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良好认知湖泊,需要治理技术与理念的支撑。本研究在“十一五”湖泊主题数据与成果收集、整理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应用集成环境的平台软件,建立主要湖泊环境、生态与集成技术的数据库,并设计与构建集成技术、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治理案例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为我国不同类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3-24
该课题研究白洋淀植被蒸散发耗水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发生态节水技术,包括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植物群落优化生态节水、土壤覆盖调节生态节水等技术;建设白洋淀生态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研发基于ET的农业节水技术,考虑白洋淀生产、生活用水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水平年流域各行业用水定额量化标准》(建议稿),研发水资源利用结果优化长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2-32,34
我国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富营养化控制理论与方法,未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湖泊治理的技术体系;缺乏系统的湖泊基础数据与基础技术数据库,难以支撑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科学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辨识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变化影响下,缺水流域水循环的自然-社会二元特征,分析水循环系统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五维属性之间有机互动关系及总体效应,提出了水循环多维临界调控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对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中关键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循环五维十项表征指标的理想点与调控阈值,为海河流域水循环多维临界调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缺水型城市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北京市某人工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和示范对象,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示范工程自2005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夏季富营养化高发期也能稳定保持水体清澈,改变依赖频繁和大量补充新鲜水来维持水质的状况,在带来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22,24
本课题总体目标是针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破坏、生态严重退化的现状,衔接国家正在实施的多项石羊河生态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课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以民勤县为重点在石羊河流域综合集成沙漠化防治、生态恢复、节水和高效绿洲建设等技术,形成云-山-河-漠和谐共生的流域模式.有效遏制生态退化、根治风沙危害、确保流域水和生态安全,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7-29,3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流域水生态状况急剧恶化,成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对流域污染源结构及其贡献率缺乏准确把握,对太湖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的巨大压力认识不清,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缺乏科学有序的中长期战略方案的指导等,成为影响近年来太湖流域治理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7-47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AA601090)是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依托单位为大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主要目标是:以源头控制和生态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的特有水文与地理条件,重点解决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水体净化、河道一湖泊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系水质监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借助示范工程的合理配置,实现黎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环境改善,为寒冷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湿地生态恢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推广利用的技术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内水系错综复杂,分布广泛,各水工建筑物众多。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本文从流域建设管理、沉降监测、水准标石恢复、高程控制网完善、流域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海河流域水准复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生态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尖锐,生态安全形势面,临着严重危机.本文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为依托,以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为基本线索,根据PSR框架建立起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单元生态安全指数,对黑河流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分析了多年来黑河流域生态安全变化情况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河流域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并对区内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N、P、K及有机质)的丰缺现状、流域内的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绿色农产品产地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获得的基本数据为流域内进一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地方病防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可提高公众对土地质量现状的认识水平和保护耕地的意识,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生态水利调控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劣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先天不足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上下游间用水失调、结构不合理、严重挤占区域生态用水所致。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调整内陆河流域灌区和平原水库的生态功能及水资源调度,启动下游生态输水回补工程,科学调度恢复部分河湖和生态灌区建设用水,重建阻隔地表水、地下水联系通道,回补地下水,使其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构建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土壤水四维治水的生态水利综合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1-51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参加的“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课题(编号:2002AA601013),在课题组长年跃刚的带领下,针对五里湖底质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环境与生态问题,采用控源减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湖泊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是我国各类水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其主要原因是流域水循环的驱动力、循环结构、循环参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二元演变效应,并导致了各种不良后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5)课题“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2006CB405401)主要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不同时间尺度流域水循环演变规律与机理、强人类活动作用下流域四水转化关系这三点关键科学问题出发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的基本认知模式、区域性水文极值事件频发机理、现代环境下水资源衰减规律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通过调查和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和运行调度、丹江口水库蓄水与跨流域调度造成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情况及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评估对流域气候、降雨、径流、泥沙、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从流域层面上提出两库两湖水资源和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对策提供支撑,为将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理论指导。项目研究成果在不同流域和区域得到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56-57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要完成人:王辉刘桂梅刘钦政柴扉黄良民高姗宋星宇王大奎李云 杨静 于庆龙 李燕 朱学明 王兆毅 柳艳菊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赤潮、浒苔与水母等生态灾害频发,对人民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针对海洋生态灾害多样、高频、规模增大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