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随着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快速的发展。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风光互补发电因为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互补发电技术的主流。本文简述了互补发电技术体系和互补发电技术,探讨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了当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是一种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新型能源发电系统.本文结合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地区的实际气象条件,分析在该地区推广使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单独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不稳定、效率不理想等一系列缺陷.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综合考虑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所具有的天然的互补性,与单独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比有许多优点,是将来微网建设和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对风光互补发电的基本结构进行概括,分析了一些基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互补特性以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风光互补发电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讨论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风光互补发电的仿真模型,分别在外部环境不变与外部环境(风速、日...  相似文献   

5.
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随着人们对风光储互补发电技术认识的日渐提高和风光储互补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太阳能供电系统因为应用地点受限较小,成为电力线路无法到达地域重要的补充供电系统.全程监控普及和推广更是将太阳能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推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而太阳能及风光互补系统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而有的案例则给人们造成了惨痛的教训.本论述主要对太阳能以及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配置方案以及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希冀对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和风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利用其发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清洁干净。本文介绍了一种独立风光互补照明装置,它由太阳能和风能互补供电。装备由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铅酸蓄电池、风光互补控制器和照明设备构成。该装置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新型的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能更充分利用风能与太阳能。很多地区冬半年风大,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风小,太阳辐射强,两种能源在季节相位上正好相反、互补。 目前,太阳能光发电受光电池价高的限制,难于推广;风力发电不稳定,每年总有几个月风况不能满足用电要求,且长期亏电造成蓄电池寿命大大缩短;而互补发电能协调矛盾,均衡发电,用电成本低于纯光电池发电,在一些地区也低于风力发电,对于太阳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偏僻地区的开发,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热能系教师杨茂芬等研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  相似文献   

8.
设计开发了一套1kW的风光储发电系统实验平台。该平台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池、单相逆变器和交流负载组成,实验平台可以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的最大功率跟踪、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逆变的波形控制等功能。该实验平台直观形象,针对性强,适合开展多种开放设计性实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单一新能源发电具有转换效率不足、电能输出不稳定和新能源利用率较低等缺点,设计一款以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多能融合实时互补的发电系统,包括互补发电能源转换装置的设计、斩波电路、电能储能电路的设计和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验证。主要研究能源获取后进行的DC-DC斩波技术和充电技术。结果表明互补电能变换电路能够获取稳定的直流电压;直流母线通过逆变电路可以为后续的交流负载供电,同时可以通过充电电路给蓄电池供电,蓄电池采用分组管理的方式解决了过量充放电的问题并降低了充放电次数,蓄电池可以通过逆变为交流负载供电或者直接为直流负责供电,整个蓄电池储电部分达到了电能缓冲的目的。设计的新能源供电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单一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完整方案,经过仿真验证系统能够实现新能源多能互补的发电目的,为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风光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研究其互补性对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以山西省11市(县)一年各月平均风速实际数据分别对这11个地区风能资源储能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学模型对这些地区水平面太阳辐射总量及最佳倾角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最佳倾角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然后将这些地区各月最佳倾角下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与风能储能做互补性分析,并以山西清徐为例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匹配分析。通过分析各地区风光资源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和互补系统优化匹配设计,为山西地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钱荣国 《甘肃科技》2012,28(13):65-67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趋紧张,美国为确保能源安全,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提出了新能源发电的长远规划.概述了美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开发策略和发展前景,包括对风能、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发电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通信基站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亮 《广东科技》2011,20(10):48-50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本文通过对某一海岛通信基站环境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可靠、合理的、实用的基站供电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发电中互补模块和逆变模块的控制问题,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AVR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控制器,并对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PROTEUS仿真表明,该系统过程电压和输出电压稳定、操作方便、功能强大.  相似文献   

14.
杨戈  赵介箴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4):69-70,185
农村新能源的利用情况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农村地区具体新能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明确新能源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以再生资源利用为主,风能与太阳能综合利用,加大技术研发和投资力度,创新体制等思路来加快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之中风能最具潜力,风力发电以绝对优势成为我国再生新能源利用中最具开发条件和前景的发电方式。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的优势,阐述了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风力发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嘉策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太阳能、风能资源情况。对嘉策铁路车站两种供电方案从前期投资、后期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太阳能、风能发电在铁路系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发电系统的方案、构成,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总结了太阳能、风能、柴油机互补发电系统的特点,对试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了利用风电为嘉策铁路远期运输服务的设想和前期所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在解决云南边远地区供电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了云南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能的资源及其特点,介绍太阳能、风能等供电的经济性,提出了一些边远无电地区用新能源供电比架设电风更有经济性,应该因地制腚多能互补地解决了无电地区的供电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匹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啸鸣  乔燕军  韩晓磊 《科技信息》2011,(25):I0368-I0369
本文在收集选定地点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条件下,根据分析典型牧户负载情况,在保证负载用电需求的条件下,确定合理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匹配方式。设计了系统主电路并对系统工况进行分析。通过设计表明,此种系统匹配方式能够满足选定负载的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19.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成熟和最具规模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成为太原市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调查研究,从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产业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太原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从整合太原科技资源和提升太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两方面.提出了太原提升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摘     
我国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发电技术,经过“六五”、“七五”攻关研究开发和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已成功地建立和发展了各类新能源的研究基地和应用示范点,并推广了许多实用技术成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风力发电方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风力发电机台数最多的国家,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