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65-67
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是一种包含井下闭环控制系统、可实现井下主动纠斜、保持井壁垂直、确保较高钻速、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先进钻井技术,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高陡构造地层及深井的垂直钻探.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待探明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西部柴达木、吐哈4个盆地,还有中石化重点探区南方海相也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其资源量的73%埋藏在深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3-14
陆地深层油气藏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藏将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万米深井钻探装备"是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攻关重点之一. 钻井装备发展水平决定着钻井工艺先进程度,特深井钻井装备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钻井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深层油气藏倍受关注,国内现有的钻井装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复杂井、大位移井和海洋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受特深井钻井装备技术发展的严重制约,已对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每钻一口4000-6000m的油井(一般地层)大约需要3-4月,有的长达1年左右,耗资上亿元。特别是超深井、山区油气田,地层坚硬复杂,钻井更是困难。转盘钻外的平均机械速度过低已经成为钻井工业的制约瓶颈,直接影响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因此,提高钻头在硬地层的钻井速度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数词定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超小和超大的数字不断突破极限,常用的数词,尤其是超大的数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5.
数词定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超小和超大的数字不断突破极限,常用的数词,尤其是超大的数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2-23
马氏体耐热钢已广泛应用于600℃左右超(超超)临界火电站中,既是650℃左右的新一代超超临界火电站的理想候选结构材料,又是700℃超超临界火电站中相应温度的主选材料。目前已有的高铬马氏体耐热钢主要有T/P92钢和T/P122,但不能满足650℃下抗氧化性能的要求;而T/P122虽能满足650℃下抗氧化性能要求,但由于组织中易产生δ-铁素体和Z相的过早析出,导致组织演变速度加快,因此不能满足650℃下长时抗蠕变性能的要求。本项目针对蒸汽参数为650℃的超超临界火电站的材料瓶颈,开发了一种高铬马氏体系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满足更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更高抗蠕变性能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大庆徐家围子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抗220。C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并在该地区徐深22井中应用,顺利地完成5520米深井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有机硅体系是一种较好的低密度、抗高温钻井液体系,可以较好地满足徐家围子深层勘探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中介日益加重,作者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参照论述了技术介入后的科学认识的三种变化:一是人对观察的认知体验与对观察的信念巨大的分离;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过程完全走向工具的外化阅读之上;三是康德那里自然的合目的性先天调节原则因科学的技术基础的复杂化而转化为技术进化本身的目的性,造成科学变革受技术基础的牵制.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由于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现代检测的需要。而分子检测技术以其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样品量少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4):24-25
1项目总体概况 我国生物化学测量、计量标准除了在标准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测量需要外,还存在贤源过度的集中、信息量不全、共享渠道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减少和供需矛盾的日益增加,利用天然气合成化学品以减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资源的局面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课题。乙炔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平衡我国庞大的氯碱工业生产的需要,又是以乙炔为原料进行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丙烯酸、1,4-丁二醇等大宗化学品合成的工业生产体系。仅以PVC为例,目前我国PVC产能为400万吨/年,需求量为600万吨/年,其中70%以上是采用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长期以来,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但电石法生产乙炔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难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值得借鉴的21世纪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不仅需要进行基础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更急需大量的创造型的工程与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工程教育不断改革发展以适应这种需求,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目前工程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全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程与技术在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正起着越来越熏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在积极探索工程与技术人才成长模式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经验,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有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论和平范畴内的军事技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的理念已经深刻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军事技术作为暴力的工具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于赢得战争获取和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大科学特性日益明显,现代军事技术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重大影响,科学合理规划应用军事技术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富足的结构和平。军事技术的发展使用不能仅遵循其自身逻辑,还要通过确立建构性的研发观念、探索合理的使用方法以及国际社会监督制约等途径形成人道主义的军事技术理念,促进文化和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及生产技术的发展,复杂的装备及工具采用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程度愈来愈高,因此对测控系统的精度、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也随之越来越严格。采用传统的分时系统显然无法满足复杂机电系统的要求,运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现代机电测控系统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复杂机电测控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并以新型材料试验机测控系统的开发为应用对象,对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大型太阳能空调/热泵系统的设计参数和系统构成。系统利用太阳能供冷和采暖,配以热泵辅助,可以完全满足新能源示范大楼全年的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的需要。文中还介绍了系统的技术参数和部分运行数据,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6.
技能是一种能力,具有目的性,这决定了技能要遵守操作规范和社会规范。前者是对工具而言、后者是对工具的使用者而言的。德雷福斯的技能模型对前者进行了讨论,但忽视了依靠工具本身并不能建构出一套规范体系来。技能的规范性取决于对工具的使用,要遵守社会规范。其中,技能学习的关键是获得经验,经验不仅取决于熟练操作也依赖于社会规范;技能的转移不仅需要身体,也需要社会交流;技能的判定不仅依赖于操作规范,也要遵守道德规范。机器能否掌握类似人类技能取决于其社会化程度,基于当前的技术,无法保证计算机能够完全融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在古代 ,根据明显的物理概念 ,将时间划分为年、月、日和小时 ,将空间区分为天和地 ,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划分渐渐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先来看时间的划分。现代科学诞生后 ,首先在科学研究上 ,科学家需要将时间再细分为分和秒。随后 ,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 ,工业化时代到来了 ,又将分和秒的时间细分扩展为全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科学研究 ,需要进一步将时间细分到微秒和毫秒。时间往大里划分还有年代 ( 10年 )、世纪 ( 10 0年 )和千年等。我们再来看空间…  相似文献   

18.
高温含尘废气治理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0-20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燃煤供电供热的系统不断增多,大量高温含尘废气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大量热能不必要的浪费,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温含尘废气具有温度高(450℃~1400℃)、粉尘颗粒细(1~10μm)、悬浮于空中不易沉降、且成分复杂、净化要求高(大部分行业要求小于50mg/m3)等特点而成为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除尘方法受其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同时满足高温含尘废气高标准环保排放与余热利用的要求。采用蜂窝陶瓷过滤技术处理各种锅炉、窑炉高温含尘气体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粉尘容量大、工作温度高、抗热冲击性强、耐酸碱性强等优点,因而是高温含尘废气净化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何富荣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3):55-57,65
在黄河人海口地区为了抵抗风暴潮灾害,把石油工业中喷射钻井和油田固井的原理与基建工程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形成了水力插板技术,这种跨行业嫁接形成的技术使基建工程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开挖基础坑、打基础、打降水等施工程序及工作量被完全取消,主要施工任务变成了工厂预制化生产,这一变革使很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迎刃而解,特别是在堤坝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价值敏感性设计的产生肇始于信息技术系统及其伦理问题的爆发,试图通过技术设计实现人工物系统中“价值偏差”最小化,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一种典型的工程创新实践进路。其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使关于技术与人类价值关系的哲学理解与经验性、微观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对日益增多的新兴技术伦理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方法回应。面对新兴技术的持续涌现与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研究中,不仅要完善实践方法,更要超越自身的“工具性”角色,对新兴技术重构之下的人机关系,现代西方技术的发展路径及技术转型等实施根本性反思,以真正促进技术与人类伦理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