林忠平教授的不仅仅是那些光彩夺目的成就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深入灵魂的幸福与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