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与实施苛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土壤侵蚀与环境调控及提高旱农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在土壤侵蚀力学、土壤质量演变、土壤物质迁移过程、节水农业的生物学基础、流域水文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是中荷两国2009年JSTP(Joi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框架下的研究课题之一。项目以中国西北资料缺少、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区为背景,通过空间对地观测及地面水资源监测网络数据的融合,发展多尺度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通过同化降水、蒸发、冰川、地下水及开发利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合理评价流域水资源;通过同化驱动水文与水资源模型,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策略;通过联合研究,促进两国科技交流,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21,(2):60-61
为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应急监测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召开的水利科技创新会议指出,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传感网、高性能计算、流计算、数据挖据、虚拟化等信息技术,助力"互联网+"现代水利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土壤圈层内及其与其它圈层间的碳、氮、磷、硫、污染物及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过程,以及与土壤生产力,环境保护和人畜健康关系探讨,是土壤质量研究的核心。首先对水稻土、红壤、潮土、黑土等四大类代表性耕地土壤之质量演变的主要过程以及恢复、培训高质量土壤的技术开发研究。同时将对土壤质量指标的量化表达、评价咨询体系及土壤质量时空变异规律和建模等开展研究,从而提出不同级别的土壤质量标准建议和编制数值化土壤质量图等,为国家的决策及建设提供服务。本文叙述了在我国开展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条件以及在研究思想上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技术上要重视建立土壤质量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属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域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了流域侵蚀演化及河道环境变化对水沙输入的响应,流域的侵蚀、输移和沉积3个子系统存在耦合关系。流域系统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对完善河流地貌系统理论,优化流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2-12,14
1 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率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大气沉降、畜禽粪便、肥料农药、污水灌溉及污泥等主要污染源入手,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大多数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主要途径之一;畜禽粪便是Cd、Cu、Cr及Zn等污染物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科学数据的作用日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开放与共享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领域已经有了近10年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一批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然而,对这些平台数据资源的组织、规模、类型、开放程度等客观情况的分析比较少。鉴于掌握数据资源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这一医药卫生领域的国家级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其网站上获取公开的已共享数据资源信息,以第三方的视角对平台数据资源现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究。对整体把握我国特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情况提供思路,指导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解和利用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可视化和可视分析为人类洞察数据的内涵、发现数据蕴藏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高效的人机界面,是对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的有效补充,在一些重要场合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可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涵,分析国内外科研和业界现状,阐述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国家需求对流域系统监测、数据集成和评估技术提出了迫切需要.提升流域综合监测、评估的能力与水平,亟需吸收转化卫星遥感、生态物联网、地球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各业务部门数据的协同共享、不同观测网的协同优化、观测数据的高效集成、关键环境要素的动态监测、观测与模型融合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而这些也正是目前国际国...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内水系错综复杂,分布广泛,各水工建筑物众多。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本文从流域建设管理、沉降监测、水准标石恢复、高程控制网完善、流域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海河流域水准复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针对内陆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中游用水矛盾突出、下游生态恶化等典型的环境退化问题,开展本研究,寻求流域水-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3-24
该课题研究白洋淀植被蒸散发耗水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发生态节水技术,包括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植物群落优化生态节水、土壤覆盖调节生态节水等技术;建设白洋淀生态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研发基于ET的农业节水技术,考虑白洋淀生产、生活用水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水平年流域各行业用水定额量化标准》(建议稿),研发水资源利用结果优化长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材料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和重要基础。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对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材料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 腐蚀数据的积累和应用 材料在我国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中的腐蚀数据积累就是在我国典型的自然环境中建立实验站,  相似文献   

14.
过去千年半球尺度高质量气候环境数据是揭示全球增暖机理、预测预估未来情景及影响的重要基础;利用代用指标,研制北半球千年尺度气候高分辨率数据集,评估其可靠性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简述了开展北半球千年尺度气候高分辨率数据集研制及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发展动向;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思路和需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代用指标物理意义诊断与数据挖掘技术研发、气候与海平面、冰雪、土地利用与动植物分布变化数据集研制等4个方面;并对预期产出及意义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全区共有耕地面积33037.76万亩,其中潮土占全国潮土面积的比例为53%,褐土占全国褐土面积的比例为40%,棕壤占全国棕壤面积的比例为23%,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化肥利用率低、有机肥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石羊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植被退化现状,提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目标,依据山区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区划为前山区(海拔2000~2600m)、中山区(海拔2600~3200m)、亚高山区(海拔3200~3700m)、高山区(海拔3700m以上区域)4个区域,提出了各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是我国各类水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其主要原因是流域水循环的驱动力、循环结构、循环参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二元演变效应,并导致了各种不良后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5)课题“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2006CB405401)主要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不同时间尺度流域水循环演变规律与机理、强人类活动作用下流域四水转化关系这三点关键科学问题出发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的基本认知模式、区域性水文极值事件频发机理、现代环境下水资源衰减规律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翀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8):45-45,49
1项目执行情况 中俄边界河流——额尔古纳河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繁殖和迁徙过境的众多水禽和其它珍稀濒危动物,同时是东北亚鸟类迁徙、停歇及繁殖的重要通道及栖息地。处于该区域内的达赉湖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400多km^2,2001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吸收为世界生物圈网络成员。流域内湿地的水文、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区域的水文循环变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为全面刻画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的动态景观,论文基于SSCI、CSSCI来源的相关文献数据,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及指标、时间序列模型、共词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研究方法对其开展趋势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近年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大数据的最新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前沿主题及发展动向,为未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大数据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张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 ,通过生命科学部六处、工程材料学部五处和地球科学部四处共同组织多学科专家反复论证、生命学部专家咨询组评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议 ,最终启动了“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生物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旨在探讨大型水利工程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关系的多学科整合型研究 ,解析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经济生物资源的影响机制 ,为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流域经济、合理的流域管理体系和符合生态安全的水资源开发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大型水利工程对重要生物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这一涉及大型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健康命题的立项与思考 ,探讨了学科间交叉与整合型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