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生态系统健康是当代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青海湖为研究区域,构建了5要素15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判的原理,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的5个等级,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均方差法和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青海湖湿地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差异明显,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走势趋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即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物质"源"、"汇"及"转换器"的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功能有明确的认识,清楚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肾脏被誉为生命的“湿地”,一旦这方“湿地”被破坏,人体的整个生理系统将会紊乱。。肾脏的重要性促使着一群医务工作者为保护肾脏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是这样一支守卫着生命“湿地”的优秀团队。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雨水等进行处理,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等作用.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美化生态环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在土地紧张的城市,可以与景观、湿地公园结合建设.近年来人工湿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水质净化、水质改善以及水质保持项目中得到应用.本文根据文献检索、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我国第一部人工湿地技术导则的出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石屏县政府主导的湖滨带湿地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了异龙湖退塘还湖区湖滨带湿地经济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研究。湖滨带湿地经济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共有4种: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湿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湿地植物苗木业发展模式和湿地植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模式。计算湖滨带湿地企业化运作后的效益可得,湖滨带湿地生态旅游年收益69.5万元,生态渔业年收益约120万元,湿地植物苗木业年收益约130万元,在未计入湿地植物综合利用产业收益的情况下,异龙湖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年收益总额为319.5万元。基本解决了湖滨带湿地维持管理所需的运行经费,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使湖滨带湿地示范区运行维护管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度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2008年期间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滨海新区湿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为湿地变化的主要方式。在滨海新区水资源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经济发展驱动下的土地政策变化是这一时期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对区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关键种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和适用范围,并利用等同优势法对滨海盐生湿地恢复中关键种的确定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关键种的确定和引入对于滨海盐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61-61,64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1,(7):26-27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野生鸟类与湿地基金会举办了一项湿地野生动物摄影大赛,共有2000多名摄影爱好者提交了数千幅参赛作品。所有参赛照片均拍自英国野生鸟类与湿地基金会9个专业湿地研究中心,其中不乏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生湿地恢复,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调查、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恢复的技术路线,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示范工程为例,对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翀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8):45-45,49
1项目执行情况 中俄边界河流——额尔古纳河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繁殖和迁徙过境的众多水禽和其它珍稀濒危动物,同时是东北亚鸟类迁徙、停歇及繁殖的重要通道及栖息地。处于该区域内的达赉湖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400多km^2,2001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吸收为世界生物圈网络成员。流域内湿地的水文、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区域的水文循环变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2-12,14
1 研究背景 滨海湿地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在净化环境、防灾减灾、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却接纳了地球上已有的几乎所有类别的污染物,一方面埘当地的生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或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对高营养层次的动物和人类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也导致营养物质和能量过剩,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正常物流能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室内构建的4、型人工湿地,开展了低放污水中放射性核素钚-2;39的去除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当实验进水钚-259活度为1.8~2.8×10^2Bq/L的条件下,该系统稳定运行6周内对供试低放污水中钚-239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5%以上,湿地出水中钚-259的活度低于7.oBq/L。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4):I0002-I000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牛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谁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15.
<正>美丽的额尔古纳湿地公园,不仅是目前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还是展示湿地自然景观及人文和谐共存的"亚洲第一湿地",同时也是人们采风、陶冶情操的佳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将植物营养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引入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定量测定多种高寒牧草根系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吸收程度和生态位分化的程度。根据种间分化程度越高、种间竞争越小的原则,筛选适于搭配的牧草组合和优化配置技术,进行小区混播种植示范。丰富和发展了退化草地恢复重建的指导理论,为退化草地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27-27
承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负责人:胡永金主要参加人员:朱仁俊周应揆黄启超陈韬王戬廖国周 作为分解者,微生物在南亚热带原始森林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在湿地中参与的生命和生物化学反应,是生态平衡的“稳定器”、物质循环的“调节器”、植物养分的“转换器”和环境污染的“净化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22,(3):76-77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主导畜种和珍贵的遗传资源,利用了其他牛种无法利用的20亿亩高寒草场资源,为牧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维系整个青藏高原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生态安全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由于家畜超载过牧和气候变化,导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的格局、过程与功能发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急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5,(9):60-61
湿地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人们把湿地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肾”。福建省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约96.17万公顷,是鸟类的栖息天堂。其中福建闽江口湿地是众多候鸟到达闽江口的首个栖息点,每年都有近百种、数万只鸟到这里过冬。然而近年来,随着闽江两岸工农业的发展,闽江口湿地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破坏。闽江上游和闽江口周围地区不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使得湿地水质受到极大破坏,大面积的围垦造田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加上渔民采用围网养殖,湿地水面不断被侵蚀,使得鸟类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鸟儿隐蔽、繁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