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6-56
本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主持,确定哈密瓜“新蜜36号(金龙)”、“新密14号(新红心脆)”等2个新品种为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8-79
1技术内容 建设饲草高梁新品种“晋草4号”繁育基地,建立饲草高梁新品种生产及示范基地,与畜牧养殖企业联合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饲料短缺,草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高梁所”)近年来研究育成了农田刈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4号”。  相似文献   

3.
华北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聚煤区和产煤基地,煤质好,区位优势明显。但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多变,煤层开采受巨厚奥灰岩高承压岩溶裂隙水威胁,特别是岩溶陷落柱突水,由于其构造隐蔽、突水量大和水压高、来势猛,往往造成矿井淹没等特重大灾害。建国以来已发生9起陷落柱特重大突水淹井矿难,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52-53
枸杞既是中药材,又是高档保健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目前全国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栽培品种主要是“宁杞1号”、“宁杞2号”和“大麻叶”。内蒙古枸杞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等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示范的核心技术是优质粳稻新品种“长白19号”、“吉农大30号”和“通粳777”。三个品种品质优、抗病、稳产、综合性状好、适应区域广,其整体技术水平在同类型品种中达到领先。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8-29
本项目转化的内容是对“安豆1号”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安豆1号”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利用“安豆1号”加工研制大豆油脂、浓缩蛋白、饲料新产品,形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7.
在济南这个融古通今的城市里,盛开着一朵享誉全国的医学奇葩,他是医学影像学的行业翘楚,他更是无数病患的生命之舟。他——就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在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的基础上,成立于1975年3月的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近年来,在所长赵斌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才立所,科技强所”的理念,团结奋斗,大胆探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仅有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集医学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科研、教学和培训一体的医疗机构。并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中心、山东省医学影像诊疗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以及山东省独家乳腺肿瘤规范化早诊早治项目全国示范基地、全国教学培训基地和全国影像学研究基地,在国内居于领先的学术、技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23):70-71
新疆西昆仑地区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欠发达,基本属地质调查空白区,矿产勘查评价工作严重不足,主要矿种及找矿方向不明确,工作难度很大。为了摸清家底,填补地质调查空白,缓解矿产资源不足对经济社会的瓶颈制约,以及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稳定边疆和民族团结发展战略,2002年以来,国家在该区相继安排部署了“新疆1:25万叶城县幅、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克克吐鲁克幅区调”和“新疆塔什库尔干一莎车铁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经过6年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以及找矿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重大突破,使该区成为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探索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潜力,本文在整理分析以往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以有机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利用煤层气资源评价常用的参数体系,客观评价了青海省中祁连木里煤田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木里煤田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部分矿区的单层煤厚可达17.97m,埋深在1000m以浅;煤层变质程度总体处于中低变质阶段,煤储层吸附性处于中至好级别,兰氏体积最高21.97m^3/t,兰氏压力最高4.75 MPa。煤储层孔隙度普遍较高,渗透率较大,储层均质性较好。以往资料显示,煤层瓦斯含量多在4m3/t左右,局部地区瓦斯含量可达10m^3/t以上,达到煤层气成藏下限。整体来看,中祁连木里煤田具备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有一定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13.
高档优质稻是近年来新诞生的概念,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是我省育成审定的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原名润珠537,2004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中5号”正式推广。其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荣获2002’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是当前进行无公害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采取“科研+企业+农户+基地”模式的进行产业化开发累计推广面积40多万公顷,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并荣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湘杂棉10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陆地中长绒杂交棉品种,其母本是优质、高产的“鄂抗棉7号”的选系,父本是自育的长绒棉品种“湘X309”。“湘杂棉10号”于2001年配组,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科所优系比较,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品种区试,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命名。  相似文献   

15.
王文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57-57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国家地质工作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化研究”、“国内外地质技术装备的跟踪及发展趋势研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内容进行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涵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主要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对区内已有地质矿产、重磁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开展深部物探找矿方法试验,优选和建立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组合;结合钻探工程验证,提交1~3处铁矿找矿预查区。工作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80-82
承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照伟研究人员: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郭周平张江伟李侃 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祁连一龙首山元古宙大火成岩省及巨量铜镍积聚(4077206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秦祁昆成矿域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示范(2006BAB01A01)和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2006BAB01808)、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祁连一龙首山大火成岩省与金川型铜镍矿关系研究(1212010911032)开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情况下,大力发展超级稻,实现三系杂交稻向超级稻的历史性转变以及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是改善粮食供求格局,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推广种植超级稻,既可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解决人增地减矛盾,腾出面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浙优1号”超级稻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符合中央的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要求,发展种植“中浙优1号”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5-25
1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中麦11”种子繁殖基地,提高种子质量和繁育速度;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为“中麦11”号的大面积生产示范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熟化配套技术体系,加快推广速度。到项目结束时,“中麦11”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在少浇两水的条件下,示范区小麦产量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1-11
针对资源环境等行业应用对“资源三号”产品需求、“资源三号”立体测绘技术需求,研究和分析国外立体测图卫星技术特征及其航天立体测绘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基于“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的影像产品标准(传感器校正产品、系统几何纠正产品、精纠正产品、核线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标准,形成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与现有的4D产品标准、专题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一起形成“资源三号”卫星产品标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