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33-34
课题针对太湖流域蓝藻暴发、饮用水源地、跨界蓄积污染等环境风险问题及管理迫切需求,分别选择太湖流域省际跨界区、梅梁湖蓝藻水华频发区、嘉善河网污染蓄积污染K及淀山湖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及应用示范区,开展了资料调研、室内模拟、现场实测、模型及预警系统研发及风险评估预警平台构建等各项工作。课题在引进吸收和研发多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形成5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划分了预警阈值;研发了分别应用于蓝藻水华、湖荡饮用水源地及跨界蓄积污染风险预警的模型和预警系统;建成具有信息查询、风险评估、实时监控、趋势预测、应急处置和警情发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环境预警平台,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风险识别、预警、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7-47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AA601090)是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依托单位为大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主要目标是:以源头控制和生态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的特有水文与地理条件,重点解决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水体净化、河道一湖泊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系水质监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借助示范工程的合理配置,实现黎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环境改善,为寒冷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湿地生态恢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推广利用的技术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30-32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水环境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污水治理,而是要上升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研究任务,是支撑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转变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巨大的地域差异造成了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按照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针对每一个生态区域和系统特点分别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地经济发展策略,已成为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想。北美、欧盟等发达地区早已开展生态系统的分区分级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管理效果。因此,在我国开展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既符合我国国情需求,又与世界先进的生态管理理念接轨,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3-24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高风险污染源多,污染事件易发频发,污染较为严重;毗邻俄罗斯,容易引发跨国污染纠纷;地处高寒区域,水文特征具有特殊性。作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第11课题,针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常规和应急管理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跨境河流水污染监控预警、应急响应、突发事件指挥决策等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平台缺失的问题,开展松花江水环境风险源管理技术研究、水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研发,以提高环保部门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监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管理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7.
8.
9.
2006年4月,中英科技联合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将该项目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旗舰项目”纳入中英科技合作框架,2006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针对新时期水利发展战略需求,提出数字流域基本概念,总结数字流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数字流域基础框架与技术标准、空天地协同流域综合监测体系、多源海量数据组织、处理与共享服务、多专业模型集成及应用等数字流域关键技术,详细介绍数字流域技术在三峡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最后进行应用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研究是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专题的计划探索导向类课题,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人员共同承担和完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