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工作区范围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论证、试验等手段,初步查明河北省浅层地热能资源储量、质量以及分布规律,进行开发利用区划;通过代表性地区的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和原位热传导试验,获取不同地区的相关技术参数,为浅层地热能开发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漾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核桃嫁接年代深远,据康熙20年(1681年)壤黔志略卷五抄本记载。胡桃皮薄如纸,山核皮厚可榨曲”。特别是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并且现存有二、三百年嫁接泡核桃树生长。文献和实物说明至少在300多年前漾濞发展核桃已采用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维度的科学内涵。本文分别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环境伦理内涵、经济学内涵展开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非可再生性能源消费结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替代能源的研发、投资热潮,其中,生物质能备受关注。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当今世界和中国人口问题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5):21-24
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全国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地方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8.
摘要 文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文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环境不断协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它是人类对自身数千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介绍。一、环境问题的由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与不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讨论。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也逐步形成。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从环境中取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从而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二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不恰当的干预,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面对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当认识到人类历史不仅是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历史,同时也需要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所谓环境再生产,是指人口与经济再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再生产,也就是环境容量的再生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中国,环境再生产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补偿生态环境容量的损失,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环境容量,借此来满足已经出现的人口以及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满足经济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再生产是全面并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即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在于产值、利润的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被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巴西会议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此之后的1994年,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成为指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规范人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文化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去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使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同和把握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中内容最为丰富、关系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与资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每一部门,最终依赖于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1.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最终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一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并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三是重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四是在现有技术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且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从而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可以使政府确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优先顺序,同时给决策者一个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完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机制和决策制度。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协调发展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以地方和部门利益为主导,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出台。重构中观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特别需要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摒弃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作用大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结合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强环保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系统的必然要求。如无氟家电生产技术的出现、环保型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充分显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每一位公民也应当树立和培养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2.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来说,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经济和社会上可行的经营运行机制。它起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自然基础;其二,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以及保障这三大目标实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具体说来,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其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适宜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据此,提出一个用以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志丹县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志丹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产业技术平台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并简要介绍了发达国家政府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两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与优化布局,科学构建平台体系的层次结构,依托转制院所搭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探讨了一产业信息化过程特征和信息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方式,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产业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讨论,通过对可持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价值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和自然界价值论地位的三种确立方式。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否定性的关系;自然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肯定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对立统一之合理的“度”或“点”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它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碌型城市是随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煤炭资娠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曾经为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而面对当前资摄日益短缺的现状,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经济”比重过大的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西此,如何抓好其煤炭接续产业的发展,培育非煤替代产业,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三大要素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体现为在人类能动调控下,要素间互利互惠互动的协同发展状态。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共同进化是结构的核心,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和全面是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的纽带;(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是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内在统一的桥梁。只有实现协同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论述了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以人为本是它们的主要核心。  相似文献   

18.
农药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农药的发展简史,辩证地分析了农药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危害正反两个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农药的未来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塑料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科技发展,随之而来废塑料品的堆积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潜在危害。本文从这一关系出发,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目前国际及国内有关废塑料制品的处理及处置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今后塑料废物的处理处置及防治对策。再一次向人们警示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白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心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心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生态平衡不同,心态平衡解决的是个体间、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问题,其要义表现在个体、民族和国家间对各自利益和文化的相互理解、尊重与宽容。心态平衡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反思、自觉与交流。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要通过寻求全球一体利益,努力建设全球共同的文化价值基础,实现全球性的心态平衡。如此人类才真正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