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2-12,14
1 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率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大气沉降、畜禽粪便、肥料农药、污水灌溉及污泥等主要污染源入手,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大多数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主要途径之一;畜禽粪便是Cd、Cu、Cr及Zn等污染物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21-22
随着经济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食物链风险高的毒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形势尤为严峻。据估计,我国大约有2000万公顷土壤受重金属等污染,每年有1200万吨的粮食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显示,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并且土壤污染面积仍处于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重金属阻隔技术新型复合叶面硅肥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项目总体思路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引起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较高,农产品安全状况堪忧。大面积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难以采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本较低、不误农时的技术方法,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针对这一思路,我们的关键技术:环保型叶面硅肥产品及重金属阻隔技术。主要功能是抑制重金属向农产品可食部位运输,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80-80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毒性,生物活性的影响,较全面地分析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和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23
课题针对当前集约化水稻生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引起氮磷流失、施药造成土壤农药残留、局部重金属超标导致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等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以氮肥和农药减量、重金属污染治理、养殖废水回用等农田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稻田污染控制的技术集成及示范模式3个,建成稻田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1000公顷,推广与辐射面积达到1万公顷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课题针对集约化稻田污染综合防控进行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在绘制人类污染图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据悉我国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15):13-13
<正>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然而,近几年,因为水体的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的问题使人们开始重视吃鱼的安全性。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土壤污染因为关系着食品安全而备受关注。海泡石是吸附土壤污染物的良好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为了解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至2013年间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质量调查,调查区域覆盖了超过70%的国土面积。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范围内重金属—有机污染引起的土壤总超标点位达16.1%,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9):61-62
由于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事故性泄漏等原因,截止到2003年,我国落地原油、油砂、岩屑、泥浆等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4290万吨,占地面积3.3×10^6hm^2,引起土壤、地下水和其他水系的严重污染。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填埋法、焚烧法、化学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方式,其中,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具有经济、可行、污染物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美国石油污染场地修复案例中超过50%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是美国EPA 优先推荐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保持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围绕氮和磷在土壤中损失量大、作物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了小麦等作物通过根系与根际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活化土壤中难溶性营养元素(以磷为主),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机理;并从小麦及其具异源遗传背景的杂种中筛选能活化和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种质资源,研究其遗传控制及品种改良技术,开辟了作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育种新途径.系统研究了氮磷施入土壤后的去向以及如何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养分对环境的污染,为高效肥料研制和农作物持续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土壤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以山西省土壤质量数据和污染源信息为基础,综合应用数据库、GIS、网络技术,根据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并初步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模型对各类用途的土壤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实现依据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建立了集数据储存、数据分类管理、数据检索、数据系统应用、数据运算分析和相关信息发布功能的为山西省土壤环境的管理、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监管系统,为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科学高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河流域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并对区内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N、P、K及有机质)的丰缺现状、流域内的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绿色农产品产地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获得的基本数据为流域内进一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地方病防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可提高公众对土地质量现状的认识水平和保护耕地的意识,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省重金属监控污染源,研发完成省、市、县三级区域重金属污染动态监管信息平台,提供涉重金属行业和企业信息管理、基础数据逐级上报和审核、污染数据检索和统计、规划项目审批和管理、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维护、预警、事故应急处理、辅助决策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监管可靠、高效、成本低、维护方便和易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8):90-91
湘江流域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集中有全省机械、石化、有色、食品四个过千亿产业,它们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全国首个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于2011年3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总投资595亿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4-54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专项基金项目“国外先进农业信息技术引进与创新”,针对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技术落后、无成熟的现场、便携式测定仪器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先进技术,与北京普析通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适合我国农情模式的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定位分析仪(见图1)。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5-16
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等能源消耗随之不断增长,加之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燃烧,导致我国向环境中排放的多环芳烃逐年上升。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生态调控已成为土壤有机污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热点。其中,微生物修复及其相关技术已成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的主流,该技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理代谢对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去除,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急需研发经济、高效、绿色的修复材料与技术。一些纳米材料相比常规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属性和反应活性,能够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发生强烈的吸附与氧化还原作用,有望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为此,科技部于2017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设立了"用于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高效修复的纳米材料与技术"项目,旨在研发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宏量制备技术,阐明其阻控/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的机制及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生物生态效应,构建经济、高效、绿色的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修复和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纳米技术,建设示范工程,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材料、适用技术和工程范例。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该项目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农田土壤阻控修复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修复用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有机污染物复合生物效应与调控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