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软件采用计算机模拟野外采集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观测系统,改变不同地震采集系统的响应参数进行地震波信号振幅衰减频谱分析,将结果与不同的地震采集系统,在野外实际观测系统下得到的衰减曲线对比、模拟逼近,进而得到适合不同地震采集系统和野外施工观测系统所要达到的最佳效果的参数输出和图形输出。软件同时实现采集导航资料及时监控,并实现对工区的海流情况进行一定的预测,野外工作得到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空间上描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部展布形态及精细刻画其内部结构是井位优选的首要目标。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提高了水合物矿体的三维成像质量,其重要研究途径就是通过对导航动态定位精度分析,控制误差产生的因素,达到提高动态定位精度的目的。通过对罗盘及电缆等要素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了“大圆圆弧”数学模型,优化了采集参数并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深入,在地震调查特别是准三维地震调查中如何降低补线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成了关键问题。利用潮汐与羽角预测技术,预测一个时间段之内潮汐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业施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5年在南海北部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中,采用了单源单缆的采集方法,这样常规的二维数据采集方式能够较好地识别地质目标体,但是由于二维观测系固有的缺陷无法准确定位地下目标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研究并应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实现了数据二维采集的三维处理,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准确定位,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面元方位角的减小,地震剖面上的“马赛克”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对准三维成像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不断深入,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以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很有必要采取方位角较宽的地震勘探方法,以期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0-20
天然气水合物是二十一世纪新能源,潜力十分巨大。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理想场所,近年调查研究圈定了南海有利远景区,并经钻探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芯样品。深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富集规律和开发相关的技术机理,为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意义。本课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9CB2195)所设8个研究课题之一,课题研究目标为确定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地质环境及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南海北部及邻区所处的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两大地球动力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南海北部及邻区海陆岩石圈不同构造单元的岩石圈物质组成和三维结构、莫霍面形态、上地幔速度异常分布等特征的研究,分析太平洋、欧亚、印-澳三大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拉张、俯冲和碰撞等板缘效应对盆地形成和演化阶段的制约,总结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区域和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或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以便减少伤亡.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日本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还能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情况考虑在内,使预警信息“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6-17
1研究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兴建的一批重大水库所发生的地震加以鉴别,开展水库地震鉴别工作研究,建立水库地震震例数据库。充分利用上述课题所获得的龙滩、新丰江和三峡水库库区地壳精细结构资料,建立起水库区精确的三维物理模型,使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技术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区域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提出预测水库地震发生地段和震级上限的方法,以及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危害性评定技术和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9.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地震预测预报却是个世界性难题。哪怕是在大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能准确预报,都对抗震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今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新方法有望能提前60~20分钟预测7级以上大地震,不过,其有效性还需通过检验。利用日本国土地理院的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网络GEONET  相似文献   

12.
1 课题简介 1.1课题目标 研究建立地震、地形变场动态图像和地下流体、地震电磁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建立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强震孕育过程地壳应力应变场、地壳介质物性、物理化学参数异常判据和指标,形成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方法技术,推动地震预测方法逐步向物理预测拓展,提高强震预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运泰院士,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在地震波理论、地震震源理论和数字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陈院士曾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现任第五届常委.  相似文献   

14.
陈运泰院士,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在地震波理论、地震震源理论和数字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陈院士曾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现任第五届常委。  相似文献   

15.
主持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江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要成员:张学民郑勇武艳强刘静蒋长胜吕坚祝意青杨国华赵必强徐彤赵正予路立刘晓灿刘金硕赵庶凡熊攀 利用数字地震、GPS、重力、电磁等监测网可构成场的观测资料,研发地壳速度结构与应力场、地壳运动变形场、重力场、空间电磁场等多种地球物理场动态演化图像陧取技术,基于“以场求源”的科学思路和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孕震动力过程中多时空场的动态演化和动态场异常识别技术。通过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山穆玕(Shanmugam)的观点,即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这一术语有问题。它不是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也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应当否定。②不同意龚一鸣把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译为“震积岩”,应把它译为“地震岩”。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可称作“地震岩”,不是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能称作“地震岩”。④即使在地震高发地区,也不是所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都是由地震引起的。⑤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形成后即刻观察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实例。因为2013年至今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一实例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6-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逐渐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处理与成像成为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迫切需求。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采用单检波器、  相似文献   

19.
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火山地震观测、GPS和大地水准测量、遥感分析、火山流体活动、野外地质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火山区深部介质性质与应力状态,研究各种火山前兆活动的关系,探索火山活动预测与火山灾害评估的方法;通过典型水库库区诱发地震监测、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探索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理,探索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水库地震预测与危害性评估系统,为水电运行地震安全性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